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满
家风是什么
黄书满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以“家风是什么”为题,在许多地方连续采访报道,给人们带去深深的思考。作家莫言说:“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风气,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通过生活小事,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和道德素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一:诚实
当央视记者采访篮球明星姚明时,他说小时候因为不诚实而被家人揍过。而姚明对家风的体会只有两个字——诚实。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唯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受人尊重。关于诚实,一位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教育我要诚实。有一次,我看到小伙伴都买棒棒糖,羡慕极了。可是,妈妈又很少给我零花钱,这可怎么办呢?于是,我以学校收资料费为由,向她说谎。妈妈一听学校要钱,赶紧给了我。我拿到钱后,自然高
兴得不行,一溜烟地跑出去了。买了棒棒糖,吃到嘴里甜甜的……有了这样的经历,我便经常和妈妈说谎,不仅骗到了零花钱,还觉得她很笨呢。有一次,我又找理由向妈妈要钱,却吃了闭门羹。“上周学校不是刚收完钱吗?怎么又要了?”原来,我的说法自相矛盾,被妈妈识破了。“不是……可是……”我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时,妈妈又说:“别编了,你的心思我还不知道啊!以后想要买什么,可以跟妈妈说,为什么要说谎呢?”我红着脸,一急便哭了,可妈妈并没有饶恕我,不仅罚站还把作业抄写五遍。我为自己的小聪明付出了代价,心中对妈妈产生一丝恨意。可是后来,妈妈经常问我想吃什么,只要不是“苛刻要求”,她总能满足我。
上了初中,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妈妈也经常给我零花钱了,我再也没有说过谎。妈妈说得对,谎言是虚假的,掩饰了一时,却掩饰不了一世,总有暴露的那一天。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留下许多名言警句,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制俗以俭,其弊为奢。”“衣不求华,食不厌蔬。”……这句诗文是古人“俭以修身”的最好佐证,也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呢?父母唯有以身示范,形成良好的家风,才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吕小萌是从农村转来的一名初中生。她自幼家境贫寒,这也使她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吕小萌曾说,小时候,母亲做饭时都是按人计算的,几个人,几碗水,再征求大家能吃几碗饭。母亲说这样免得剩下,一粒粮食一滴汗呀!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吃的时候也是这样,家里的剩菜剩饭从来没有扔过。后来,父母进城打工,吕小萌也离开了农村。不过,母亲依然节俭如初。她经常去菜市场,而且是在罢市的时候,因为这时的菜最便宜。每次回来,母亲都提着大袋小袋的……父亲经常对她说:“你也买点新鲜菜,别老是吃这些行不?”“怎么了?这些菜只是外表长得丑,也不耽误吃啊!”受母亲影响,吕小萌也从不浪费,她很少买新衣服,甚至没有吃过汉堡包。有些同学觉得她很土气,她却不以为然,而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每次考试,她都能取得较好的名次,慢慢地改变了别人的看法。吕小萌说:“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铺张浪费,更不能挥霍无度,唯有搞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形成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在家里,父母虽然是长辈,也不能老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要想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就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从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也就是说,父母既要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又要成为孩子的大朋友。而一个家庭的和谐氛围往往与平等相处分不开。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总是相互指责,就会使孩子感到冷漠,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尤其是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深处会留下痛苦的伤痕,不仅影响到学习,也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采访中,家住沈阳市和平区九纬路的一名高中生说:“爸妈整天吵架,不是摔东西就是砸玻璃,弄得家里鸡犬不宁的。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出气,我哪有心思学习啊!而且,爸爸特别能抽烟,还没有进家门就能闻到烟味了,真是烦死人了。后来,我都不怎么回家了,经常去奶奶家……我真希望父母能和睦相处。他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老是吵架,难道不累吗?”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之间应该互敬互爱,以平等的方式解决家庭矛盾,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
守信和守时一样重要,它是做人必备的素养之一。一个守信的人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一个失信的人则会遭到唾弃与指责。正所谓:“言必行,行必果。”
有一个故事,至今仍使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十分淘气,每天上学不仅迟到,还在课堂上搞恶作剧。一天,老师对他说:“你很聪明的,怎么不好好学习呢?”小男孩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又说:“那你敢和我打赌吗?如果下次考试你及格了,我就到操场上做蛙跳!”小男孩来了精神,对老师说:“一言为定。”从那天起,小男孩不再捣蛋,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遇
到不会的问题主动向别人请教。很快,第二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出来了,小男孩考了70分。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
“老师,您还要做蛙跳吗?”老师笑了笑,说:“当然了,我们去操场!”一时间学生们都跟出去,而老师果然蹲下来,一下又一下地跳着。此时此景,小男孩热泪盈眶,赶紧跑过去把老师扶起来,说:“老师,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顿时,周围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老师为了激励小男孩学习,和他打赌。结果老师输了,并遵照约定做蛙跳,其充分体现了守信的原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老师用实际行动给学生们上了一课。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结果失信于人。其实,守信不能成为嘴上的说词,唯有变成实际行动,才更有说服力。
人生是由不同的阶段组成,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唯一相同的就是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学习是终生的,只有善于学习,不耻下问,才能修得圆满,享用不尽。如今,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这个时代也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家长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使家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外企工作的钱飞说,父母都是大学老师,都喜欢看书,这对她的影响甚大。
“小时候,一吃完晚饭,我们不是出去运动,就是在家里看书。家里有很多书,科学、历史、哲学、军事等方面的应有尽有。而当父母看书时,我也会跟着看起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如今,很少有父母在家里看书了,一些家庭以玩牌、打麻将作为娱乐消遣,这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多年前,笔者采访过一名中学生,她从小学起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如今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而谈到家庭时,她说自己的爸爸是报社的编辑,妈妈在文联工作。这样的家境,才使她获得优于别人的成长条件。从小,爸爸妈妈就经常在家看书写作,这对她的影响很大。妈妈还教她写作,让她参加文学培训。小学五年级时,妈妈就鼓励她给报社投稿,没想到,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多久就被刊登出来了。当时,她非常兴奋,仿佛自己成了一名作家。然而妈妈告诫她,文学创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唯有坚持写下去,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她铭记妈妈的话,不断努力,最终小有成就。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你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吗?这个问题虽然有些直白,却能直抵人心,给人留下思考。其实,孝顺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父母善待老人,那么孩子也能善待父母;如果父母虐待老人,那么孩子又怎能做到孝顺呢?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这种情感是互动的,会随着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是一位脑瘫患者,还是一名大学生。为了给母亲看病,他经营一家食杂店,风雨无阻。他之所以这样孝顺,和家庭环境分不开。爷爷在世时就瘫痪在床,母亲不仅给他洗衣做饭,还接屎接尿,这让他很感动。他不仅觉得母亲是一位合格的儿媳,更是一位出色的妈妈。为了生计,母亲做了两份钟点工,日夜操劳。而且,母亲还要照顾他的起居。后来,他考上一所中专,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谁会雇用一位脑瘫患者呢?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母亲的身体越来越糟,糖尿病非常重,尤其是脑干血栓,让她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于是,他在家附近开了小店,既可以挣钱又能照顾母亲。母亲的孝顺影响着他,也使他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构建和谐家风
家风离不开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氛围,它是生活习惯、情感、态度、情趣等因素的综合体。或者说,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家风呢?
1.家庭成员要控制情绪。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心理增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有独立的空间。然而,家长并不这样想,觉得孩子在这个时期更容易出现问题。于是,父母会给孩子讲大道理,提出各种要求,而孩子却不接受,这样就容易激化矛盾,情绪激动。此时,家长要变换角度,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孩子也要体谅家长的感受,做到相互理解。
2.家庭成员要相亲相爱。家长与孩子要保持亲密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家长要开朗,最好在孩子面前不流露愁苦的情绪,而应多关心孩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家长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有了这种爱,孩子才能获得温暖,才能友好地对待周围的人。
3.家庭成员要平等相处。家庭也是一个小集体,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个角色又都是平等的。虽然父母是成年人,思想比较完善,但在处理问题时也不能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在报特长班、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长要充分采纳孩子的意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当矛盾发生时,家长也要理智对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一味地放纵,唯有在协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任,才是最牢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