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红河米线悠长

2014-04-26 07:07胡正刚敢于胡乱编辑罗婧奇
中国三峡 2014年7期
关键词:过桥米线食用方法红河

文/胡正刚 图/敢于胡乱 编辑/罗婧奇

美食红河米线悠长

文/胡正刚 图/敢于胡乱 编辑/罗婧奇

红河哈尼族梯田。得天独厚的农耕环境,孕育出了优质的米和米线。

过桥米线源自红河州,与当地的农耕文明、水土、民俗有着极深的渊源。红河的哈尼族创造了辉煌的梯田耕作,并把“吃新米”当作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名直接叫做吃新米,其内涵一目了然。向最寻常不过的果腹之物致敬,不难看出当地人对大米发自内心的挚爱,只有怀揣这种挚爱,才会促使人发挥想象力,不断对米制品进行改进,这也是红河米线冠绝全国的原因。

野生食材博览会

因为生态类型丰富和少数民族众多,各地都有因地制宜、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红河州的美食种类和餐品丰富多样,从主食、大餐到小吃一应俱全。到红河州,特别是红河南岸旅游,除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场所值得去,那就是菜市场。走进这些南部县份的菜市场,就像走进了一个野生蔬菜和食材的博览会。

在城市生活多年,早已习惯食物是来自菜市场而非来自大地,也习惯了菜市场的整齐划一,乍一看上去菜品似乎应接不暇,但绕了一圈下来,就会发现每个摊位的菜品都大同小异,只有新鲜度和价格的差异。这些肥壮、冲刷得干干净净的蔬菜和分部位切割得方方正正的肉类,把人的购买欲和食欲都降到了最低。

第一次进入红河州南疆金平县的菜市场,却瞬间改变了我对菜市场的印象。因为气候湿润、雨季漫长,菜市场的地面湿漉漉的,除了常见的蔬菜之外,还有各种野菜和南方地区的特产,比如苦果、水蕨菜、芭蕉花、木瓜花、草果芽等,一些菜品我完全叫不出名字,甚至一半以上的菜品我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些菜虽然离开了生养的土地,但生机并未消失,依旧鲜活。春夏秋三季,还有很多泥鳅、鳝鱼、螺蛳、河鱼、蚂蚱、竹虫、蜂蛹等鱼类和昆虫售卖。

卖菜的人有很多是哈尼族、瑶族妇女,她们所属的民族可以从服饰上轻易区别开来。哈尼族尚黑,从包头到衣裤都是深沉的黑色;瑶族妇女的服饰则红黑相间,帽子是红色的,顶尖而小,当地都习惯称她们为“红头瑶”。哈尼族擅长制作豆豉,纯正的哈尼豆豉是一种粉末状的混合物,有一股奇怪的味道,闻起来是浓厚的臭味,初次接触的人往往会掩鼻匆匆而过,但习惯哈尼豆豉的味道后,就会甘之如饴。哈尼豆豉是炒水蕨菜的首选配料,也是一道百搭作料,咸、辣、香,人们上山干活因路远需要带米饭,同时也会带一小包磨成粉的哈尼豆豉,即使没有菜也可以下饭。在野外,采几棵野菜,用山泉水一洗,蘸上豆豉就可以吃,甚至还可以用来蘸青芒果。滇南溪流边有一种野草,当地人称“酸杆”,味道极酸,但蘸上哈尼豆豉之后,往往引得人口水横流。

劳作的妇女。

上:柔软绵长,米香醇厚。下:滇南的米线。

红河州元阳县的哈尼族还有一场融民俗和美食于一体的盛宴——长街宴。长街宴是元阳县俄扎乡哈尼族的一种传统习俗,为庆祝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哈尼族人祭护寨神、拜龙求雨的节日,也是作为庄稼人的哈尼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显示了哈尼族人民在耕作文化中对水的认识和对龙的崇拜,同时也反映了哈尼族人民勤劳朴实、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节日当天,家家户户要做黄糯米、三色蛋、猪、鸡、鱼、鸭肉、牛肉干巴、麂子干巴、肉松、花生米等近40种哈尼族风味的菜肴,准备好酒,再到指定的街心摆开,一家摆一至两桌,家家户户桌连桌沿街摆,摆成一条700米长的街心宴(当地人称长龙宴或街心酒),长街宴已被吉尼斯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宴席”。

近年,长街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尝,游人遇上长街宴,热情的哈尼人会纷纷让座,邀请游人入席,盛情招待,每年参加长街宴的人数达数千人,宾主一起吃菜,喝酒,互相祝福,喜气洋洋。席间,老人们借着酒兴,搬出各种乐器唱歌跳舞。入夜,酒席散去,青年男女唱歌跳舞,谈情说爱,通宵达旦。这样的活动要举行三天三夜。

在红河游玩十天半月,美食几乎可以一餐都不重复。除了正餐,红河的烧烤也很出名,在云南,越热的地方烧烤越盛行,特别是红河的烧烤,这可能因为热带地方物产丰富,以至于昆明的很多烧烤摊,其招牌上必印着建水、个旧的字号。有一次,陪几位北方的朋友在蒙自吃烧烤,为了让他们品尝到最具当地特色的美食,我点了蚂蚱、竹虫、蜂蛹、棉花虫、蜻蜓幼虫和其他一些不知名的虫类。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只有在红河才能吃到的美味,但当这些食物上桌后,或许是过于骇人眼目,我的这群朋友竟没有一个人敢动筷子。

米线的历史

红河州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当属过桥米线。随着云南旅游业大热,昆明成为云南最大的中转站,当地的过桥米线也随之被热炒,游客到了云南,大多会慕名去吃一碗过桥米线。过桥米线的食用方法自成一格,但人们对工艺大加赞赏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味道的要求。只有有过在云南各地行走经历的人,才会对红河州的米线情有独钟,并从内心生发出喜爱。饮食文化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溯源米线的原产地、制作工艺、食用方法等,有助于理解红河的稻作文化。

有史记载的米线,最早始于北方黄河中下游流域。

北魏孙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早期米线的加工和食用方法:“用秫稻米,绢罗之。蜜和水,水蜜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勺中下——先试,不下,更与水蜜。作竹勺,容一升许,其下节,概作孔。竹勺中下沥五升铛里,膏脂煮之。”这段话译作白话即为,稻米磨成粉后,放入绢中,用蜜和水调至稀稠适中,灌入底部钻有孔的竹勺,看粉浆能不能通过孔流出来。要是不能流出来,就再加些蜜和水。粉浆流出来成细线,入锅中用膏油煮。

从中可以得知,最早的米线由于加入了蜂蜜,它的味道应该是甜的,而蜂蜜在制作过程中的作用,除了调味,更重要是调节米浆的浓稠度,使米线能够成型。《齐民要术》中所言“膏脂煮之”,“膏脂”是动物油脂,“煮之”应解释为“油炸”,米线最初的食用方法并不是水煮。所以最早的米线的定义是:油炸的线性米制甜味食品。“米线”一词是因这种油炸甜食的外观而来的,此“米线”非彼“米线”。

《齐民要术》里还记载了一种叫“粉饼”的食物:“以成调肉汁,接沸溲英粉。若用粗粉,脆而不美。不以汤溲,则生不中食。如环饼面,先刚溲,以手痛揉,令极软熟。更以汁溲,令极泽铄铄然。割取牛角,似匙面大,钻作六七小孔,仅容粗麻线。若作‘水引’形者,更割牛角,开四五孔,仅容韭叶。取新帛细两段,各方尺半。依角大小,凿去中央,缀角著。以钻钻之,密缀勿令漏粉。用讫,洗,举,得二十年用。裹盛溲粉,敛四角,临沸汤上搦出,熟煮,浇。若著酪中及胡麻饮中者,真类玉色,稹稹著牙,与好面不殊。一名‘搦饼’,著酪中者,直用白汤溲之,不须肉汁。”

“粉饼”才是现在所说的米线。这段文字对米线的制作方法描述得十分详尽:用肉汤把米粉和成团,用手使劲揉,然后加上汤汁,把粉稀释成可以流动的糊状,放入钻了四五个孔的牛角里(孔的大小相当于麻线或者韭菜叶),下面放置一锅煮沸的水,让粉浆从牛角孔里呈线状流入沸水中。

文中还介绍了米线的食用方法,即放入酪(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或植物果实制成的糊状食品)和胡麻饮混合食用,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稀豆粉米线,因为和酪与芝麻同食,其味道应该也是偏甜的。古人以胡麻饮与米线同食,可能是把这例食品当做了具有保健功能的“药膳”。

蒙自建有一座米线博物馆,专门介绍米线的制作工艺,包括选米、泡米、磨浆、发酵(酸浆米线需要发酵,干浆米线则不需要)、摏绒、压榨、加热、漂洗等过程,其工艺与《齐民要术》的记载大致接近,由此可以看出米线的制作工艺至少在北魏时就已经成型,虽然随着后代生产技术的提高,对工艺有所改进,如发明了人工操作的木制米线压榨机,现在又由大型成套设备取代了木制压榨机,但其基本原理还是源于北魏。时隔一千五百年的加工工艺——钻了孔的竹勺、牛角与功能齐全的大型电动机械并无高下之分,不能用孰优孰劣、非此即彼的眼光来区分,它们都是智慧的时代的产物。

到了宋代,米线又被称作米缆,缆是线的意思。宋代诗人楼钥有一首写米线的诗歌《陈表道惠米缆》,包含了很多关于米线的信息:

江西谁将米作缆,

捲送银丝光可鉴。

仙禾为饼亚来牟,

细剪暴乾供健啗。

如来螺髻一毛拔,

卷然如蠆都人发。

新弦未上尚盘盘,

独茧长缲犹轧轧。

旴江珍品推南丰,

过桥米线的配料讲究精而全。

建水草芽,清香脆嫩,味道鲜美,原教旨主义过桥米线的配料。

荷君来归携来东。

知君正直如羔羊,

贻我素丝踰五总。

仙禾本出从嘉谷,

色味俱同无饼毒。

鼎深熟煮葱鼓香,

大美元年加脔肉。

有时饭素芼以虀,

馋口属餍味更奇。

束晳一赋不及此,

为君却作补亡诗。

楼钥写这首诗是为酬谢朋友的馈赠之情。朋友送了他什么,值得诗人写诗为谢?答案是米线。可见在宋朝,米线已经不仅仅是食品,而且可以当做礼品馈赠亲友,从侧面说明米线的制作工艺、储存手段、流通方式还有外形观感都有了提高。诗中描写的米线是江西所产的经过“暴乾”的干米线,其特点是像弓弦一样细密,像银丝一样光可鉴人,像如来头上的螺髻一样成卷,相较于北魏的水米线,其外表更具观赏性。

在烹饪手法上,宋代的米线加入了葱、豆豉等佐料,并放了肉块、虀(细切后用盐、酱等浸渍的蔬果,腌菜、酱菜之类),味道由甜向咸转变。食用方法也和北魏时期有所不同,“芼”意为覆盖,“芼以虀”和“加脔肉”相对,即把肉块、腌菜、酱菜等覆盖在米线上。如今的米线店,墙上都会挂一块牌子,上书:杂酱帽子、辣鸡帽子、焖肉帽子、牛肉帽子、肠旺帽子……如果没有字牌,师傅也会问一句:你家要哪样帽子?不知底细的人听到师傅这样问,难免会错以为走进了衣帽店。米线店里的帽子即覆盖在米线上的肉料,“帽”和“芼”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所以今天所称“帽子”极有可能就是由“芼”演变而来的。

《陈表道惠米缆》也证明米线大致在宋朝的时候完成了自身的一次革新,这次革新至少包含六个层面。工艺:干米线的出现;功能:可以作为馈赠礼物;口味:由于腌菜、酱菜的加入,是咸的;加工:以水煮取代油炸;配料:米线作为主料,不再与酪及胡麻饮等糊状食品同食,而是添加葱、豆豉、肉帽、腌菜、酱菜等配料。“帽子”的出现,基本奠定了其后几百年米线的形态和加工食用方法,这一点对米线的商业化具有重要影响。后世米线风味、地域流派的区分,最基本的依据就是“帽子”。

当米线遇上辣椒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的人们对食物的总结和赞美都是不厌其烦的,但是对米线的记述却不多。实际上,从北魏到明代的近千年时间,米线的传播和认可度都处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因为米线口味和品质的升华,缺乏一种催化剂:辣椒。

在嗜辣的西南区域,人们往往更偏爱米线,而在口味偏甜淡的地区,米线就没有那么流行了。这是果,也是因。

国人似乎天生就有嗜辣的天赋,在《尚书》里就有最初的酸甘苦辛咸“五味”的记载。“辛”即“辣”,然而尴尬的是,酸甘苦咸四味都可以从食材中直接品味到,而汉朝时,辣椒只长在遥远的美洲,聪明的古人只好借助姜、蒜来模拟辣椒的滋味。直到一千多年以后的明末,辣椒传入中国,国人吃到了真实的辣椒,这才理直气壮、大呼过瘾地直接把“五味”定义成“酸甜苦辣咸”。

米线等待辣椒也用了一千多年。在所有主食里,米线与辣椒相配,当米线在舌尖上绽放出辣椒美妙的火焰,米线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明确的扩张之路。如今米线首推过桥米线,而它产生于明末清初,和辣椒传入云南的时期大致吻合,这似乎不仅仅是巧合。

腌菜,对于嗜辣的云南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左:豆花米线。右:稀豆粉米线。用上好的白豌豆磨粉,煮制成稀粥状再放入烫过的米线,浇上盐、姜末、蒜汁、辣椒粉拌匀即食用。滑糯香辣,风味独特。

米线是早点的主角。

小锅米线。

米线在中国流传的大致方向是由北往南,一传到最南边的云南,云南就以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跃成为米线的故乡。其实,在过桥米线产生之前,云南已有米线,有史料记载是明代,这与明朝初年中原移民大规模涌入云南应该密切相关。

明朝云南大理李元阳《云南通志》记载:“樽酒用长筒,食有米缆。”明朝状元杨慎流放云南期间,在《游点苍山记》中写道:“庙后有问俗亭,俯瞰城郭楼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既饱。”有意思的是,李元阳和杨慎是好友,常携手游历云南,他们在写米线的同时都写到了酒,或者是两人曾同食米线共饮美酒,或者那时的云南人确有以米线佐酒的习俗。

云南能够后来居上,毫无争议地成为米线的故乡,一定是出于云南人对米线的热爱,似乎也只有云南人,可以把米线作为一日三餐的主食。罗养儒先生在《云南掌故》里这样描写清末民初云南省城昆明米线的盛况:“米线馆……所卖之物是豆花、羊血、冷酱等米线……做此一种生意,是开铺设座而卖者,城里城外只不过数十家;支摊而卖者则多矣,城里城外当有七八十处。又另有一部分,是担着担子来卖者,是则难计其数。此由昆明之男女老幼无不喜吃此类之物。故此种营业较他行为多。”

把过桥米线放在漫长的米线进化史里探讨,其地位及意义就更加突出了。首先它革新了米线的传统食用方法,烫食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持了米线的原味,且在汤的熬制、配料选取等方面更加精细。另外,过桥米线不止是一道能满足食客口腹之欲的美味,同时也是一道精彩的视觉盛宴,洁白清澈而泛着油光的汤、柔滑白嫩的米线、色彩丰富的配菜和香郁的作料组合在一起,视觉上的享受丝毫不亚于味觉。

过桥米线源自红河州,与当地的农耕文明、水土、民俗有着极深的渊源。红河的哈尼族创造了辉煌的梯田耕作,并把“吃新米”当作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名直接叫做吃新米,其内涵一目了然。向最寻常不过的果腹之物致敬,不难看出当地人对大米发自内心的挚爱,只有怀揣这种挚爱,才会促使人发挥想象力,不断对米制品进行改进,这也是红河米线冠绝全国的原因。

米线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里,其烹制、调味、食用方法均有过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对米线的定义,这个定义由宋朝的高似孙给出:煮米为丝。吃过不同地方、不同种类的米线的食客肯定会有这样一个认识:假如米线质地不佳,无论如何加工都是无用功;只要米线质地上好,那么无论清淡还是浓厚,朴素还是华丽,是上百元的高级餐厅还是几块钱的路边摊,其味道都是上乘的。就像我在哈尼寨子吃到的新米饭,不需要佐以任何菜,米饭本身的晶莹、清香、糯软、回甘就足以俘获任何一个挑剔的胃。

以次充好的事情在红河很难发生,这方水土的人们,其胃口已经习惯了优质的米和米线,质量不佳的米线店自然会被淘汰,在较真的红河人面前,吃米线一事毫无捷径可走。据说,为了做出正宗的过桥米线,省城昆明人,曾按照蒙自米线的配方制作米线,更有甚者,买了蒙自的米、拉了蒙自的水运到昆明,可是做出来的米线,就是达不到正宗过桥米线柔软绵长、米香醇厚的效果,究其原因,两个字:水土。

猜你喜欢
过桥米线食用方法红河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滇黄精的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过桥米线
好吃的过桥米线
蛏子肉食用方法多
Des nouilles pour vivre longtemps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