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维莉
睡得好才能考得更好
记者 赵维莉
书到用时方恨少,可是到了考试之前的这段时间,却感觉不是书不够读,而是时间不够用,总是想着挤出一切时间来看书。于是,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睡眠时间也被大大“侵占”,甚至有的同学考前每天只睡三五个小时,对此内科医生李楠表示,这样的做法只会“事倍功半”,学习成绩能不能上去还不知道,健康是一定受到损害的。
很多学生在考试前都会进行高负荷学习,“开夜车”则习以为常,对此李楠医生表示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体质下降,引起判断力减弱,思维迟钝,甚至会导致神经衰弱。“青少年体内促进其生长发育的生长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进入睡眠状态时才会大量生长,如睡眠不足,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发育。”同时她还提示各位,睡眠不足可造成心理疲乏,情绪多变等。
有些学生和家长也意识到睡眠不足对健康的损害,于是想通过“补觉”来弥补,可是发现有时明明睡了一大天,可是起来以后还是精神不振,这是因为睡觉时间过长,让睡眠中枢长期处于亢奋状态,而其他神经中枢由于受到抑制时间太长,恢复活动的功能就会变得相对缓慢,因而会感到终日昏昏沉沉、无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睡眠时间长了,学习效率却减低了,试问分数又怎升上来呢?
那么要如何睡的好,又复习的好呢?李医生是否有妙招呢?她建议各位考生不妨根据个人不同情况来调整个人作息,简单说就是“跟着高考作息走。”
很多学生在备考期间都会选择“冲刺”来迎接最后的“战役”,殊不知这样睡眠作息不定时,不但生物钟难以适应兴奋点与疲劳点,而且容易引起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李楠医生建议大家不妨从考前一周到十天开始做准备,一步步调整睡眠时间,“尤其是对那些已经习惯晚睡的同学来说,可以尝试每天提前二十到三十分钟上床就寝,同样第二天提前相同的时间起床,经过几天的调整我们的生物钟就可以适应了。”她强调同学们一定不要“一口吃个胖子”,免得躺在床上睡不着,辗转反侧反而会引起焦虑导致失眠,待到第二天一早闹钟响了自己才睡了一小会儿。每天有计划地提前一点时间就寝,既保证睡眠的质量,也比较符合常规的生物钟。当然,最终的检验标准以考生的自我感觉为准。
此外她还强调,通常来说考试时间都定在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开始,因此同学们作息时间调整的最终目标是把生物钟的兴奋点调整至这两个时间段。
也有不少同学在面临重大考试前非常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有些人特别嗜睡,但睡醒后精神不佳,一些人则相反,焦虑紧张,晚上难以入眠。李医生解释说,其实睡不好就与他们睡眠“不守时”有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保证每天准时睡觉,让我们的生物钟适应这个睡眠规律后,自然更加容易入睡。
如果考生失眠了,切记不可随意吃药。帮助睡眠类药物其中含有镇定成分有较大副作用,可能造成考生连续几天精神萎靡不振。况且,根据考生体质的不同,用药也有区别,如果私自用药,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影响复习和考试。
另外有不少同学习惯随时随地“小憩”,甚至有些同学在夜半时分就把复习的战场“转移”到床上,放下书本倒头便睡,对此李医生表示千万不要从书桌直接上床,这样不利于进入深度睡眠。因为人的大脑从兴奋状态到睡眠状态,要有个过度、缓冲的过程。因此,应该在睡觉前让大脑放松30分钟,使思维放松下来。
同时,她建议现在天气也热了起来,天也长了,大家不妨在临睡前选择到户外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之后再冲个热水澡,“热水淋到身上可以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可以帮助考生睡得更香,提高睡眠质量。”
很多同学在临睡前会喝杯牛奶来辅助睡眠,她则建议不妨换成一杯葡萄糖水。传统观念是牛奶含有较多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分泌,有助入睡。但最新研究表明,色氨酸在4小时后才会发生作用。而葡萄糖水则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体内血糖,让人产生睡意。但需注意,喝葡萄糖水后30分钟内就要上床躺下,否则就会进入血糖分解的兴奋期。
不过她也建议,同学们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杯温开水,有助于体内排毒,除去睡眠中产生的汗湿,让大脑慢慢清醒过来。然后一定要吃早点,最好是经过营养搭配的,有助于让睡眠时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样可起到振奋精神的效果。有条件的话,可含服一些参片,有提神的作用。
编辑/赵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