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研究

2014-04-26 08:28:09范彩霞奚小土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莪术油病毒性雾化

范彩霞,奚小土,韩 凡

(1.东莞市中医院 急诊科,广东 东莞523006;2.广东省中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120)



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临床研究

范彩霞1,奚小土2,韩 凡2

(1.东莞市中医院 急诊科,广东 东莞523006;2.广东省中医院 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120)

目的:探讨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临床疗效及证候积分。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和临床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可显著改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莪术油注射液;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1],其可由多种病毒及细菌引起,具有传播快、流行广、患病率高的特点[2]。相关研究显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其治疗策略也主要为控制体温,使患者迅速而平稳地退热[3]。本文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23~65岁,平均(44.35±12.25)岁;临床分型:卫分证56例,卫气同病32例,气分证12例。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符合《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从发病到治疗开始皆在48h内,体温>38℃,白细胞总数为(3.0~10.9)×109/L。为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所有患者均未患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神志清楚。将10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体温、白细胞总数及疾病分型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利巴韦林(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620)、对乙酰氨基酚(沈阳东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544)、溴己新(立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603)等基础治疗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莪术油注射液(徐州莱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299)雾化治疗。治疗时间持续至患者退烧后3天。

1.3 疗效评价指标及诊断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临床疗效以及临床证候积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规定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为痊愈;体温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体温有所降低,但未恢复至正常,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体温未降低甚至升高,症状未明显消失甚至加重为无效。临床总显效=痊愈+显效。

患者临床证候积分计算:患者自觉有发热、恶寒、流涕、咽痛、口干、咳嗽、四肢酸痛、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症状各记1分,分值累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开始退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完全退热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n)开始退热时间完全退热时间观察组500.85±0.3421.18±4.48对照组500.79±0.4234.38±5.51t-0.7913.14P->0.05<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28例,总显效率为82.00%;对照组50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9例,总显效率为48.00%。两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临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表3 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比较 ±s)

3 讨论

研究显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约有75%左右是由病毒引起的[4],而发热症状是病毒血症的主要表现之一[5]。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属于“外感热病”范畴[6]。《素问》中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即将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归为“伤寒”和“温病”两大类,并提出“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的治疗原则。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包括解表法、清热法、攻下法、和解法、祛湿法和化瘀法等,在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辨证治疗。

莪术油是从姜科植物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是一种新型抗病毒药物[7]。中医药理学认为[8]莪术油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9]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稀类物质,具有抑制和灭活病毒的作用。

笔者采用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的开始退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完全退热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用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可更快、更稳定地降温;而两组患者的开始退热时间无差异可能是由于莪术油注射液的退热性能有滞后性[10]。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临床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莪术油注射液雾化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快速改善发热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陆小梅,黎四平,何月敬,等.呼吸道感染患儿1256例多种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33-1735.

[2] 李璐,史伟峰,董文,等.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684-685.

[3] 郑艳,奚肇庆.外感高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95-297.

[4] 周冬平.儿童上呼吸道感染203例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2(18):35-36.

[5] 卢朝生.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进展[J].医药前沿,2012,2(19):23-25.

[6] 王团亮.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6):944-945.

[7] 吴海霞,孙志明,王勤,等.莪术油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79-83.

[8] 曹利娟,刘华钢,刘丽敏,等.莪术油近五年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3):447-450.

[9] 李勇,林爱花.莪术油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43-244.

[10] 展晓日,曾昭武,孟凡莉,等.莪术油药学研究进展[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5):454-458.

(责任编辑:尹晨茹)

The Effect Analysis of Curcuma Oil Injection Ato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ith Fever

Fan Caixia1, Xi Xiaotu2, Han Fan2

(1.Emergency Depar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Dongguan , Dongguan 523006,China;2.Emergency Departmen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Guangdong, Guangdong 510120,China)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effect of curcuma oil injection ato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ith fever.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objecti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plan and the objective group was additional curcuma oil injection atomization treatment plan. The difference of the antifebrile tim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clinical syndrome integra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he antifebrile time and clinical syndrome integral of the objectiv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jectiv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It would get a satisfactory effect to use curcuma oil injection ato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ith the bett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horter antifebrile time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Curcuma Oil Injection; Vir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Fever

2014-01-22

范彩霞(1977-),女,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急诊。

R285.6;R364.6

A

1673-2197(2014)10-0110-02

猜你喜欢
莪术油病毒性雾化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0
壮药莪术油对卵巢癌miR-223-3p的调控机制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1:58
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莪术油聚合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7年12期)2018-01-19 02:06:56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04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