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万利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传统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结合历史科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试图从创新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以及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就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创新
一、创新教学原则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历史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知识。因此,历史课的教学原则应该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具体来说,历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连;重视历史科目与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紧密联系;重视历史的因果联系和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把握历史。因此,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积极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原则的创新,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
二、创新教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想紧跟新课改步伐,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应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历史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把握学生的情感,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够乐观。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将丰富的历史视频等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历史资料,能够切身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初中历史实行情境教学模式则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方式。教师要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可由学生来表演历史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从而将某一历史过程模拟出来。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
四、创新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新课程改革要求创新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倾听者,平等交流和讨论。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畅谈自己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看法。此外,教师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从而密切与学生的联系,建立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创新教师队伍
要满足新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的要求,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就必须集合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教师队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构建开放的、科学的、轻松的、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修养,加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因此,相关部门应协调配合,适当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提高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精神。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真正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就必须创新教学原则、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创新师生关系、创新教师队伍。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任斌英.试论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作者单位 吉林省东辽县安恕镇第一中学)
编辑 刘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