吴 云,丁圣清,方卫利,黄富宏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目前上市的中药注射剂有123种,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生产批文1 000多个,生产企业400多家,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不良反应(ADR)也日益增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其中严重不良反应报告5 500余例次,占5.34%。监测网收到的所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排名前20位的中成药均为中药注射剂。笔者就本院2008年至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近5年的应用状况和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于我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中2008年至2012年中药注射剂出库数据,统计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品种、规格、数量及单价,计算各品种的使用金额及排序,用药频度(DDDs)及排序,相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进行合并计算,中药注射剂品种认定以药品批准文号为准[1]。限定日剂量(DDD值)及分类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2]或药品说明书。DDDs=药品使用总量 /药品DDD值。限定日费用(DDDc)=年销售总金额 /该药DDDs。
结果见表1。可见,5年来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加不多,但用药金额增加了 1.85倍,DDDs增加了 1.68倍。2011年销售金额、DDDs,所占百分比均较2010年有所下降,这与医院加强了中药注射剂的监管有关。通过开展处方、病历点评、公示、经济处罚等措施,使中药注射剂超大剂量、超长疗程使用现象明显减少。2012年由于品种增加,使用金额、DDDs、所占百分比均较2011年有所增加,这与监管力度的放松有一定关系。
表1 2008年至2012年中药注射剂销售情况
结果见表2。可见,5年以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金额所占比例最大,2010年达最高,2011年降幅较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活血化瘀类中药仍有发展空间。随着肿瘤患者的增多,抗肿瘤药使用金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开窍醒脑药2009年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这与品种少,临床规范使用有关。如2009年,醒脑静单次剂量达到50 mL,而目前单次剂量为20 mL,用量明显下降。清热解毒类中药使用金额、DDDs均呈增长趋势,这与近年来病毒感染增多有关。
表2 2008年至2012年我院各类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DDDs及DDDc
结果见表3。可见,一些传统品种如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品种DDDs排序呈下降趋势,从2009年起,痰热清注射液一直稳居DDDs排序首位,这与其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关。
表3 2008年至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DDDs前15名排序情况
表4 2008年至2012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前15名排序情况
结果见表4。可见,从单品种看,疏血通注射液2009年用药金额达762.12万元,为最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这与其同类品种增加及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关。2012年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用药金额增幅大,这与该品种的医保政策调整有关。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在业界引起的争议很多,以著名学者周超凡为代表的怀疑派认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较短,人们对其了解还不够,现阶段很难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完全做到严格把关。由于临床上常将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有疗效就认为是中药的作用,因此中药注射剂普遍缺乏可靠的疗效证据。
中药注射剂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水平较低,表现为临床试验病例量较小,无随机分组,无安慰剂对照,试验过程较短等。从现有的中药临床试验文献看,其中有随机对照的仅占10.05%,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报道中有安慰剂对照的只占2.09%,双盲法在中药注射剂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比例也很低。这导致中医药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国内中医药界在近几十年中花费了大量资源,但仍无符合规范、可重复的中医药疗效证据。
进一步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基础研究水平,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是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戴燕鸣,黄富宏,张 蓉,等.某院2007-2009年中药注射剂使用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药业,2010,22(19):69 -70.
[2]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2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