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未解之问

2014-04-24 03:51田文生
杂文选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医处方药良知

田文生

作为一名报道“西安幼儿园服药门” 事件的记者,回顾这一事件,不难发现,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幼儿园老师良知的缺失,以及监管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明显失察。在五名当事人被采取刑事措施之后,我仍有太多疑问。

第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良知去哪儿了?

校方将药片分发给各个班级,“按班按人数发到每个班老师手里,并看着老师给孩子吃”。这意味着,药片将经过一大批幼儿教师之手。但是,数十名教师在长达六年时间里,对孩子服药一事熟视无睹。且不说作为教师,他们明显失职,仅这种冷淡和沉默,就让人难以理解,以至于不得不怀疑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良知。

第二,是谁提议和决定让孩子服药?这种行为如何定性?

官方迄今披露的事实对服药的决策者或指使者语焉不详。这名决策者是否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也值得司法机构参考。

第三,五万多片处方药是如何进入幼儿园的?

按照官方查明的情况,药品系幼儿园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购买。但是,出售方为何未进行起码的核实?

多达五万多片的处方药,是如何轻易击穿监管的?在市场上轻而易举就能购买处方药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怀疑药品监管形同虚设。那么,法规为何成了一纸空文?谁应对此负责?

第四,幼儿园为何能“带病升级”?教育部门的监管何在?

涉事幼儿园曾因为装修“有油漆滴到孩子衣服上、让两个孩子挤一张床”等原因,遭遇家长投诉,据称政府曾介入处理。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幼儿园反而 “带病升级”,成为一级园,有了调高收费标准的合法理由,也有了招生的金字招牌。那么,成为“一级园”的评估标准是怎样的?评估过程有没有走形式?监管是否尽到了责任?

第五,校医行医应该如何规范?

校医普遍缺乏行医资质,是一个现实问题。应对这一群体的医务行为作出更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没有开处方资质的人就不得开处方药” 应是红线。在本次事件中,笔记本上白纸黑字的“预防针提成费用”字样,也值得关注和核实,其背后有没有更为不堪的丑闻?

第六,谁应该为孩子的健康埋单?

我们难以排除服药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健康的可能性,家长对此忧心如焚完全可以理解。官方一度仅指定一家医院体检,引起家长们的普遍质疑和排斥。要排除家长的担忧和社会的疑虑,最有效的办法是,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介入,多方沟通,选定权威医院,组织权威专家,公开、科学、严谨地对所有孩子进行体检,对所有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将整个过程和结果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

【原载2014年3月18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医处方药良知
什么是“双跨药”
良知
销售处方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有效发挥校医的前哨作用,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职能
浅谈校医对职校生的行为习惯的影响
“良知”的义务
校医对学生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观察
良知
处方药营销的“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