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雪
精心准备了一节课,所讲的内容是《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在其中一个班级讲授后,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愁闷之际翻看《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读到一篇文章,题为《一只“小苹果”盘活一节课》,深受启发,灵光乍现:我的这节课何不尝试一下案例教学法?于是,重新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另外一班级操作,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踊跃发言,师生共同体验着获取新知的乐趣。同样的内容,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次尝试,让我深深地体味到案例教学的魅力。
一、改动前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感受经济全球化
请同学们列举我们生活中的外国商品和打入外国市场的中国商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时抛出问题,然后教师精讲点拨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原因。
【环节二】列举实例说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实例1:课件展示凯迪拉克的生产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辆汽车要由许多国家生产?总结归纳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
实例2:简单介绍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阿里巴巴以及展
示阿里巴巴融资大事记。归纳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环节三】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请同学们列举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并说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环节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课件展示深圳城市的变化发展。
消极影响:课件展示圖片:智利和韩国居民举行大规模游行,反对经济全球化。设疑,经济全球化一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吗?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展示华尔街金融危机图片,并对之进行简要介绍。设疑,为什么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二、改动后的教学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苹果,有人说,这世界是由三个苹果改变的。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握在乔布斯手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
【环节二】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表现、载体和积极影响
课件展示:苹果公司的logo,关于苹果公司,你知道哪些?
课件展示:苹果公司的组织机构图。
课件展示:苹果公司产品iphone的问世过程。
iPhone由苹果公司拥有,并负责产品设计和营销。除软件和产品设计之外,iPhones生产制造主要在美国之外进行。依靠海外采购,零部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所有iPhone部件运输到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厂组装成最终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和其他国家。iPhones制造涉及多个国家的多家公司,分别位于中国(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主要生产者和供货商包括日本东芝、韩国三星、德国英飞凌、美国博通等企业。
依据材料,提出问题:
1.美国苹果公司采取怎样的生产经营方式?并说明是如何体现的?
2.苹果公司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上述问题,并展示成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环节三】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消极影响
课件展示:中国制造苹果iPhone背后
中国已经成为苹果产业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但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中国工人只能拿到利润的1.8%,而苹果公司能拿到58.5%。中国从一台iPhone获得的附加值不到10美元,大部分价值都进入了美国本土的苹果公司,最终让美国本土员工和股东收益。而生产苹果给中国留下什么:污染和爆炸及违规用工。
课件展示:苹果的成功和美国的悲哀
2012年苹果公司股价突破每股600美元,市值超越了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最值钱的公司。苹果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居然超过美国财政部,达760亿美元,可谓富可敌国。苹果公司的巨大成功,与此相伴却是美国经济深陷泥潭。
提出问题:
1.经济全球化一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吗?谁受益?为什么?
2.2008年美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对我国经济有影响吗?为什么?
3.经济全球化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
4.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中国应如何应对?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上述问题,并展示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及总结。
三、教学反思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真切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共同探讨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信息高级中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