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琳
【摘 要】当前,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做好新时期女职工工作,对队伍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围绕女性职业发展的现状、职业女性发展中的价值观以及队伍核心目标,探讨如何开展创建女职工有特色队伍建设活动,增强女职工活力,以全新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队伍建设中去,为更好的展示队伍女职工的风采,实现女职工职业发展目标,努力开创女职工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队伍、打造队伍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职业发展;现状;价值观;队伍建设
一、女性职业发展的现状
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出厚重的历史盾牌正被新世纪知识女性“崛起”的长矛“进攻”,但其坚硬厚实的阻挡又使“进攻”屡屡受挫。虽然女性职业发展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坎坷,女性要想像男人一样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辛勤和汗水。
(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
汉朝是封建礼教形成的重要年代,它集中体现了贱对贵、上对下、幼对长的服从关系,其核心部分就是“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这种封建礼教的训诫下,女性遵行“三从四德”,柔顺、服从便是统治下的真实写照。
在21世纪的今天,虽然传统观念从表面上已被社会摈弃,但事实上,它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性。“女强人”等称呼表明整个社会对女性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足够的认同,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造成女性自身性别产生自卑感,把某些职业对性别的要求泛化,在心理上消级的暗示和自身的弱势,也就造成女性对事业缺乏迎接挑战的勇气,因此错失创业的机遇。加上自我概念的消极观念,使得女性依赖、依附感增强,缺乏独立意识,在面临就业竞争时更多寄希望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束缚了自身发展,同时自己也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在传统观念教条下和社会舆论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便成了女性呆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性别观念对女性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性别观念来源于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女性学专家认为,我国严格的社会性别制度是从周代开始随着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等级制的建立而建立起来的,其内容主要包括男女两性分工制度,婚姻制度和继承制度,以传统性别观念的形式影响着女性今天的生活,现在城市中诸多家庭已成为休息和放松的港湾,女性在冲破了传统价值观念后正走向自己所选择的生活,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男尊女卑,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在女性思想中仍然根深蒂固,社会性别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仅流传至20世纪50年代,而且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社会中表现为在男女择业,用人选拔,退休制度等方面对男女的不同待遇,其结果限制了女性享有与男性同等就业机会和发展权利。
(三)心理障碍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
(1)职业中情感情绪障碍。女性职业发展情感情绪障碍主要表现在情绪波动大,不稳定。与男性相比,女性表现出较大的心理脆弱性,情绪的不稳定。情绪愉快、乐观,则工作效率高;而情绪低落、沮丧、烦闷,则工作业绩低。由于女性在事业中有时期望值过高,又缺乏经验,所以在求职过程或工作中稍微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容易造成心态平衡,由此,难以控制自己,产生烦恼,忧郁,哭泣,愤怒和焦虑。
(2)职业中行为障碍。职业行为是指个体在具体工作中各种行为表现和行为模式。当今女性在处理职业中出现的问题时,存在害怕吃苦,追求舒适,安定的生活,其次就是对职业成就动机水平偏高却不务实,往往是个人利益在前,行为行动在后。
(3)职业中心理障碍。职业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当前,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和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职业女性所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女性一旦进入结婚生育年龄段后所面临的障碍会更多。“三十而立” 对男性来讲或许是人生,事业的一个崭新起点,但对于许多职场女性而言更像是一道门槛,往日的热情和信心悄然从身边溜走。面对社会和家庭构筑的重要压力,让女性逐渐开始怀疑自己,丧失信心,由此产生一种挫败心理。
上述原因导致女性在职场中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一是年龄恐慌。因年龄而产生的恐慌心理,主要因为担心被领导批评、被领导解雇或是被众多招聘信息排斥。
二是心理疲劳。随着阅历的增长,职业女性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创新意识,新鲜感逐渐减少,安于现状,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同时削弱了女性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三是自信心不足。事业发展不顺利的时候,很多女性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信心不足,随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精力、体力甚至容颜都如流水东逝,与年轻女性相比,产生失落感,这更加导致了信心不足。
四是知识更新不快。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更新更快,更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人才,而这正是职业女性所欠缺的。
二、找准职业女性发展中的价值取向
女性价值观是女性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置身于其中的生活世界的意义认知,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身处当代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经济化、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格局,女性的价值观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从封建到开放、从内敛到张扬的演变,呈现为多元、多变、多样的显在特征。于是,营造一种能为广大女性提供认知、评价以及选择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整和多元利益要求,增进多方思想共识、凝聚各种积极力量,且具有权威说服力、感召力、吸引力及涵盖力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迫切需要。本着张扬“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根”的基本属性同时也决定着女性在职业发展中价值的根本体现。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得到相应的提高,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撑点。女性与男性同样的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权力,从家庭走向社会。作为一个当代知识女性,在这个社会里,首先要抓住机遇,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塑造一个美好的知识女性形象。即以女性自身优雅气质和良好的素质而不是华丽的衣着和漂亮的容貌形象展示于公众面前。其次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清醒的认识自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敢于正视自我,直面人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女性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竞争所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再次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女性文化素质是决定女性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新技术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素质的竞争。同时,良好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女性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塑造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培养。最后女性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一切劳动者在谋求个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果女性不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就难以甚至根本无法发挥女性应有或应尽的责任或义务,其结果必然削弱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影响到能力的展现和素质的提高。
三、有效开展女职工队伍建设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涌现着许许多多女企业家、女劳模、女十佳等先进事迹,她们以自身的实力和魅力独树一帜,充分证明女性早已从“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能力日益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职场竞争、就业方式和劳动关系无不开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是愈来愈高,女性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因此,加强女职工队伍建设是尤为重要的。
(一)全面提高女职工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女职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女职工基本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女职工分布在许多企业的各个重要岗位,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女职工队伍整体发展,同时,女职工素质的高低也反应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水平。女性要想在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站有一席之地,找准自身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和培训,逐渐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竞赛中突显自我,在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通过各种评比形式,如“先进个人标兵”、“巾帼示范岗”等,充分挖掘女职工自身内在潜能和个人发展特点,从而有效地激发优秀人才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师徒结对”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女职工在岗位中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用出色的业绩展现当代女性的真我风采。
(二)“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发挥女职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大力弘扬时代精神,积极宣传先进性教育,通过开展先进女职工事迹报告,女性宣传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成为每一个女职工的自觉行为。
女职工在各类文化活动有着较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在开展活动中认真负责,为组织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因此,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女职工在各种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展现女职工的风采,使得开展的活动能够形式新颖、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增强了女职工的团队意识。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机制,致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社会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就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并协调好劳动关系。要想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女职工队伍是新形势的需要,也是做好女职工维权工作的保证,女职工队伍是广大女职工权益的直接代表者和维护者。因此,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完善和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保证女职工在劳动就业、劳动报酬方面实现男女平等,健全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保证女职工身体健康,对于女职工“四期”即婚期、产期、孕期、哺乳期的生理特征安排合理的工作岗位,使得女职工工作生活井然有序的进行。充分发挥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做好新时期女职工工作,对队伍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围绕队伍核心目标,大力开展女职工的特色的活动,增强女职工活力,以全新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队伍建设中去,为更好的展示队伍女职工的风采,实现女职工职业发展目标,努力开创女职工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队伍、打造队伍品牌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爱玲.《女性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8.
[2]贾大林.《党的基层群众工作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1.
[3]常春林.《基层女职工队伍现状及加强队伍建设的对策》.溧阳女性.lynxw.com
[4]李兰芬.王剑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路径》.苏州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