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延中
票据经纪人制度推动势在必行(下)
●姚延中
伴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成为金融职业人,票据经纪人就是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产物。《经济师》2014年第2期刊出了本文的上篇,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票据经纪人的作用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指出我国票据经纪人制度的推出势在必行。在下篇中进一步分析了这一问题,指出票据经纪人作为民营资本的一部分参与金融业务,在开放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票据经纪人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以其单一的金融品种,专营的业务服务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能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票据市场 票据经纪人 票据业务 金融创新
1694年苏格兰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金融业的开始,银行“信用功能”的发现使得金融能量被高倍放大,信用给金融业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信用革命催生了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信用与工业、商业的密切结合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创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繁荣。至今银行信用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围绕着“信用功能”数百年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以适应社会经济和金融业务的发展。伴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成为金融职业人,票据经纪人就是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得到确认,大步迈进的市场经济步伐已经接近国际水准。经济的发展推动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市场经济全面开放,金融作为服务行业之一,已经置身于开放的国际市场,在国际化的金融竞争中我国的金融界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度,伴随高速增长的经济,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业务量成倍增加。改革之初,支撑金融市场运转主要靠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为进一步确立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贸易经济的交流和竞争,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必将融入我国市场。在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市场准入”宗旨下,我国的经济市场全面开放。
我国金融业由于受政策性因素的限定,长期处于国家垄断的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作为服务业成为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随着外资银行、外资金融公司介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单一的金融格局开始被打破,外资金融业务直接影响和撼动着我国的金融市场。为适应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提升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我国的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迈进,四大国有银行先后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成为上市公司;多种体制的股份制银行得以组建,地方银行、各种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布,这些金融体产生正逐步改变着我国的金融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民营企业成为发展最快的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民营经济不断发展、不断优化,逐步壮大。民营财富在经济发展中不断积累,这部分快速增长的财富早已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以“滚雪球”的方式成“几何”速度增长为巨额财富,这些长期存放的资金需要有好的投资方向。
1.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对金融市场的需求增加,而有效金融资源的配置倾向大型国有企业、垄断行业、利润高增长行业,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资金供求关系的长期矛盾,必然催生民间资本借贷。资金供给和需求间的长期不平衡,为民间资金找到增值、保值的好出路。
2.近年来金融业高利润也直接影响着民间财富的投向。许多民间资本不愿意在实体经济中投入,主要因为实体经济的资本受到投资风险、竞争压力、利润回报低、资本周转期长等因素的影响,民间资金不愿成为股东资本。而金融资本较高的回报,使得民间资本更看好金融业,更愿意将民间资本介入到金融资本,且多年来一直在努力着作这方面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资本已经进入许多的行业,并得到认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尚受到政策性的限定,民间资本参与金融业务一直游走在政策的边缘,民间资本有着成为金融资本的强烈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民间资本介入金融业指明了方向。“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指示精神,意味着金融执业的政策性障碍的降低,金融许可的条件将进一步放宽,多元经济体具有参与金融执业的条件。
参与金融业务将成为民营企业家最具有诱惑的投资冲动,民间资本成为金融资本将得以实现。民营银行、民营金融机构将作为更具活力新生力量融入金融体系。票据经纪人作为民营资本的一部分参与金融业务,在开放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票据经纪人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以其单一的金融品种,专营的业务服务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中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上形成,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金融机构仍然占据着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金融市场仍然处于国家相对垄断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行业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步挖解,民营资本将多渠道渗透金融市场,多元经济体的市场份额一定会有大幅的提升。
现阶段在外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不断向我国金融市场渗透的同时各地不断出现的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基金公司、典当行等都在经营货币业务参与金融行业,这意味着过去由央行控制的金融市场准入权开始松动,民营资本迈向金融市场的门槛在不断地降低。由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的成立将标志着民间资产参与金融市场地位的确立,这支新型的金融大军,以其高效的管理手段,灵活的营运机制在金融市场必将掀起大浪、开创新的局面。随着民营银行、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金融市场多元化格局必然形成。
我国金融执业政策性障碍的降低,标志着我国向着金融体系自由化方向开始迈步。金融市场的准入自由,必然形成金融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带给社会差别化的金融服务,社会自由资本有了更多的投资选项,企业、个人融资有了更多的选择。金融市场将由过去的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正在实现。
票据经纪人作为金融多元体之一,实施单一的票据业务专业化经营。票据经纪人在金融市场的地位确立后,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票据业务是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产品之一,开放的金融市场必然推动票据业务的大力发展;开放的金融市场必然带给票据经纪人更多的竞争对手。票据经纪人面对巨大的金融市场,一方面可以放开手脚干事业;另一方面要在金融市场争资源。在开放的金融市场,货币价格的透明度非常高,在金融服务差别无异的情况下,货币价格成为唯一竞争指标,票据业务的利润空间将不断地压缩。票据经纪人在业务经营中投机的成分在减少,竞争的压力在增大,经营发展将会步履艰难。
因此,票据经纪人必须不断地适应变化的市场、研究市场,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不断地对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努力提高业务经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规避市场风险。依靠产品创新,服务创新,高效率的业务运作赢得市场。
在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单一的票据经纪人显的势单力薄,难以抵御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风浪,难以做大做强。单一的票据业务虽然可以为客户提供好的专业服务,但难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客户群体难以很好的维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稳定基本客户很难。民营银行、中小金融机构目前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定位,其业务触角延伸到所有银行基本业务。票据这项“短、平、快”业务,必然是民营银行及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之一,票据经纪人的优势可能要逊色与这些银行。此外,票据经纪人业务经营范围没有吸收社会存款的业务,这将大大地影响其业务的流动性,造成资金流动性困难,影响其经营收益,进而影响业务的做大做强。
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票据经纪人应由个体向公司化转变,由经营票据业务的专业公司逐步向银行业发展,依托票据业务办成有特色的银行。银行具有许多票据经纪人不具有的经营优势,票据业务依托银行可以更好地开展。同时银行具有“信用功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在开放的金融市场,单一的票据经纪人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的限制,融入银行业是票据经纪人发展的最佳选择。
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率改革是必然趋势。利率这个由央行严格管制的政策手段开始放手,蓄势已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开始迈步。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我国利率市场化实行的是“渐进式”模式,历经20年前的历程,2013年央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再次传递出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号,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我国朝着金融体系自由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利率市场化是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亚当·斯密提出的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诠释着市场经济运作。经济社会中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调整着经济运行,是指无需任何外部干预的情况下社会经济能自发的调节来实现的一般均衡。我国政府对市场体系改革的核心表述: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再次表明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认可,放弃对市场的干预权。利率市场化运作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是央行放弃利率的话语权,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利率是货币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对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将在经济领域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对金融机构现有的管理水平,经营方式,组织架构,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考验。
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严格执行央行的利率政策,盈利主要依靠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来实现,盈利空间较为稳定。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利率管理的风险相对较小。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对金融机构经营和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利率风险将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着力点。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将金融机构置于更加激烈和残酷的竞争环境之中,存款和贷款利率的逐步放开,资金价格即利率将成为无论是存款客户还是贷款客户的首先考量,存款客户要求利率上浮;贷款客户要求利率下浮。利率将成为金融机构除产品知名度、服务质量等因素外的主要竞争手段,合理的具有竞争优势利率将成为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大。随着利率管制的放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必然会缩小,这不但制约金融机构的盈利收入,也会带来经营风险,进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和管理风险。
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一定会有部分金融机构由于不适应这一金融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将被逐步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淘汰;而能充分认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商机,适应市场的变化的金融机构,通过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型,进而扩大经营空间就一定能抓住机遇,实现自身质的飞跃,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情况下票据经纪人的市场地位未能确定,属非正规金融体。票据经纪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长期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经风雨见世面,早已经适应市场经济变化。金融市场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使得票据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票据业务的盈利空间在不断压缩。作为非正规金融体的票据经纪人由于不具有吸收社会存款的业务职能,其经营资本为自有资金,资金成本相对稳定,盈利空间便于测算,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再则,票据业务资金占用相对时间短,票据经纪人可根据资金情况有选择的拓展业务,资金流动性风险较小。
因此,利率市场化对票据经纪人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盈利空间的压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金融改革的步伐明显迟缓的多,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体系自由化的改革模式早已提出,但金融稳定的理念一直影响着金融改革的步伐,渐进式的金融改革理论,缓慢地推动着金融改革的进程。利率市场化标志着我国开始向金融体系自由化的迈步。
金融自由化也称“金融深化”,是“金融抑制”的对称。金融自由化理论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改革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简单地讲金融自由化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渡。金融自由化包括价格的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资金流动自由化、利率自由化、银行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等。
金融自由化利与弊在理论界一直有争论,一方面金融自由化促进了金融业发展,增强了金融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市场效率,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加大了金融界自身的风险,加剧了金融脆弱性。金融脆弱性引发的危机促使经济衰退,进而引起“多米诺”效应,形成经济危机。金融自由化的二重性特征,早已引起各国金融界的高度重视。
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大于风险是理论界的共识,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作用下,金融自由化已经成为必须选择的道路。由于金融自由化的明显弊端,各国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多采取审慎的态度,稳步推进。
金融体系改革成败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金融自由化决不可理想化,金融体系改革存在的利弊交织,直接影响着金融体系改革的快速推进。决策选择只能是利大于弊,减低其脆弱的一面;增大其收益的一面。必须用积极的、科学的、审慎的态度充分论证每一项具体措施的利弊,权衡利害,完善有效的监管。采取有力的防范风险手段,确保金融体系改革有序推进。金融自由化才能达到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因此,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将会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实现必将经历一个缓慢过程。现阶段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性障碍不会取消,不断深化的金融体系改革将逐步降低金融业进入的政策性障碍,部分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将开始进入金融界,但民间资本自由的进入金融业有待金融自由化的实现。
总而言之,由于金融执业政策性障碍的存在,票据经纪人的市场地位就不能确定;从业资格不具备,决定着票据经纪人业务经营的违规。票据经纪人长期游走在制度的边缘,活跃着票据市场,迫切期待票据经纪人制度的推行。
票据经纪人制度的推行有待政策性障碍的降低。
[1] 金融自由化.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4.8
[2] 朱建滢(导师:沈军)金融自由化对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5
(作者单位:新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责编:若佳)
F830
A
1004-4914-(2014)03-1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