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景颇语因重叠现象产生中缀的比较

2014-04-24 03:18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景颇语素形容词

季 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在语言学研究的过程中,对语素的探究一直是研究者最热衷的课题之一。对作为孤立语的汉语的研究,也没有因为匮乏词的形态变化,而停止对其附缀构词方法和结构的研究。同前缀与后缀相比,中缀应用较少但结构更为复杂的一种词缀形式也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在汉语的中缀中,出现在词汇重叠结构之间的中缀,因语言结构的复杂性和所表达语义与语用义的多样性,可以作为一类语言现象来做进一步探讨。而与汉语同源的景颇语,恰巧以丰富的词汇重叠结构为典型的语言特点,某一些重叠式,规定必须在重叠的词汇之间,插入相应的中缀。这种语言现象,和汉语中出现在词汇重叠结构中的中缀,可以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

一、中缀述略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与语义的结合体。根据语素的性质及其组合方式,语素可分为词根和词缀。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根据其粘附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前缀、中缀和后缀。粘附在词根前面与后面的词缀分别是前缀和后缀,插入词中间的称为中缀。前缀与后缀在汉语中使用频繁,且界定相对明确。

汉语是孤立语,和其他语言(如英语)比较,其形态标志相对不是特别明显,它缺少词的形态变化。因而,在汉语的构词法中,附缀构词比较起其他方式的构词,如联合、偏正等,显得非常的弱势。然而,附缀构词对保持一种语言的长期生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词缀的研究和应用很有必要。

汉语中通常论及中缀的学者都认为,从近代汉语才开始有所谓中缀,而又主要活跃在白话领域特别是方言中。[1]语言的基本事实是这样的。而判定中缀的性质,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它应该是构成新词的必有成分。即这种插入成分是与前后语素共现构成新词的必有成分。没有中加成分,前后语素组合不成词。

其次,是定位的不自由语素。构词时,这种插入成分位置居中,后附着前语素,前附着后语素,把前后语素连接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明确的概念意义。插入成分与前后语素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加合关系,而是融合关系。只有在这个整体中,插入成分才能实现意义,发挥结构作用。离开这个整体,既无单独的意义,又不能独立使用。

第三,“中缀”表示的不是具体的基本的词汇意义,而是抽象的附加的意义。[2]

基于以上描述,中缀因其粘附性、定位性、意义虚化的词缀特点的模糊,被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在汉语中根本不存在。例如,有些学者认为,被认作中缀的“得”、“不”(出现在“看得见”,“听不到”里)应该是动词“看”与“听”的“表示可能性的补语”中的结构助词。在“十来个”、“百数个”中出现的“来”和“数”,可以被看作表示约数的中缀,而约数是实际的词汇意义,词缀则是虚义的,两相矛盾,因此虚义中缀也不能成立,而应该被看作数量词结构。

因为中缀的分歧很大,在此我们抛开“词缀”严格的定义与划分,而将我们讨论的因重叠现象而产生的“中缀”看作一种语法现象,是对重叠对象的一种语音上或语义上的补充。

二、汉语与景颇语因重叠产生中缀对比研究的意义

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和缅甸的掸邦、克钦邦。此外,在印度也有使用者。景颇文创制于19世纪末,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共有23个字母。多数音位用单字母和双字母表示,少数用3个字母表示。景颇语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有一些形态变化。

将汉语与景颇语进行对比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藏缅语族是目前语言学界惟一确定与汉语有亲缘关系的一个语族。而景颇语作为藏缅语族的一支,其语法、词汇特征,非常有代表性的囊括了藏缅语系的一些基本语言现象,因此将其与汉语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对深入分析汉语的语言特征起到辅助作用,对更系统的把握汉语的语言体系也将很有帮助。其次,景颇语中的借词,主要来自汉语、傣语、缅甸语等。因此对景颇语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全面的把握汉语本身。另外,动词、形容词的重叠结构,是景颇语很独特同时也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语言现象,对因重叠而产生的中缀的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全面的学习景颇语中的重叠现象,同时也对汉语中的中缀能有全新的认识。综上所述,对汉语与景颇语中产生于重叠现象的中缀的比较分析,无论是对研究汉语的中缀现象,还是研究景颇语,都有深入的意义。

三、汉语中因重叠现象产生的中缀

重叠是汉语重要的形态特点,多是为了修辞需要,将音、形、义完全相同的两个字紧相连接在一起。如陈望道先生(1976)说的,重叠往往是“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或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3]重叠一般能达到概括强调、加重语气、缓和语气、模仿声音形状或情态、表达特定感情色彩的修辞效果,渲染气氛,增强文字的感染力。

(一)“里”和“不”

汉语中缀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里”和“不”(也有学者将其划归在生动重叠里研究,而不认为其为中缀)。例如:“糊里糊涂”、“古里古怪”和“傻不唧唧”、“酸不溜溜”分别是由“糊涂”、“古怪”和“傻”、“酸”衍生出的新词。很明显,在这种中缀参与的造词中,出现了“A里AB”和“A不BB”这两种重叠形式。这种造词法,或者说是重叠形式,最主要的功能是使语言更生动,达到一种表示厌恶或贬义的修辞色彩。

“里”和“不”作为中缀出现,在汉语的各种方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例如:

吴语:苏州妖里妖气 (形容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丹阳拉里拉挂(1.很时髦,含贬义 2.说话、做事慢条斯理)

油里油气(油滑不正派)

崇明脱里脱空(没有根据)

阔里阔宿(霉味很浓)

上海特里特别(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

花里花绿(颜色杂乱且丑陋)

乌里乌糟(物品脏乱)

怪里怪气(形状、装束、声音等奇怪,跟一般的不同)

湘语:长沙梦里梦冲(头脑不清醒)

娄底寡里寡气 (形容人或事物达不到原本的期望值)

西南官话:成都死不纠纠(人缺乏生气活力)

大不海海(做事粗枝大叶)

贵阳话里话甩(事情不牢靠)

红不扯扯(红,含贬义)

晋语:太原绿不意意(绿得不可爱)

白不菜菜(白里发暗,含贬义)

忻州膘不偕偕(有钱有势,不把人放在眼里)

中原官话:南京脓里脓包(比喻无用的人)

兰银官话:西宁绿不盏盏(绿得不可爱)

由这样的调查可知,中缀“里”和“不”在各地方言中有很大的普遍性,并且大多数的出现都伴随着贬义的隐含意。以其中几个较有代表性的表达为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缀“里”和“不”起到的修辞作用。例如,“妖里妖气”这一词,来源于“妖气”。但在“妖”字发生重叠之后,中缀“里”字也相应产生,因此构成了这个形容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的重叠式。而在“死不纠纠”中,“纠”字产生重叠后,中缀“不”字也随之产生,表达了人缺乏生气活力这一贬义语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包含着中缀的重叠式,有着与在发生重叠、产生中缀之前的基本词语相同的语义,但通过重叠与中缀的添加过程,这些表达的感情色彩得到了轻易的凸显,起到了很强烈的修辞作用。

而由“A里AB”这一形式,又产生了“AB巴/八B”的变体,比如“稀脏八脏(物品脏乱)”、“稀烂巴烂(形容物体因过于成熟或病变而呈稀糊状态)”,等等。无一例外,通过这些词,我们能明显地看出说话者厌烦的感情色彩。

但应注意的是,虽然“A里AB”和“A不BB”式及其变体“AB巴/八B”一般都是贬义词,但也存在如“秀里秀气(形容人的样貌清秀或指器物构造细巧)”和“洋里洋气(指带有外国的式样﹑风格﹑习俗等)”这样的褒义词,而且今后可能还会有这样的褒义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里AB”和“A不BB”式的重叠结构,无论是暗示出说话者的厌恶情感,还是表示褒义的语气,都能够起到加重语气、缓和语气、模仿声音形状或情态、表达特定感情色彩的修辞效果,因而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文字感染力的作用。

(二)“一”和“了”

汉语中还有两个中缀是“一”和“了”,出现在“听一听、数一数、问一问”和“买了买、看了看、走了走”等结构中。虽然有学者认为它们是表尝试式的数词和表短暂式的结构助词,都是可有可无的,并非虚义的中缀。[5]然而在这里,抛开这些语言结构的语法规则,通过与中缀特点的比对,可以发现,汉语中出现在动词重叠式之间的“一”和“了”,也属于中缀的范畴。因为中缀的特点包括:

1.应该是构成新词的必有成分。以“听一听”为例,虽然没有插入成分“一”时,“听”依然是独立的语素,但“听一听”显然比“听”多了表达动作尝试性这一语气的语义,因此,“听一听”是完全不同于“听”的新语素。

2.是定位的不自由语素。汉语中的“一”和“了”,虽然都可以离开重叠现象而独立存在,但在动词重叠的现象中,它们都必须附着在动词之间,这与“一”和“了”本身的表示数量与表示过去时态的基本句法性质不一样。

3.“中缀”表示的不是具体的基本词汇意义,而是抽象的附加意义,黏着于它附着的结构。在此,“一”和“了”分别附着于重叠的动词,表示尝试与短暂的动作行为,表达的是一种抽象的附着意义。

因此,出现了“一”和“了”的动词重叠式,可归纳为“A一A”和“A了A”的形式。这两个重叠结构,同样也展现出了模仿声音形状或情态的修辞效果,起到了增强文字感染力的作用。

四、景颇语中因重叠现象产生的中缀

重叠是景颇语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使用广泛,使用频率也很高。在景颇语所有13类词类中,除句尾词和语气词不能重叠外,其他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助动词和部分副词、状态词、助词和连词等均能重叠使用。此外,不仅词类的重叠广泛,各级语音单位,如音素、音节均可重叠。景颇语这样广泛、多层次、多手段的重叠现象,在汉藏语系中是不多见的。

景颇语之所以有这样丰富的重叠式,一是因为它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以分析性手段为主,这一特点便于景颇语大量使用重叠式。二是因为景颇语十分讲究韵律,重视音节之间的语音搭配,也便于重叠式发展。[6]

一般来讲,景颇语中的重叠也起到强调、加深或减轻程度、增大或减少数量等作用。这与汉语中的重叠现象基本是一致的。景颇语中的几种重叠,要求必须添加一个中缀,这主要集中在动词与形容词的几种重叠现象中。[7]

(一)动词重叠产生的中缀

景颇语动词的重叠就意义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表动量义,即表示动作行为的量,有“多量级”和“少量级”两级;二是表名量义,即表示与此动作行为相关的人与物,只有“所有量”一级;三是表强调意义,有“明明……的”和“论……关于……”两种意义,大致如表1所示。

表1 景颇语中动词的重叠式

如表1所示,在出现上述三种语义的时候,景颇语会自然的选用相应动词语素的重叠形式。而这些动词的重叠形式中,出现了两种中缀,分别是(4)A+mi55/mǎ55+A中的mi55或mǎ55,用来表示名词所有量,以及表强调意义的重叠形式(5)A+lǎ55+A+e31中的lǎ55。我们重点来讨论这两种带有中缀的动词重叠式。

1.动词表名量所有量的重叠中缀

与表“动量”的重叠式不同,表名量意义的重叠式只有“多量”一级,[8]准确地说是只有“全部量”,表“所有+动词义 +的”义,而没有相对的“部分量”。这一重叠式的语法形式是A+mi55/mǎ55+A,即单音节动词重叠后中嵌mi55或mǎ55。例如:

(1)ηa31mi55ηa31所有存在的

在 (中缀) 在

(2)mu31mi55mu31所有看见的

看见(中缀)看见

跑(中缀)跑 都 回(助动)使(句尾)

让所有跑的都回去吧!

通过这三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晰的分析出景颇语中表名量意义的重叠式的构成方式。

在例(1)ηa31mi55ηa31中,ηa31这个表示“在”的动词发生了动词的重叠,构成了重叠式。其后,在两个重叠的ηa31中间,插入一个表示“所有量”的中缀mi55,因此这个重叠式的整体意思变为名量:“所有存在的”。

同样,在例(2)mu31mi55mu31中,mu31这个表示“看见”的动词发生了动词的重叠,构成了重叠式。其后,在两个重叠的动词mu31中间,插入一个表示“所有量”的中缀mi55,这个重叠式的整体意思由此变为名量:“所有看见的”。

因此,在景颇语中,在重叠的动词之间,插入一个表示“所有量”的中缀mi55,可以将原本动词的语义转变成“所有+动词义+的”这样一个名词的量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在景颇语中,因重叠而产生的中缀,不仅有添加语义的作用,还能够转变重叠结构中原本的语法性质,比如这里的词性。

2.动词表强调的重叠中缀

A+lǎ55+A+e31,即单音节动词重叠中嵌入lǎ55并后加助词e31,表示“明明+动词义”义。例如:

他 看见 (中缀)看见 (助)没 看见 的 说(句尾)

他明明看见的,说没看见。

(5)N33mai33tsun33ai33te33lǎ55te33e31tsun33nu55ai33.

不可以说的知道(中缀)知道(助词)说

(句尾)

(他)明明知道不可以说的,却说了。

通过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景颇语中动词的重叠式,也可以表达强调的语气。

而例(5)N33mai33tsun33ai33te33lǎ55te33e31tsun33nu55ai33.也展现了同样的语言特征。表示强调语气的中缀 lǎ55,出现在表示“知道”的动词 te33的重叠结构之间,并且其后添加一个助词e31,构成了动词重叠式的强调结构。因此,整个句子的意思变为:“(他)明明知道不可以说的,却说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景颇语中,在重叠的动词之间,插入一个表示“强调口气”的中缀lǎ55,并且其后添加一个助词e31,可以在原本动词的语义之上,强调为“明明+动词义”这样一个强调意义。因此,在景颇语中,因重叠而产生的中缀,不仅有添加语义的作用,还能够添加相应的语用意义,语言的表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形容词重叠产生的中缀

同动词一样,重叠也是景颇语中形容词的重要特点之一。重叠的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充当状语,其次可做主语,少数可做谓语。与动词相仿,形容词不同的重叠式产生不同的意义,如表2所示。

表2 景颇语中形容词的重叠式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中,产生中缀的是重叠形式(4),单音节形容词和少数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加中缀mi55或ma55,构成名词,表达“所有+形容词义+的”义。例如:

(6)Khje33mi55Khje33所有红的

红 (中缀)红

(7)Hkye ma55hkye go1myin sai rai2nagi ai.

红(中缀)红(结助)成熟了是(助词)句尾

所有红的,都是熟了的。

(8)Ga1ja mi55ga1ja go1sa3ra hpe ya ga!

好(中缀)好(结助)老师(结助)给(句尾)

所有好的都给老师吧!

(9)Tsom1mi55tsom3go1mung2dan dan1do n2ntoi2.

漂亮(中缀)漂亮(结助)国庆节

e1lang na ma1tu da2ga!

(方位)用 为了 留 下(句尾)

所有漂亮的都留在国庆节用吧!

通过这些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景颇语中形容词的重叠式,与动词的重叠式相仿,在添加了中缀之后,也产生了语义与语法的变化。

在例(6)Khje33mi55Khje33中,表示“红的”的形容词Khje33发生了重叠,构成了形容词重叠式。其后,在两个重叠的 Khje33中间,插入一个表示“所有的”的中缀mi55,将这个重叠式的整体意思转变为“所有红的”。

例句(8)和(9)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好的”ga1ja在重叠后,插入中缀 mi55,意为“所有好的”。“漂亮的”tsom3在重叠后,插入中缀mi55,意为“所有漂亮的”。

而在例句(7)中,则出现了另一个与中缀mi55语义相同的中缀ma55,插入到重叠的形容词“红的”hkye之间,表示“所有红的”。

由此,通过这些例句的分析,景颇语中形容词重叠后加中缀mi55或ma55,构成名词,表达“所有+形容词义+的”,这一语言现象已一目了然。同时,可以看出,在景颇语中,因形容词重叠而产生的中缀,不仅有添加语义的作用,还能够转变重叠结构中原本的语法性质,使形容词转变成了名词。

(三)容易与带中缀的重叠式混淆的一种重叠式

在景颇语中,还有个别重叠式中间也有插入成分,但并非中缀,容易与中缀混淆。部分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插入否定副词 n33(不),构成含有“不太……得”意义的状态词;[9]插入动词 ηu55(转述)构成另一个动词,增加“一定、确实”的意义。例如:

(10)na31听见

na31n33na31不太听得见

(11)pot31生气

pot31ηu55pot31确实生气 sa33ηu55sa33一定去

(12)tum55记得

tum55n33tum55不太记得

(13)sa33去

sa33ηu55sa33一定去

应该注意的是,这类重叠式中出现的插入在动词重叠对象之间的n33与ηu55分别是表示否定的副词和表示转述的动词,而不是因重叠产生的中缀。基于之前已经论述过的中缀的特点,可以得出,n33与ηu55虽然出现在重叠的语素之间,但不符合以下中缀的特点:

1.中缀应该是构成新词的必有成分。以例句(12)为例,如果没有插入成分n33的存在,tum55(记得)依然是独立的语素,因此n33显然不是构成语素的必要成分。

2.是定位的不自由语素。景颇语中的 n33与ηu55,可以离开重叠现象而独立存在,本身表示否定意义和确定的转述意义,而与必须附着在一个结构中的中缀不同。

3.“中缀”表示的不是具体的基本词汇意义,而是抽象的附加意义,黏着于它附着的结构。而在此,n33与ηu55分别具有否定和肯定的基本语义。

基于以上三点与“中缀”特点的比对,可以得出,景颇语中插入到动词重叠式中的n33与ηu55并非中缀,而分别是副词与动词,它们插入的成分可以独立存在,而它们本身也是自由的语素,并且有基本的语义。

五、汉语与景颇语因重叠现象产生中缀的比较

通过上述对汉语中以及景颇语中因重叠产生的中缀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二者在固定性与必要性以及附带的语义和语法意义上的不同,如下:

(一)中缀存在范围固定性的区别

汉语中的中缀多出现在口语特别是方言中,而景颇语中,中缀则固定地出现在几种重叠式中,与语体色彩或者语境无关。

同时,景颇语中的中缀,固定地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两种重叠式中,有其固定的语义内涵,比如表名量所有量或者语用层面上的强调,可以被看做是约定俗成的结构中的一部分。而汉语的中缀多是闲散地出现在重叠的形容词中,如“里”和“不”,描述一种形态或状态,或者出现在重叠的动词之间,如“一”和“了”,表示尝试性的动作或者短暂性的行为。这种出现的方式与范围,较之景颇语中的中缀,既不固定,也无规则。

(二)中缀存在必要性的区别

汉语中因重叠产生的中缀,与其他类型的中缀一样,在表达词汇基本语义时,可有可无,只是添加了一定的感情色彩。而景颇语中,虽然这些因重叠现象而产生的中缀,因其中缀的性质,也不是构词的必要成分,但在表达某种特定语义,或者要构成某种特定结构时,此类中缀都是由于韵律或者语义的要求而必须存在的。

例如,汉语中的“糊涂”与“糊里糊涂”在单纯的语义上没有区别,后者只是比前者多了感情色彩。而景颇语中,不论是“所有红的”Khje33mi55Khje33,还是“明明看见的”mu31lǎ55mu51e31,都比“红的”Khje33、“看见”mu51添加了明显的语义上的深化。

(三)中缀附带语义固定性的区别

景颇语中因重叠现象产生的中缀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如在动词和形容词重叠中出现的中缀lǎ55或mi51,构成名词词组,表达“明明 +动词义 +的”或“所有+形容词义+的”的语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任意杂乱的。

而在汉语中,重叠虽然也有一定规律,但所表达的意义却没有一个固定的语义,表达的是更为复杂的修辞效果或语言内涵。怎样理解某种重叠,往往与语境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洋里洋气”如果出现在“你去开会,别穿得洋里洋气的”和“好不容易出趟远门,你也穿得洋里洋气的”两句话里,显然有不同的隐含色彩。

(四)中缀附带语法性质的区别

汉语中,出现在形容词重叠式之间的中缀,以“里”和“不”为代表,最主要的功能是使语言更生动,达到一种表示厌恶或贬义的修辞色彩。而另一类出现在动词重叠式之间的中缀,以“一”和“了”为代表,则是为了强调尝试性的动作或者短暂性的行为。从中可以归纳出,无论是哪一种,汉语中的中缀,都不改变原本重叠式的语法性质,比如词性。但在景颇语中,因重叠而产生的中缀,不仅有添加语义的作用,还能够转变重叠结构中原本的语法性质,使动词或者形容词转变成了名词短语,如中缀或,可以将动词或形容词转换为相应的名词义:“所有……的”。

总之,通过以上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汉语与景颇语中因重叠而产生的中缀,在存在范围、存在必要性以及附带的语义和语法意义上存在很大不同。

[1]蒋宗许.汉语词缀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9.

[2]李菡幽.现代汉语中缀问题浅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4]王泽鹏.现代汉语的中缀问题[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5]齐菲,李淑扬.浅析现代汉语中缀现象[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2).

[6]戴庆厦.景颇语重叠式的特点及其成因[J].语言研究,2000,(38).

[7]戴庆厦,傅爱兰.从语言系统看景颇语动词的重叠[J].汉语学报,2001,(9).

[8]徐悉艰.景颇语的重叠式[J].民族语文,1990,(3).

[9]戴庆厦,吴和得.景颇语动词与藏缅语语法范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3).

猜你喜欢
景颇语素形容词
认识形容词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景颇语与缅语的动词比较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目脑纵歌
景颇语播音主持人正确运用“句尾词”的重要性研究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