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闫龙飞
摘要:草地牧业是草原牧民从事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不仅关乎牧民的基本生计问题,而且关乎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牧民是草原整个生产生活的承担主体,其心理行为的变化直接诉诸于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的表现。而牧民放牧牲畜量的多寡是联系其生活与生产的纽带,形成了以草养畜、以畜维生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通过牲畜量直接作用于草地。因此,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甘南玛曲为例集中探讨了影响牧民心理行为变化的各种因素,并借助于博弈理论设定了基本的理论分析模型。理论分析模型又将牧民分为单户和联户两种情况分别讨论。
关键词:牧户;决策行为;博弈;牲畜量;得益
1.引言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经济行为的科学,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某种动机。经济行为作为社会行为的一个方面,会受到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家庭或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凡纳伊认为这些影响因素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而是一个必要条件,其中还伴随着某些中介变量,即价值观、期望、收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认知方式、个人目标等,集中的表现为经济行为人的需求、选择、偏好、决策。这些影响因素直接作用于人,通过影响人的心理变化做出行为决策。著名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也有“行为是处于一定环境中的人的函数”的论断,其揭示了行为人的行为依赖于两类变量的相互作用,一类是具有一定目标和期望的人,另一类是人所处的环境,前一类引导人走向期望的终点,后一类表示经济人行为受资源及物质环境的约束。兴起于20实际50年代的由阿莱斯悖论和爱德华兹悖论的提出的行为决策理论则是专门研究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决策的学科,所关注的是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知觉偏差、决策时间、可利用资源的限制、风险问题等影响因素。
2.草地牧户决策行为思考
草地与农地不同,它不仅能够为牧户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还在维护生态平衡、涵养水源、缓解气候变暖、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牧户决策行为就不能单单考虑牧户基于利益需求的生产生活活动目标,还要考虑草地对牧户生产生活活动的承载力,也就是保持草地良性健康生命力的目标。这样就可以把草地牧户决策行为目标表示为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两个层次,进一步细分可分为四个目标层次,即生活经济目标、生活非经济目标、生产经济目标、生产非经济目标。四个目标层各表示的内容不同,生活经济目标集中表现为牧户家庭生活衣、食、住、行水平的改善等,生产经济目标集中表现为牧户低投入、高产出的利润回报等;生活非经济目标则表现为牧户获取新知识、新技能、子女教育、休闲观光等,生产非经济目标则表现为牧户社会地位的高低、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
草地牧户生活与生产是交互作用的。在草地各种生产活动中,放牧无疑是牧户通过牲畜直接作用于草地的最为直观的生产活动,牲畜量的多寡代表牧户生产规模的大小,也是各种因素影响下牧户决策行为的直接体现。动机不同,牧户决策行为的目标就不同,这受到牧户生活水平高低的限制。除此之外,风险因素也会影响牧户的行为动机。
所有这些动机、需求、选择、偏好、决策都集中的反映在草地牧户的生产活动中,并通过生产活动实现预期的目标。牧户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不仅要考虑天时、地利方面的因素,还要考人和因素。下面运用博弈理论思想对牧户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进行理论探讨。
3.博弈理论设定及影响因素讨论
3.1博弈理论设定
设某草地有n个牧户,所有牧户都可以在这个草地上自由放牧。由于这片草地的生态承载力有限,因此只能让不超过某一数量的牲畜吃饱,如果这片草地上放养的牲畜超过这个限度,则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每只(头)牲畜都无法吃饱,从而每只(头)牲畜的产出(毛、皮、肉的总价值)就会减少,甚至只能勉强存活或要饿死;二是草地退化。
假设各牧户在决定自己的牲畜量时是不知道其他牧户放养的牲畜量,即可以看做所有牧户决策行为是同时做出的。再假设所有牧户在做出决策行为时都清楚这片草地最多能放养多少牲畜量,以及放养总牲畜量的不同水平下每只(头)牲畜的产出。这就构成一个由n个牧户组成的关于放养牲畜量的一个静态博弈问题。
其中H表示这片草地总的放养牲畜量的上限,可以看做这片草地的生态承载力;放养牲畜成本,包括购买和照料牲畜成本、缔约成本、执行成本、谈判成本、围栏建设成本、监督其他牧户行为成本、治理草地成本、放弃其它经营活动(或工作机会)的机会成本等,将这些成本平均分摊在牧户所放养的每只(头)牲畜身上,且假设每个牧户承担的成本是相同的,记为c。
这就说明四个牧户独立决策时实际上使公共草地处于过度放牧的情况,浪费了公共草地资源,牧户也没有获得最好的效益。如果各牧户能将放养的牲畜量限制在14[12(H-c)],则他们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3.2.3讨论
众所周知,草地单户经营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草地承包到户的结果,其依据是为了明晰产权,使牧民能从更长远的角度自主安排生产。承包到户后的牧民,一方面要考虑承包后的围栏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监督成本、转场成本、应对灾害频发成本,成本增加收益不变,牧民必然会考虑收益问题,对于牧民来说惟一增收途径就是增加放牧牲畜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地势、降水多寡、水源地远近、草种类型、牲畜习食性等方面的问题,无形之中给牧民增加了许多难题。
单户经营管理不善致使草地退化的原因很多,但超载过牧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超載过牧下,草地植被结构、复苏力、生长期和土壤性状均会发生变化,使部分草地失去了利用价值,成为沙地、裸地。另一方面,草地管理不善导致的草地退化、沙化也会使草地有害动物活动猖獗,例如鼠洞数量增加会使整个草地质量下降。
联户经营管理作为一种内生制度能够产生并沿袭至今,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相对于单户经营管理的缺点,它最大的特点是共用草地共同协作,有些是基于宗族、血缘关系形成,有些是在监督协作机制下相互协商组成。这种内生制度规定了牧民对草地资源的占有、使用和管理,它依赖于低廉的监督成本得到维护。草地共有共同协作机制除了能够更合理的利用管理草地,解决地势优劣、草地异质性、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还能够最大限度的规避旱灾、风灾、雪灾、鼠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风险分担的效果。此外,联户体参与人通过协商,规定必须在草地生态承载力范围内,按联户家庭人数分配放牧牲畜量,联户体间相互监督,对于违反协议超载过牧者给予惩罚,且惩罚的方式对违反者是可量化的。
基于这种缔约形式形成的联户经营管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非正式制度性安排,但是并不能排除联户体内个别牧户基于生产生活目标的实现而产生的违约动机行为。虽然对于违约者的惩罚是可量化的,但是基于宗族、血缘关系形成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执行力如何,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测算标准。
4.结论
草地牧户所作出的决策不仅关乎牧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而且关乎整个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牧户所作出的决策是理性的并且是可置信的,那么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达到“最优”。但通常受牧户价值观、认知程度、知识水平、信息的有限性限制,牧户所作出的决策通常是在有限理性范围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非完全理性行为。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首先不得不对影响牧户决策行为的各种性影响因素进行界定,还要设置相应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1)生态承载力H,这是保证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如果草地生态平衡首先遭到破坏,使其始终处于非健康态,那么牧户基于动机所期望达到的收益不仅不能得到保证,还会破坏草地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缓解气候变暖等方面的作用。
(2)生产成本c,这是涉及草地牧户生产活动的成本——收益问题。成本太大,牧户决策的惟一路径就是扩大放牧牲畜量。要保证牧户放养牲畜量在草地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就必须解决牧户的成本太大问题。我们讲牧户通常承担者购买和照料牲畜成本、缔约成本、执行成本、谈判成本、围栏建设成本、监督其他牧户行为成本、治理草地成本、放弃其它经营活动(或工作机会)的机会成本等,两条路径:一是政府可以承担草地管理费用的由政府承担,二是适度提高农业补贴,且保证农业补贴定时、定标准发放。
(3)牧户决策行为q,H和c是牧户做出决策行为的基础,此外牧户基于追求生活水平的改善、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愿、子女教育的诉求、高利润汇报、社会地位的提高、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动机也是影响牧户做出决策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基于这些考虑,必须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安排来对牧户决策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与限制。正式制度安排,由政府做出并提供相应补贴和补偿;非正式制度安排,则可通过市场途径,最为直接和可行的是在现有牧户缔约形式下建立放牧牲畜量多者给予放牧牲畜量少者补偿。(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建波,刘志梅.管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30
[2]黄成.行为决策理论及决策欣慰实证研究方法探讨[J].经济经纬.2006(5):102-105
[3]柴军.新疆牧民生产决策行为与草地退化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9):11-57
[4]Allais, M. Le comportment de l home rationnel devant la risqué: critipue des postulats et axioms de l ecole Americaine[J]. Econometrica. 1953(21):503-546
[5]Ellsberg, D. Risk, ambiguity, and the Savage axiom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1(75):643-699
[6]扬慕義.草地农业系统研究中的农户决策行为分析——农户期望值—基尼均差风险决策模型[J].草业学报.1999(3):73-79
[7]常婕.关于心理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的运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4):20-22
[8]李树.经济行为研究的模式与方法[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1):61-65
[9]宋圭武.农户行为研究若干问题评述[J].农业技术经济.2002(4):59-64
[10]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9):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