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
——空间设计的全新思考

2014-04-25 11:26闾邱杰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部总经理
世界建筑导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都市主义景观设计

(文/图)闾邱杰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景观设计部总经理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BCs of the emergence of landscape design as an“ism”; suddenly, we are no longer talking about pretty places, but also and more importantly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and ideals within urbanization. How do we know t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an “ism” and not simply a professional practice?First, Harvard and other leading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departments, where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debate the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and possibilities of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 Second, proponents of landscape urbanism support their respective positions through science,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Third, landscape urbanists understand their role holistically. The placement of roads and buildings is as important ecologically as is the placement of topiary. Of course,landscape designers still debate aesthetics, but now do so against a broader and more challenging concern—how viable is our standard for a beautiful city?

1.景观都市主义的定义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景观等同于园林,景观设计师被认为是花园设计师,主要做一点城市绿地的装点工作,美化环境等。随着现代景观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及越来越多设计师的设计实践,从北美兴起的新设计思潮——景观都市主义席卷了全世界。它的兴起不仅使景观设计师们鼓起勇气,跨出传统景观设计的范畴,参与到更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实践。更深层次,它让人们重新思考空间的构成形式,即“景观取代了建筑,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1]

景观都市主义将地球视作一个“超级综合体”环境,所有的建筑和开放空间都是这个空间里的隆起和凹陷,所有可见物都是“广义景观”的一部分。通过以景观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协同工作,在景观设计师的协调下完成复杂空间的设计工作。

2.景观都市主义的兴起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简写为GSD)景观设计系是近代最早设立现代景观设计学科的院校,是世界景观新思潮的发源地、风向标。研究GSD历届系主任的更替几乎就能看出世界景观设计思潮的演化过程。从最早景观和规划的多学科联合设计提出者Hideo Sasaki,到现代主义的Peter Walker,到后现代的乔治·哈格雷夫斯(George Hargreaves),到当今景观都市主义的Charles Waldheim,每一位系主任上任后都有权利选出本阵营10位顶尖学术带头人任教,所以每一届哈佛景观设计系主任的任命就是景观界一次新思潮的开始。在几十年前就孕育的景观都市主义一直处于游兵散勇的状态,一直到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在哈佛大学的推动下,将景观都市主义转变为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潮。GSD院长Mohsen Mostafavi、景观系系主任Charles Waldheim、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简写为 UPenn)景观系主任 James Corner并称为该理论的三架马车。哈佛大学在2007年就把曾任AA院长的Mohsen Mostafavi请来担任设计学院院长的重任,在随后的2009年Mohsen把同是景观都市主义阵营的Charles Waldheim请来,可见哈佛大学已经完全认同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并以此作为未来景观行业发展的主要纲领。同时,作为景观都市主义的另一先锋,执掌另一巨头UPenn景观设计系主教的James Corner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动着这一思潮前进,其近年来的作品如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清泉(Freshkill)垃圾场改造、深圳前海湾规划就是对景观都市主义理念的最好诠释。

3.景观都市主义的学科基础

景观都市主义包含了景观、都市主义两个范畴,学科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大多数人会认为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处理小尺度的庭院、公园、广场等游刃有余,但会质疑在解决的复杂的大尺度空间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到底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传统景观设计教育主要围绕对于小尺度项目的材料、形式、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许多景观设计师还沉浸于“如画般景观”的设计理念当中,在实际的项目中往往被动的接受规划与建筑设计留下随意的或多或少的剩余空间。这样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显然无法胜任大尺度项目的领导及协调工作。

景观规划学

哈佛大学的卡尔·斯坦尼兹(Carl Steinitz)开设了景观规划课,首次提出景观规划学的理论,填补了景观设计只能设计小庭院的理论空白。Carl是城市设计泰斗凯文·林奇的弟子,在景观视觉分析、计算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规划中的应用、以及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等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被行业内誉为"GIS地理信息系统之父"。Carl在哈佛大学几十年的教学对景观规划界的影响非常深远,现在北大的俞孔坚就是Carl的弟子,俞的理论框架基本就是继承Carl的体系。另外,所有读过GSD景观设计的世界各地的学生一定都上过他的景观规划课,这些精英们毕业后将Carl的理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景观规划学将传统的景观设计学的范畴大大延伸,将目光转向大尺度的空间设计,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出一套多学科协同作业的方法论,成为景观都市主义坚实的学术基础建筑。

GIS

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使大范围的数据收集成为可能,并通过计算机平台形成对规划设计至关重要的分析数据。目前GIS的基础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大尺度的规划设计当中,但在GIS在国内的设计实践中并未得到重视,只是用到了极少数简单的分析来支持方案的合理性。相对,在北美GIS除了广泛用于规划设计的数据分析外,还被用于城市管理、灾害防治、环境治理、旅游规划等众多领域,比如找一个更好的地段设立店铺、分析环境危害、通过综合城市中相同的犯罪,发现犯罪类型等等。GIS帮助设计师更好的掌握大范围的地理、人文、交通、基础设施等空间数据,为规划设计提供最可靠的数据支持。GIS分析模型方法给那些拿着地形图就开始做规划的设计师们当头棒喝,在不了解复杂、综合的数据信息情况下做的设计是多么的幼稚、武断及不负责任。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在一定区域内,在不损害该区域环境的情况下,所能承载的人类最大负荷量”。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是:Ec=e/p1。公式中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e为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的人均太阳能值,p1为全球平均能值密度。生态承载力是自然体系维持和调节系统的能力的阈值。如果超过了这个阈值,自然体系将失去维持平衡的能力,遭到摧残或归于毁灭,由高一级的自然体系降为低一级的自然体系。目前很多城市病如雾霾、PM2.5(可入肺颗粒物)、沙尘暴、水土流失、内涝等都是因为环境超过了自身维持平衡的能力,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我国现在利用生态承载力理论的基本限于环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设计师对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建筑师主导的城市规划中,对生态承载力的关注是缺位的,建筑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空间形体的塑造和满足开发计划的指标,却忽略了人类的开发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无数城市的拥挤、污浊、低效甚至暴力等的发展现状足可说明忽视生态承载力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景观生态学

由于当今的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对于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就是生态,因此目前设计行业里出现最高频率的词可能就是生态了。但纵观现在设计行业的实践,又有多少项目真正是考虑过生态设计的,又有多少设计师是花了时间去研究并运用生态的?社会各方面都在鼓吹生态,好像无生态不成设计,生态几乎成为了一句时髦的口号。在国内的设计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伪生态”、“字面生态”,主导大尺度规划设计的设计师们很多时候将生态简单的定义为城市里的绿地空间,美其名曰:生态绿地、生态廊道、生态河流、生态湿地。对于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设计师有义务、责任通过自己的声音去推动问题的改善,绝对不能空谈。

在欧美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欧美设计行业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某一地区里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状况之间全部复杂的综合因果关系。景观生态学主要来源于地理学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的生态理论。哈佛大学景观生态学奠基人Richard T. T. Forman 提出空间结构分析模式“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理论,研究如基质、斑块、廊道、动物、植物、生物量、热能、水分、空气、矿质养分等等之间物质和能量不断流动,不断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关系。例如关于斑块(大型的自然植被地块)的生态原理:因为大型斑块可以涵养水源,联接水系,维持养分供应,可以承载比小斑块更多的物种,适合大型物种生存;小斑块缺少资源、食物,不足以吸引大型物种,反而形成了小型物种的避难所。小斑块具有跳板的作用,可以用来联接其他大斑块,有了跳板后,就能促进生物的流动,传送能量和资源。另外斑块的数量、形状、位置等都是承载生物数量的关键因素。

道路生态学

现在都市的发展离不开道路,道路给人类带来的文明,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打破了生态平衡。当设计师在像神一般的俯瞰他们规划的图纸时,往往对道路的设计仅停留在满足人、车的出行空间,仅是城市的一个基本功能元素。但对于道路生态学的研究,设计师们是缺乏知识的。

道路生态学包括了:道路的修建及物料、桥梁和其他工程构筑物、车辆大小、燃料和技术趋向、路旁生态、栖息地、野生动物通道、污染、侵蚀和沉积物控制、车辆干扰和交通噪声、尘土和侵蚀等方面。在道路生态方面,欧美的研究比较领先,例如在穿越自然地带的高速路上,为了减少对地块之间的割裂,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高速路,有管部门专门建了若干跨越高速路的野生动物通道,缓解了人类发展与自然间的矛盾。另外,道路的污染也不容小觑,汽车经过的柏油路面会产生巨大的污染,上面有来自汽车尾气的残余,有汽车漏出的各种重金属机油,有引擎发动时产生的金属碎屑,有轮胎带来的灰尘和污染、来自大气的浮尘等。光是汽车尾气一种污染就包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笨丙芘、固体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通过风、雨水、雪的作用转移到泥土、地表水,有些则渗透入地下水。使用过这些污染水源灌溉过的农作物被人食用后,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设计师们如果不重视道路生态学,很难想象将来我们会付出何等代价来证明我们现在草率设计的弊病。

其他的研究趋势

除了GIS的应用及景观生态学的渐渐普及,景观研究领域又有了更深入的发展,成为景观都市主义设计实践的有力武器,例如:湿地、灰水利用(中国叫中水)、棕地利用(废弃土地)、河流治理、食物景观等。在景观基础建设方面,景观设计师对雨洪调蓄、污染治理、生物栖息地、生态走廊网络建设、水土流失防治、防止地质灾害、微气候调节、噪声缓解等方面有专业优势。这些有力的武器开阔了景观设计师的视野,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师们进行有效的研究,做出对平衡发展和环境之间的正确的设计选择,更好的造福我们的环境。

4.设计实践

昆明草海北岸城市设计

在《昆明草海北岸城市设计》中,Sasaki事务所并不急着规划滨水的商业环境,而是首先考虑项目的环境品质,以景观设计的手法入手解决场地存在的问题。Sasaki事务所认为要使草海北岸的新开发能成立,必须首先解决草海(滇池)的治污问题,于是Sasaki事务所和生态学家一起努力,创造性的提出水下卷帘(Limno Curtain)治污的方案,在湖中心形成数个小岛,再用卷帘将其串联,用以隔断上游的污染物进入草海。另外还采用了多种物理及化学降解污染的方式来提升水质。在场地周围还设置了两个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污水后还会经过一个人工湿地,进行第三级的降解处理,最后排放到草海里水已经变成清洁的水。经过处理的水解决方案不仅缓解了滇池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还创造出品质极高的滨水环境,滨水商业街、滨水住宅的开发成为可能。最后,为了减少将来的开发直接临水而对草海造成的影响,Sasaki事务所还在在水岸边留出了几十米的缓冲滨水绿化带,保证将来的可持续发展。Sasaki事务所通过对水质的净化处理,提升了周边地块的环境品质,直接提升了地块的商业价值,为将来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asaki事务所的设计手法是具有前瞻性及社会责任感的,把提升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也实践了把景观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的理念,以景观带动着城市发展。

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1982年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设计竞赛可能是景观都市主义的最早实践。拉维莱特特区邀请了当时知名的设计机构参加了一次“21世纪的城市公园”的设计竞赛,希望通过景观作为城市转型的基本框架。将原来巴黎最大的屠宰场,转变成为能容纳多元化功能的新型城市公园。景观在此的作用不仅是简单的恢复场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基础设施,来容纳将来不确定的各种开发内容。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作为一名建筑师,没有采用大家熟悉的绝大多数作品的公园形式,而是提出一个在空间上以建筑物为骨架、以人工化的景观要素为辅助、自然景观与建筑相互穿插的建筑式的景观设计方法。即用了点、线、面三种要素叠加,相互之间毫无联系,但各自可以单独成一个系统。屈米还创造性的发明了26个红塔(Folie),放置在120mx120m的方格网的交点中,有些作为景观要素存在,有些则作为信息中心、小卖餐饮、咖啡吧、医务室等。公园里的建筑、夸张的雕塑、小品都融入成为了景观的一部分。屈米并不是用建筑的语言来构建景观,也非用景观的语言来构建建筑,而是充分利用建筑和景观各自的特点作为视觉元素来进行空间设计,这点和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不谋而合。

结语

Heido Sasaki(哈佛大学景观系系主任)在1965年说“景观设计职业现在站在一个分水岭,一条路将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好的人居环境,同时另一条路将会让我们继续做一些仅仅是表面上的装饰”。显然景观设计师在这个时代需要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景观都市主义正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都市主义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新写意主义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近光灯主义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