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丽
统观近几年高考题,对化学方面的考查,知识点散,问题比较难,能力方面的考查逐步升级,如何应对新课程高考,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本人就这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
做法。
一、手抓基础
1.要求利用早读时间,跟进复习进度,安排相关课本内容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正文内容,还要注意除正文外的内容,包括课后习题。从近三年高考题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高考题目都应用到了这些知识。
2.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看课本,抓关键词,抓知识点理解方面、应用方面的易错点,抓好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学生自己构建或者在教师引领下构建本专题的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让基础知识达到学生自我吸收的内化、知识层面的深化和
升华!
比如,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不仅要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尽可能让每一个反应能够与实际的生产生活构建联系,同时还要会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
二、手抓思维
从近几年高考题中我们可以发现,题难度加大,却又不是偏题、怪题,而是在非常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条件下,在新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对于此,我的做法是,依托近三年的高考题,让学生自己说清楚、讲明白一些重点、难点题目(也就是考查思维能力等方面的题目)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易错点,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提升思维能力,拓宽思维视野,然后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拨指导,感觉效果良好!
三、手抓易错题和典型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知识越早综合越好。为了不受时空限制,在这个环节我们采取两种做法,并驾齐驱:(1)抓易错题。每星期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按照高考时化学的纸卷模式,对本周内容中易错点进行考核。(2)抓典型題。针对高考题热点题型,即工艺流程题、有机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图形图像计算题等,进行每日一练,也即每天完成一道练习题目,不同题型轮流交叉进行。
(作者单位 山西省晋中市高三化学备课组)
编辑 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