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04-24 08:45李新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

李新超

(江苏省丰县中医院麻醉科,江苏 丰县 221700)

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新超

(江苏省丰县中医院麻醉科,江苏 丰县 22170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间在我院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术中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用药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阻滞平面及效果满意度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手术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对于切皮、骨性操作以及缝皮的最高疼痛评分和平均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显著缓解疼痛和局麻药用量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下肢骨折;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改进,各型椎管内麻醉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既具有腰麻起效迅速、镇痛完善、肌松完全以及易于操作等优点,又兼备硬膜外麻醉的平面可操控性强、满足长时间手术需要以及便于术后镇痛等长处。腰-硬联合麻醉与传统麻醉方式相比,在临床手术中已凸现出明显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两年间在我院骨科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共60例,ASAI~Ⅲ级,包括16例小腿骨折,18例大腿骨折,15例踝关节,11例膝关节置换。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4~67岁,平均(47.3±4.5)岁;身高为150~182 cm;体质量为47~84 kg。同时排除重要脏器功能明显障碍者以及脊椎管内麻醉禁忌者。由于给予麻醉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半小时,对所有患者行阿托品(0.5 g)和苯巴比妥钠(0.1 g)肌内注射。患者呈侧卧位姿势,选择L2~3或L3~4间隙作为穿刺点,输注复方氯化钠500 mL。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硬脊膜外穿刺,同时以针法实施腰麻,刺入内腔直达蛛网膜下隙后方可将脊麻针内芯退出并予以观察。如果回抽可见少量脑脊液即能明确脊麻针已经达到蛛网膜下腔,此时可注射已配置好的局麻药,即由浓度为10%葡萄糖注射液l mL和浓度为0.75%布比卡因2 mL充分融合而成,速度为0.2 mL/s。注射完毕拔出脊麻针。患者呈仰卧位,调整麻醉平面。对照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同时注射0.5%的布比卡因6~9 mL,此后依据患者具体情况每隔1~1.5 h追加布比卡因5~7 mL。

1.3 观察指标[1]

①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阻滞平面、局麻药用量以及感觉恢复时间。②采用10 cm VAS标尺对手术过程中切皮、骨性操作、缝皮时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其中无痛为0分,最痛为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麻醉情况各项指标、VAS疼痛评分比较均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比较

组别 起效时间(min) 阻滞完善时间(min) 阻滞平面 药用量(mg) 感觉恢复时间(min) 效果满意度[n(%)]对照组 4.2±0.4 26.4±6.7 T10(T8~13) 69.4±3.8 3.3±1.0 24(80)研究组 0.7±0.3 14.0±6.5 T10(T11~13) 9.6±3.7 2.2±0.8 30(100)

2 结 果

2.1 麻醉情况比较

经研究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及用药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阻滞平面及效果满意度则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中有11例患者给予术中镇痛药补充,辅用氟芬合剂,6例加用氯胺酮,见表1。

2.2 VAS疼痛评分比较

VAS疼痛标尺评定选取两组患者中有疼痛显著者,其中对照组共24例,研究组共7例。在整个切皮、骨性操作以及缝皮的手术操作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上述三项的最高评分和平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分)

主要操作 例数(n) 最高评分 平均评分对照组切皮 8 5.4 2.52±0.24骨性操作 14 8.4 4.21±1.19缝皮 2 3.0 0.62±0.28研究组切皮 2 1.9 0.31±0.3骨性操作 3 4.3 1.09±0.31缝皮 2 2.1 0.33±0.1

3 讨 论

下肢骨折包括髋部骨折、股骨干骨折、膝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以及足部骨折,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病症之一[2]。今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也有逐年增高趋势。同时,由于大多数患者属于急性创伤且疼痛程度较强,尤其是对于需要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急需给予快速有效麻醉措施来缓解痛苦[3]。

硬膜外麻醉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具有其独特优点:可以通过调节局部麻醉药浓度更好的控制感觉和运动的阻滞程度;通过常规放置硬膜外导管来根据外科手术进程来控制麻醉时间;通过硬膜外导管可以给予局部麻醉药或阿片类制剂以进行术后镇痛。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硬膜外麻醉药的用量较大,疼痛感较强,且由于在短期内大量注入局麻药极易对心血管和神经造成负面影响[4]。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即将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阻滞两种麻醉方法联合应用,通常简称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腰硬联合麻醉不仅充分利用了蛛网膜下腔阻滞的起效迅速、肌松完全、腰骶神经阻滞充分、药用量小以及镇痛良好的优点,又有效发挥了硬膜外麻醉的易于控制平面、可满足长时间手术和可用于术后镇痛等长处[5]。其具体功能或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①蛛网膜下腔穿刺与硬膜外腔穿刺的联合。可利用硬膜外穿刺针将25~27 G的细腰穿刺针引导置入。②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腔阻滞的联合。即以硬膜外针为引导,置入腰麻针后先以较小剂量的局麻药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之后可注入适量局麻药于硬膜外腔,并保证阻滞平面满足手术需求;或以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剂量达到手术需要的阻滞平面,如需扩大手术范围或手术时间有所延长,则可再次追加硬膜外阻滞。③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的联合。术中以蛛网膜下腔阻滞为主要麻醉效果,术后则利用硬膜外镇痛,即通过单针系统行腰-硬联合麻醉。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后的各项麻醉指标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由此可见,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迅速、显著缓解疼痛和局麻药用量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李圣君,李九会,陈宗仁,等.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514-1515.

[2] 位义芳.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下肢骨折手术[J].中国医药导刊, 2009,11(10):1684-1685.

[3] 陈翔.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4):35,37.

[4] 王迎雪,孙建国,张惠霞,等.0.75%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中5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11):2749-2750.

[5] 王力.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2):70-71.

[6] 尹卫娟,蔡靓羽,祝平,等.腰-硬联合麻醉在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体会[J].江苏医药,2011,37(11):1334-1335.

R683.42

B

1671-8194(2014)17-0179-02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