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域下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2014-04-23 21:51:40张莉萍王鼎
2014年5期

张莉萍 王鼎

摘要:少数民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流群体。本文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外出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问题及原因;就业对策

一、研究背景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型的劳动大军、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就业流动性大,就业方式灵活,有的是短期务工,有的是长期居住在城市。正是这部分人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新的活力,他们将长期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 但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由于农民还是农村户籍,没有城市户口,这样农民工在城市的被接纳度极低,体制的制定也对农民工有一定的限制,久而久之,他们处在了城市的边缘,体制的边缘和产业边缘。

少数民族特色明显,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条件差,不论从教育还是经济等其他方面都和其他地方没有可比性,在这样一个地区也存在一种特殊的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而是真正进城去寻求生活,去解放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走向城市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诸多矛盾及问题,比如:孩子教育、自身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平等就业的机会等。

二、相关概念

(一)相关概念

1. 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定义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组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2. 农民工

农民工一词经历了“盲流”①“民工”② “打工仔”“打工妹”“外来务工人员”“新产业工人”等约定俗称下来。按照农民工内涵的广度,农民工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第一,户籍属于农村,无本地常驻城市户口;第二,要长期或短期居住本地城市;第三,大部分是处于劳动年龄的劳动力;第四,进城目的是从事有经济收入的活动,即为挣钱而来。

3. 少数民族农民工

结合上述农民工的定义及特征,少数民族农民工除了农民工的普遍特征以外,还有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其他特质,比如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条件、语言问题以及生活习俗等,正因为这些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形成了一种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农民工。

三、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状况

1. 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民族歧视。一般在非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农民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有形无形的歧视。据相关数据显示,少数民族的大学生60%以上,在应聘时遇到过或公开或隐晦的民族歧视,用人单位往往以饮食习惯或者是其他的生活习性为理由拒绝接受少数民族大学生,相信在就业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农民工同样也或多或少遇到过同样类似的问题。

其次,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少数民族地区在生活或者是日常饮食等方面与非少数民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不容易克服的一点。

第三,是农民工维权问题。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甚至缺乏维权意识,即使农民工在择业之前就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也了解工伤应该要求赔偿,但是所有这些权益的维护都需要仲裁机构或者相关的部门进行协调,或者是相关的法律机关进行上诉,在这过程中,也许农民工会无法支付相关机构的劳务费用。

2. 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

(1)少数民族农民工择业空间狭小,流动性差。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农民工在就业的时候可能会考虑上饮食生活因素、宗教生活或者是特有的民族风俗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是否会受到影响;

(2)基础教育落后。这是约束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的重要因素;

(3)少数民族农民工特有的优势很难的现有条件下很好的体现。虽然他们保留了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但在就业这一环节当中不能讲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推进少数民族农民工健康、持续就业的对策建议

“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十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很重视的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做好政治工作的前提,而农民工问题作为三农问题中的突出热点问题,我们更应该加以关注。如今,农民工就业问题是以社会热点问题,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关注虽然不少,但专门研究少数民族的就业还是屈指可数,总的来说,需要多方位拓宽社会网,多角度累积社会资本,为少数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可能和渠道,在这里,为推进少数民族农民工健康、持续就业,做一些具体探讨:

1. 政府就业指导,拓宽信息渠道

政府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走向“世界”的导游,他们从之前的小世界走向外面从未见识的繁华之中,两者环境落差的加大,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社会成员、新的饮食习惯以及新的工作环境,所有这些就需要政府起到一个纽带桥梁作用,使得少数民族农民工在走向城市或者非民族地区的时候,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形势的发展。

2. 组织定向培训,提升就业保障

政府在加强职业指导培训的同时,应该组织一定比例的定向培训,可以通过政府的途径,来和企业或是一些用工单位进行相互协商,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或协议,用人单位定向的培训他们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促进少数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这样很大程度上缩小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的成本;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少数民族农民工通过政府的介绍找的工作单位,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工伤保险、权益保障等可靠度大大提升,可以没有后顧之忧放心的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更熟练的掌握专业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

3. 鼓励多形式培训,增加就业机会

培训的方式方法多样,一般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是选代表去参加技术推广站、政府组织的培训课程或者是讲座,通过代表将讲座上面所传授的先进的技术理念及方法传达给更多的村民,这种方法是最普遍使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开设网络课堂来传授职业技能,或者农民工能够通过网络来搜寻更多的网络机会;传统的电影投放方法在现在用起来也是很有效的,利用投影的技术村民聚集的地方投放电影的同时将一些技术宣传片穿插的播放,既能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又能在无形中使得村民了解到先进技术的存在即使用。

4. 创造良好环境,坚固社交网络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环境有利于个体意志的发挥,个体意志才能发挥到极致。农民工进城就业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努力消除以往存在的民族歧视现象,淡化民族歧视的观念,培养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实现民族平等,使少数民族不论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还是在选举、教育等方面都受到公平的对待。(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贵州省凯里一中)

基金项目:2013年凯里学院院级研究课题(课题编号:S1344)

参考文献:

[1]保罗·托马斯, 大卫·伯恩, 执行力[M].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3

[2]纪建悦,韩广智. 执行力组织[M].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3.

[3]吴江.提高政府执行力之路径选择[J]. 开放潮. 2006(03).

[4]贺慧堂. 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执行力刍议[J]. 改革与开放. 2011(06)

[5]陈锦文. 有效政府与政治执行力[J]. 求实. 2004(S1).

[6]杨京芳. 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现状与对策[J]. 行政与法.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