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月锋
品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新课改的一大发展突破,其本质价值在于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的“专制意识”,归还学生多样化、独立发展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与能力。思想品德实践生活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被小学生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组织实践教育,可以化间接经验为直接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情感得到丰富,知识技能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意志心理品质。
一、开放教学,实践活化课本知识
(一)大小转变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自身认识水平,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要求他们从小就能做成“君子”,最基本的是让学会如何做人,初步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而,课本知识应从大向小转变。比如,《我们爱和平》这一课,培养小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于他们来说,“和平”这一抽象名词,他们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妨从“和睦”一词过渡到“和平”一词,从小学生个体之间和睦相处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平相处。另外,如果只是以白求恩或者是罗盛教这些昔日的英雄为例,向他们渗透热爱和平的理念,因为与他们生活的实际相隔太远,因而很难激起共鸣。为了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现实教材,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一些外国小学生的生活状况,比如说,篮球明星,让课程能够在学生理解且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行下去,加强德育思想渗透,传递热爱和平理念。
(二)虚实转变
教科书编订中采用故事或者是寓言的形式,是从小学生心理出发,企图将抽象的做人做事方面的道理,通过浅显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增加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模式,有时候反而造成了书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脱节。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讲述的是周恩来为了振兴中华努力刻苦学习的故事,教学设计当中,如果老师再补充“头悬梁,锥刺股”或者是“闻鸡起舞”这样的刻苦求学事例,因为与现在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并不能为学生所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补充一下本班级一些积极刻苦学习实践实例,相信会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
(三)繁简转变
不管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记忆的角度来看,研究对象只有越具体越形象,人们对它的认识才能越深刻。如第二单元《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中的“科技造福人类”一节,这个课程可以讲述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电灯、火车、飞机、电冰箱等发明。讲电灯发明的时候,必然提及爱迪生,讲火车发明的时候必然提及最早的“蒸汽机车”,内容虽多,但是如果没有条理,因为太过庞杂,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学设计当中,不妨就选取目前大家普遍感兴趣的“手机”作为科技的一个代表,通过讲述手机发展的历史,手机功能的更新,带领学生走近科学世界,并在实际操作手机当中学会体会科学之美。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学习体验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指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前提下,而不只单单透过老师的课堂德育灌输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关注以个体为单位的学生,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契合新课改的精神,以人为本。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发现者的身份,去探寻已经被发现了的知识,获得成长。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主体内在感受,强调自主,即自主地进行选择,自主地展开判断,自主地消化,等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体验经过积累升华成为自我意识,进一步转化成为内在情感道德约束规范。比如,《动物、植物和我们》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植树,去郊游,或者是观察蚂蚁搬家,让学生认识到小花小草小动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可以随便践踏、采摘、杀生。再如,如果想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扶贫助残”的美好品质,不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者是残疾学校和他们一起相处,一起学习生活,通过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让学生们都能拥有一颗爱人之心。
(二)解决问题式教学模式
波利亚提出,解决问题始于提出问题。当你开始产生疑问,那它成为了你的问题,倘若你开始向自己发问,就会自主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倘若你能够在适当的实际把问题抛给学生,可以带领他们开始解决他们的困惑。我以为,小学生们都是富有探索欲、求知欲和好胜心的,在展开思想品德课当中,给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是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会给课堂增添活力。
在第一单元《我们一起成长》中的“竞争与合作”这一节当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下生活当中种种竞争的场景,如老虎和狮子的角逐,这是生存竞争;如刘翔跨栏的场景,这是体育竞争;如人才市场应聘,这是人才竞争;战舰飞翔在天空,这是科技竞争……我们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下合作的场景,如蚂蚁搬家;这时候,学生可能就会产生疑问:“竞争和合作都需要的话,如果是好朋友,我应该和他竞争还是合作呢?”这个问题就说到了关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学生自己就可能谈论起来。老师沿着学生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一个相关的选题,让他们自己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最后通过制作多媒体或者是设计小品等形式展现学习成果,学会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三、团结协作,提高运用资源能力
团结协作是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当中顺利展开实践教学的一个必备因素,学生通过团结、互助、合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资源的能力会得到提高,伴随而来的自身的综合道德素养会不断提高。比如,围绕着“劳动成果需要珍惜”这一课题,凭借某个小学生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展开深入的,因而需要组成小组,为了了解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劳动模式,不但要调查生活社区、学校,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还需要亲身去体验,最后有所感悟,知道劳动之艰辛,理解劳动背后的汗水,学会尊重劳动人民。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将品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完善,但是想要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因地、因时制宜,如此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参考文献:
[1]程太璋.实践思想品德教学贯穿教学生活化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0,(02):158-159.
[2]柴朝霞.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课程,2006,(1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