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巧彬 张晓彬 伍磷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305)
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探讨
吴巧彬 张晓彬 伍磷泰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广东 佛山 528305)
目的探讨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诊的15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78例患者给予传统方式治疗,治疗组中78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治疗14 d以后,以上臂中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白蛋白、血红蛋白、ICU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氮平衡、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围手术期的上臂中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肠外营养支持疗法;ICU
营养支持治疗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所有治疗的物质基础[1,2]。长期给予ICU患者肠外营养,将会造成患者肠黏膜萎缩以及胃肠道细菌移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胃肠道功能[3]。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使用的一种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很好的弥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不足,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有助于免疫功能和其他治疗效果的提高[4]。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诊的78例ICU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同期采取传统方式治疗的78例ICU患者进行对比。现将具体过程报道如下,以期为今后临床上ICU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诊的156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男性84例,女性72例;年龄在19~68岁,平均年龄为(45.16±10.04)岁;疾病种类:颅脑外伤者49例,多发性伤者19例,急性重症脑梗死者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41例,重症肺炎者28例,中毒者6例;合并糖尿病者14例,合并高血脂者16例,合并高血压者11例。
1.2 治疗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78例,男性41例,女性33例,年龄在19~67岁,平均年龄为(45.15±10.03)岁;对照组中患者78例,男性43例,女性31例,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为(45.17±10.05)岁;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以及治疗前上臂中围、三角肌皮褶厚度、氮平衡、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3 统计学处理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算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中78例患者均给予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将配置好的营养液(成分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通过中心静脉输注给患者,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血电解质以及排尿量等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量。
治疗组中78例患者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治疗,具体治疗方案为:进入ICU后尽快安放鼻饲管,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通过鼻饲管输注配置好的营养液,起始浓度和起始液量分别为0.5 kcal/mL和300 mL,目标总热量为30 Kcal/(kg·d),热氮比为120∶1。在患者耐受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增加滴注速度和给液量,直到达到目标总热量后维持该剂量。
连续治疗14 d以后,以上臂中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白蛋白、血红蛋白、ICU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对比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之间的对比结果
注:两组之间,*比较P<0.05,▲比较P<0.05,△比较P<0.05,◆比较P<0.05,◇比较P<0.05,其余比较均P>0.05
由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氮平衡、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围手术期的上臂中围和三头肌皮褶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大部分综合性的大医院里都设有专门的重症监护(ICU)病房,为重症患者提供特殊检测和支持护理。ICU的患者均病情严重并且复杂,疾病也会导致患者营养状况较差[5]。由于重病,患者无法常规摄入机体需要的营养,经外周静脉提供的营养部足以满足患者机体代谢,还容易出现并发症[6]。因此,我院对ICU胃肠道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患者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ICU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此外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尽早充分给患者提供营养,明显改善肠道消化功能,保护胃肠道黏膜,预防胃肠道功能的衰竭,对疾病的良好预后也有很大的作用[7,8]。在治疗的过程中,我院对患者的上臂中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氮平衡等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进行了密切监测,相对于进行传统场外支持疗法的患者来说,早期的肠内营养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力。在ICU住院天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同样明显的好于传统方法。本文通过大量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ICU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ICU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 李大祥.肠内肠外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 18(9):96-97.
[2] 徐颜贵,卜一珊,张伟彦.重症监护患者口服药物与肠内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1):35-36.
[3] 黄业清,翁羡吾,覃英容,等.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5):57-58.
[4] 彭静华,魏晋清,黄丽娜,等.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J].J Henan Sci Tech(Med Sci),2011,29(4): 254-255.
[5] 刘志鸿,姜绪森,卢爱丽.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12):553-554.
[6] 李艳红.重症脑炎患儿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2):85-86.
[7] 丁一妹,张思杰,张景,等.早期与晚期肠外营养在重症成年患者中应用的对比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1,6(5): 839-840.
[8] 曾小红,钟静.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人肠内外营养支持并发症分析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0):2563-2564.
表1 两组患者主动脉弓、T6水平胸主动脉、L3水平腹主动脉处CT值的比较
表2 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情况的阅片结果的比较
2.1 客观数据评价
两组患者主动脉弓、T6水平胸主动脉、L3水平腹主动脉处CT值见表1。将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测得的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图像质量阅片评价
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显示情况的阅片结果见表2,秩和检验对表中结果的分析显示,两组病例在胸腹主动脉的显示效果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
3.1 研究背景
胸腹主动脉CTA因快捷、微创且低风险的特点已经成为临床最重要的主动脉手段。胸腹主动脉CTA因扫描的范围大、腹部血管丰富并以往的螺旋CT扫描速度慢等特点,需要使用大剂量的对比剂来维持较长时间的主动脉峰值持续时间并提高胸腹部动脉与背景组织的高对比度。使用大剂量对比剂的危害是对比剂肾病的高发。据相关文献的报道,随着大剂量对比剂的使用对比剂肾病已经成为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3]。因此临床工作中,在达到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
3.2 低剂量对比剂CTA成像要点
螺旋CT血管成像的关键因素为:峰值持续时间、扫描时间。本次实验使用的对比剂剂量小,充盈靶血管的时间短,峰值持续时间短。本次研究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在胸腹部动脉内对比剂完全充盈的窗口时间内完成扫描。分析过程如下:从注射对比剂开始计时,对比剂持续注射10 s,再用时8 s注射生理盐水40 mL,生理盐水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对比剂的峰值持续时间。理论上对比剂在血管内峰值时间维持在8~18 s。通过监测发现,基本上15 s时对比剂峰值到达膈面水平腹主动脉,触发成功,5 s后开始扫描,也就是在对比剂注射20 s时扫描开始,5~8 s完成扫描。256层螺旋CT最快扫描时间为0.27 s/r,扫描速度等于或大于对比剂峰值在靶血管内的推进速度,因此可以在相对较短的窗口时间内完成扫描。研究采用在膈面水平腹主动脉处触发扫描的方法,以达到触发层面与靶血管最大程度的接近化。同时,注射速率采用5 mL/s的高注射速率[4]能够比较理想地实现对比剂在血管内的团注状态。
3.3 本次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对比剂的使用量,减轻了肾脏对对比剂的排泄负担,至少降低了对比剂肾病的程度。
综上所述,在胸腹主动脉CTA中运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参考文献
[1] 孙丛,柳橙.多层螺旋CT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腹部血管成像应用研究[J].放射学实践杂志,2007,22(3):259.
[2] Sylaja PN,Puetz V,Dzialowski I,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CT ang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vertebrobasilar ischemia[J]. JNeuro Imaging,2008,18(1):46-49.
[3] Nash K,HafeezA,Hou S. Hosp italacquired renal insufficiency[J]. Am J Kidney Dis,2002,39(7):930-936.
[4] 丁国良,方向明.小剂量对比剂快速注射在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4):337-339.
R473.6
B
1671-8194(2014)17-02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