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

2014-04-26 05:02赵倩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服务社会化媒介

赵倩

摘 要:3G时代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对“90后”大学生有深远影响,体现出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发挥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在“90后”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以自律的精神进行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

关键词:微博;“90后”大学生;功能和作用;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82-02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简称SNS ,社会化网络服务),专指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已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服务。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SNS、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以及由国际Twitter、Facebook,国内开放式微博等一系列SNS社交网络所引发的SNS社交热正通过其特有的作用机制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1]。当代“90后”大学生是在社交网络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微博等社会化服务的话语权阅众分享迎合了大学生的精英意识与追求个性的性格特征,受到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对“90后”大学生的深远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以及3G技术的推动,社交网络服务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全面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大学阶段在发展心理学中被划定为成人前期,“90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成型的阶段,由新型社会化网络服务传播和塑造的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人生理念,由此造成的影响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全面渗透

数字化技术发展和三网融合的实现引发了传播方式的改变,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产生推动了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社会化网络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群建立关系,到目前为止,依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典型代表就是手机微博,“90后”手中的互联网手机早已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变成了媒介融合势态下“多功能一体化”的终端设备,手机微博和计算机微博一样,同属于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媒介,在功能共通,技术平台一致的作用方式下,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正在演化出数以千计的“个人媒体中心”,随着3G技术的演进,未来的微博等社会性网络服务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对高校大学生生活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二)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话语权阅众分享

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独具出版门槛很低且交互性强的一系列传媒手段。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的出版需要电视台、电台、期刊、报社这些专门机构来完成,个人是无法实现信息传播,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传播是一对多的、单向的,主体与受众界限分明,受众只能被动地按着媒体设计好的内容和节目来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普通受众却反话语权和发表权。而在社会化网络服务体系里,借助微博等一些软件工具,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可以随时随地采集信息、获取第一手的现场资料(即时图片、视频等)进行个性编辑并予以网络个人出版,同时受众可以自行选择阅读内容而不受节目表的限制,受众与主体可以进行双向互动,每个阅读者同时是一个自由表达者,每个受众同时是一个自由主体,到此时,在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推动下,信息传播从单向变成了双向,从一对多变成了多对多,真正实现了“大众”传播,“平民”传播。

(三)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以人为本”

社会化网络服务倡导一个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本的时代,在高校的日常办公中,传统的信息化平台上的页面内容表现单一,只是在功能方面满足了办公需求,随着web3.0 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3G时代网络新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完善与改进,Ajax、Flex、Flash技术已经普遍应用,3G时代网络新媒体技术要求实现的目标是将信息资源的服务器的访问压力分散到客户端,同时提高客户端的用户体验,建立这样的信息化平台,会使得学生、教师在利用过程中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效果,而这种个性化、智能化的操作界面也使得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更上一层[2]。

二、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的可行性

(一)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的智能化

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具备更加灵活的媒介属性和功能,纵观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在北京奥运、两会报道、上海世博会、公民政治参与、民主意见表达、微博爆料反腐中的突出表现,可见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在内容产品、信息资源、表达途径、传播手法、反馈方式、解决途径等媒介技术和媒体运营各方面呈现明显的升级特征,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解决传统媒体下的内容同质化问题、媒介公信力问题、媒介信息盗版侵权问题等都产生了良性和深远的影响。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体系中的受众特征使得3G时代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必然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名特殊的“教育者”。如何利用3G时代网络新媒体的一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以智能化、标准化、人性化的理念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成为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的个性化

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体系中,海量信息相互碰撞,通讯手段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地、不受任何限制地进行交流,各类组织、机构,每个个体个人都成为传播主体,“90后”大学生在社会化网络服务时代找到了成为“传媒主体”的可能性,他们的生活理念、思维方式有了充分展示的平台,并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从另一个方面激发了大学生对个性的追求。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要借助于“媒介”来实现,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技术无疑为此提供了有效途径。“90后”大学生在社会化网络服务时代找到了充分发挥个性的平台,因而,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也要看人说话,因人施法,不可一个模式,正确运用微博等网络新媒体艺术可以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动态,倾听个体的呼声,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成效。

(三)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的灵活多样性

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主要是多个教育者对多个教育对象开展工作的形式,因而在实施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进行,其具体方式也可多种多样。例如,可利用班级博客、辅导员个人微博、班级易班等手段发帖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解决学生们的思想难题,每次交流的时间可长可短,内容可多可少,交流的对象可多可少,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优势特性决定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正面作用的可行性。

三、发挥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功能的途径及方法

教育、教化虽不是媒介的首要功能,但这种功能却每日都在发生作用和功效[3]。以“RSS”技术为主导的网络文摘推动了满足个人兴趣的“我的报纸”的形成,更具个人化的新闻或者原生态语言等内容的传播[4]。但是,商业化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导致了“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对暴力色情、激进言论等信息的需求,使得不健康的内容、网络谣言等在互联网世界里肆意传播,对“90后”大学生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力,基于这一基本事实,发挥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

“90后”大学生涉世未深,面对校园内外海量的信息,往往会人云亦云,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具备向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权威机构获取信息的优势特权,具备最容易获取客观资料的最有利条件,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势必需要利用好这一优越的信息获取途径,以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信息传播。在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已深度市场化的今天,借助微博等新媒体技术的力量进行优秀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科学理念的培育和推广已蔚然成风,“90后”大学生身处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体系中,纷复芜杂的信息世界和光怪陆离的传媒技术冲击着“90后”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内心,容易导致迷失自我和思想模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坚持理性的理想信念的追求,恪守本职操守,辅导员面与大学生对话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不应出现模棱两可、自相矛盾、答非所问、子虚乌有的言论,辅导员应以科学的精神、清醒的认识、理性的态度传递优秀思想,提供高品位的文化知识,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二)以自律的精神进行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

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不断发展的时代,全媒体逐渐成为一个隐身的巨型“扩音器”,正负效应都在这里传播出去,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正面的教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社会化网络服务教育活动时应坚定信仰,小心谨慎,预先评估舆论信息的各种效应,以便合理配置传媒资源。同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理性健康的媒介评判力,提升自我媒介资源完善能力。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报社、记者团等校内学生媒体组织的同时,加强追踪指导,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律精神。

四、结语

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不断发展正在更广泛而深度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个体思想,形式枯燥单一、缺乏个性化服务的传统教育体系需要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充当新型“教育者”来予以配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紧扣时代脉搏,充分研判微博等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优劣特性,坚持“科学发展观”,扬长避短,以生态发展的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时空,完善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洋,张玉新,陈晨.社会化网络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10).

[2]张维和,杨文刚.Web3.0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孙成英.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4]张天峰.后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事业的特征与趋势[J].新闻爱好者,2009,(20).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网络服务社会化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
网络服务直接侵权认定标准的演化与思考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