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盛达
摘要:目前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已有很大进步,但基于我国内部控制工作起点低、实践晚的实际,从内部控制的实践层面上看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必须立足于国情,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以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有效性评价;规范
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针对当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内部控制工作这块,国家已经在行政法规方面或部门规章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相关行政法规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不过,在这些法规或规章中,我们也看到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各不统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是这样要求的:上市公司要针对本公司的内控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财政部颁布的规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中强调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是由公司管理层根据本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管理效率和財务报告进行公司内部控制。面对不同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规范,所以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概念还很模糊,间接影响评价工作。
第二,不少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仍然只采用详细的评价方法。当前各个企业在企业内部控制这块还是参考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根据此规范作相关展开,所以,当前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内控评价的时候,都是单独进行评价,最后简单概括总结,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针对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独立进行评价和系统性进行评价会产生差距,同时各自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将会影响整体评价效果,个别因素被放大或缩小都不能很好的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评价。
第三,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内容不明确。目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没有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内容形成一致的意见,在评价时考虑的因素不全面,导致评价结果不理想。
第四,内部评价手段简单,评价范围不全。企业全体人员内部控制评价意识不强,评价手段主要是调查表、问卷或访谈,这样的方法也就注定了评价范围无法覆盖企业各个层面,难以客观真实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改进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的有效评价规范。首先,政府、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应制定完善的、适合本单位的的内部控制法律规范,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进行强制性规定,统一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以便评价工作有章可循;其次,政府、企业的监管部门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实质性指导,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认的内部控制标准,以便不同公司的管理层在进行有效性评价时可以遵循统一的评价标准;最后,政府、企业应强化外部评价和监控制度规范,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防止虚拟化,注重实质,让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起来,并让外部进行监督和评价,这样才能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规范。
第二,采用科学的有效评价方法。不同的评价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越详细的评价方法,可能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而且各个细节也会体现出来,但是基于不同的模式、要素等影响因素,评价结果可能会不太可靠,这样会影响评价的质量。因此,专家们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风险基础评价法。第一,它首先从财务报告开始,依次转到各账户,这样实现从整体层面的控制到活动层面的控制,因此财务报表会通过一些列数据显示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分析财务报告可以很好的体现企业风险管理理念,让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效,同时又减少与内部控制框架进行单一核对,这一步提高了评价的效益;第二就是该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对内控的测试内容和范围都很详细,第三就是该方法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要求更高,更专业。
第三,制定明确的有效评价内容。现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对内部控制有效评价的内容形成统一和规范的意见,当前主要重注三个方面的内容:内部控制在设计上是否有效;内部控制在系统运行上是否有效及其经济性。
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时,管理层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做到以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规范为前提;二是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关键的环节与业务,对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员工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三是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主营业务和风险管理相契合。在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有效性时也有三个方面:评价系统是怎么运行的;评价系统运行是否持续统一;内部控制评价人员是否拥有权限和能力。
第四,实施丰富的有效评价手段。实施丰富的内部控制有效评价手段,首先,管理层应多种评价法结合使用,和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其次,建立合理的IT系统,使各种评价方法的运行有一个多元化的载体,丰富运行的渠道,鼓励全员参与评价,必须有一个合理的IT平台做支持,才能容纳如此多的评价主体,IT前台应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内容易理解等,后台要求安全可靠、权限明确、更新维护及时等,这就需要对参与评价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丰富评价手段。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的要点就体现在有效性上面,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完整性与合理性的最终要求。假如设计出的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对企业各方面活动进行“控制”,那内部控制就没有存在下去的需求,其价值也不复存在。所以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就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西山煤电集团物资供应公司)
参考文献
[1]朱彩婕,张代宝.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讨[J].山东经济,2007.5
[2]李晶.COSO新框架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3]朱芳芳,常显珍.对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企业研究,2006.7
[4]黄若男.浅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J].财会研究,2006.7
[5]郭群,吴惠吟.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