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音乐爱好者

2014-04-25 07:24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琴智力音乐

文/周海宏

(连载二十)

成为音乐爱好者

文/周海宏

孩子学琴的第二个可能性,是成为一个普通的音乐爱好者,我认为这是95%的琴童家长都应该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孩子学琴最有可能获得的结果。在我看来,这也是孩子学琴必须要实现的结果。

我们在这个讲座的前几讲,已经反复论证了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个能够深入感受音乐的人,一个能够在生活当中经常欣赏音乐的人,就比不热爱音乐的人多了一个快乐的源泉。

热爱音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好多人不去听音乐,好像生活当中似乎也没缺了什么。但如果在生活当中有了音乐,你才会发现一旦没有它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是多么沉寂,多么单调。我为大家讲一个实际的故事,前两个星期,我刚刚去了上海,上海的广播集团有一个古典音乐频道94.7千赫,他们频道马上要迎来建台30周年的庆典,这一天突然间来了一个热心听众,这个听众从十几公里之外赶过来,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向台里面工作人员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为什么呢?他讲自己亲身的经历,他自己是做生意的,生意遇到了挫折,一蹶不振,那段时间情绪非常不好,每天郁闷、脾气暴躁,把很多的不愉快发泄到自己家人身上,他的家人理解、同情他这种心情,他的女儿给他买相声的光牒,他不爱听,给他买大片的光牒,他不看,有一天,女儿给他买一台收音机,这位先生说,我从来不听收音机,那天在试收音机的时候,打开收音机,播放的正好是94.7千赫古典音乐台,不知道为什么,在我听到音乐那一瞬间,我突然感到整个人就静了下来,收音机里音乐好像是我内心的诉说,一下子打到了我的灵魂深处,我不知道什么原因,自己没有接触过任何音乐教育,也听不懂音乐到底说什么,但音乐奏响了,我整个人就定了下来,似乎心里面有一个安慰我的空间,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收听94.7千赫古典音乐台。我想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我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的,没有什么大钱,我现在拿来一些购物卡送给你们电台,希望你们能够用这些卡作为奖品,奖给热心的听众。这个故事让我非常的感动,它使我想起了中国近现代音乐美学家青主的一句话,音乐是人类灵魂的避难所,在繁杂的社会生活当中,人们的心灵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一样给人如此广阔、自由、自主的精神活动的空间,音乐与人心是那么的贴近,没有哪门艺术能够像音乐那样,如此直截了当地给人以灵魂的慰藉。所以我们应该让每个学琴的孩子都成为音乐爱好者,成为需要享受音乐,也能够欣赏音乐的人,这是我们学琴一定要达到也必须要达到的目的。当然对那些音乐才能突出有可能成为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孩子,我也希望音乐能够成为他们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享受。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艺。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学琴教育必须是健康、良好的教育,而不是导致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的学琴教育!

通过学琴促进其他素质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让孩子学琴的结果有可能是促进了孩子其他方面素质的成长,大家可能都立刻想到开发智力这种说法,关于学琴是否能够“开发智力”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曾经做过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这是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的一个研究项目——《器乐学习与儿童智力发展》,大家在学琴能够开发“智力”的时候,,一般指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智力:一是数字;二是语言;三是逻辑;四是空间。当时我就在想这样的问题,如果学琴能够开发大家所期望的这四方面的智力,那么在大样本的统计上,应该得到这样的数据支持:学琴的孩子比不学琴孩子智力发展水平高,同等年龄的情况下,学琴时间长的孩子,比学琴时间短的孩子智力发展水平高。就此假设,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严格的抽样控制下,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学琴的孩子,一组是没有学琴的孩子,分别做了智力测验,检测前面所说的四方面智力水平的表现,结果可能让大家失望,学琴的孩子与不学琴的孩子得分高低,在学校的成绩上,没有差别。由此可以推论:学琴不能提升人们一般概念中所说的智力。我想这个结果可能大家有点遗憾。

但我们认为,这个结果,并不遗憾,这为我们选择正确的教育策略,正确的学琴定位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前面几讲当中反复强调学琴教育在创造幸福人生,培养感性素质、感性智慧方面的特别作用,仅就这些意义而言,学琴的重要意义已经足够了。就像冬天戴棉帽子一样,能够给脑袋防寒,他的功能已经达到了,不能因为帽子不能给脚保温就有遗憾感。

反之,不了解学琴教育的根本作用,片面夸大学琴根本不具备的功能,在我看来反而是有害的。当你抱着学琴教育可以提高智力的期望时,你就给学琴活动附加过高的压力,学琴本身就变得沉重;而当你发现学琴达不到你所期待的效果时,就会对学琴的意义发生怀疑。我们在这里必须明确地告诉大家,学琴教育有它自己的意义与功能,不要带着它无法承载的职能,让学琴活动变成孩子童年沉重的负担。

我在这里要给家长一些具体的建议

建议一:业余学琴坚持到初三

每个孩子一生至少要学一件乐器,孩子学琴一定要坚持学到初三,为什么我提出一定要坚持学要初三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从习惯与审美偏好养成的角度讲

初三以前是孩子偏好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接触音乐,享受音乐、热爱音乐,孩子对音乐的需要心理及欣赏习惯要到初三以后才变得比较稳定,孩子从小学琴、接触音乐、欣赏音乐,到了初三时,他接受音乐的行为的模式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模式,这时候,音乐教育即便停止,孩子也已经有了自发的对音乐的需要了。我们见过很多喜欢音乐的孩子,上高中时,虽然学校里没有音乐这门课,但他们做作业时,也会带着耳机听音乐,所以从需要与习惯的养成角度来讲,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琴坚持学到初三。我们见过更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学了几年琴,吃了不少苦,早早就停下来不学琴了,结果发现,几年艰苦的学琴,没有使孩子形成任何对音乐艺术的需要,没有形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这样的音乐教育,是一个未完成的音乐教育,没有达到我们最初让孩子学琴的根本目标,这就像是音乐教育的一个烂尾楼。

二、从记忆的角度

孩子童年的记忆时间比较短,如果孩子学琴能够学到初三,他的记忆会比较稳定,一些琴童开始学琴以后,经过了好几年艰苦卓绝的学琴,一停下来,没过几年,连一点影子都没有了,甚至很多孩子,连五线谱都不识了,但如果孩子能够坚持学到初三的话,大概这一辈子也不会忘掉五线谱,最多不熟了,长大后,乐器也可以作为业余爱好玩一玩。

三、是从职业定位的角度看

如果孩子学琴能够坚持到初三,这时候再判断孩子是否能够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会比较有把握。虽然一个器乐专业演奏员,他的职业定位在初中前就已经需要确定了,但是,如果不是从事以演奏为专业的音乐职业,观察到初三还是有必要。我们见过很多孩子,到上高中的时候,才突然间显示出对音乐的强烈热爱,后来他们走上音乐职业岗位,成为很优秀的音乐工作从业者。与报考普通大学的孩子相比,考普通大学的孩子,面临着高考的时候,才到了职业定位的关键期,但是孩子想搞音乐专业,到初三的时候,能不能从事音乐专业,就可以基本明确了。对于潜能比较高,专业水平也比较好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就要直奔音乐学院去,再不能脚踩两只船了,有很多家长很犹豫,又想考普通大学,又想考音乐学院,这是不明智的。

就像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扑点球一样,必须在射门之前扑出去,不是左,就是右,如果你扑对了,扑一个正着,如果你扑错了,那就得认了,两边都想扑,那你就肯定输了。因为从事音乐职业是需要高强度训练的,在专业考试之前,如果没有高强度的训练,很难考上音乐学院,特别是演奏专业根本不可能。所以过了初三以后,到底要不要考音乐学院,就不能再犹豫了。假如一个孩子到初三还没有显示出超出常人的音乐潜能和对音乐的特别兴趣爱好,那我们就基本上比较肯定,这个孩子将来不适宜从事音乐职业,这时候再停止学琴,也没有什么遗憾。反之,如果到初三以前就停下来不学了,那有可能他是一个音乐潜能与兴趣爱好显露比较晚的人,那也许我们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工作者。孩子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就业选择。

猜你喜欢
学琴智力音乐
孔子学琴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音乐
(连载二十七)第四章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了解与沟通篇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欢乐智力谷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