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宜
校园安全,这些年在教育界似乎有点压倒一切、独占鳌头的苗头。一些校长称:升学率高还是低,学生品德高尚还是平庸,都在其次,最要命的就是安全——安全有误,一票否决。
西方有个人类“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的。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何为“安全上的需求”?其实就是希望免于灾难,生命有保障。它比生理上的需求略高一级,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当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安全欲望。从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角度把学生人身安全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过”了头,越了界,便衍生出其他问题,反而导致教育不安全了。
据称: 如今,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上,山羊、跳箱、单杠、双杠、游泳这些项目已经基本退出,大量的体育器材闲置;北京市某区居然有10%初中毕业生要求免考体育,这里既有真正不宜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投机取巧、钻政策漏洞的;在包头市一所乡村小学,校长指挥电焊工把单双杠彻底切割,据说是怕摔断学生胳膊;大部分学校取消了春游、秋游,除非是家长签字画押,给学校以免责的承诺;有的小学下课后不让学生出教室,课间十分钟难得的嬉戏权被剥夺了,据说是担心十分钟里出现伤害事故;不少大学的运动会居然取消了男子3000米、5000米长跑,据说武汉某大学在3000米长跑中出现选手猝死……
毛泽东青年时鉴于西方列强对国人“东亚病夫”的蔑称,曾提出了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口号,后来锻炼身体都与“革命”“阶级斗争”挂上了钩: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开始做广播体操。”
如果精神“文明”了,体魄却羸弱了,伤害的是谁?不安全的又是什么?
在校园安全上,我们是否应该区别一下“意外事件”和“普遍现象”的差异!意外事件是无可避免的,无论管理如何缜密,不管社会怎么祥和,偶发的、突然的、畸形的事件总是无可避免;而“普遍现象”则需要给学校管理水平打一个问号:学校的管理是精致还是粗疏?学生的行为规范还是进退失据?校园的设施是安全还是简陋?倘若是前者,校方的责任是有限的。如此,校长才不至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才能按教育的常识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