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蓉+孙瑞宏
走进南宁市南湖小学(以下简称南湖小学),一阵阵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涌来。这是一所拥有5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也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多年来,该校秉承“以智慧心,以文化人,点亮生命”的现代教育理念,以“点亮教育”为特色,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该校校长郑竹青说:“‘点亮教育就是用思想、激情、智慧去激励、鼓舞、唤醒每一位师生的心灵,让他们主动获得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点亮”课堂文化
构建自主活力课堂
2012年10月,南湖小学2-5年级的学生家长进入课堂,亲身体验该校的“点亮课堂”:课堂中,学生自主读、想、说,并尝试动手实践去解决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胡岚老师注重从学生的习作入手,引发学生对人物心理描写的思考,自己总结出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并把方法迁移运用到刻画电视节目《快乐大本营》片段所呈现的人物心理中,课堂氛围热烈异常;刘冬梅老师的音乐课把音乐与舞蹈、美术、文学、影视等学科有机整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学生从中多听、多唱、多想、多讨论、多创新,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直至下课仍对课堂恋恋不舍……
郑竹青校长介绍,“点亮课堂”就是构建“自主活力”的课堂,要求教师把学习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尊重差异性,追求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每一节课都力求有特点、有创意、有情趣、有活力,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与能力”的教学境界,让课堂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诞生想法的地方”。
南湖小学的“点亮教育”始于2010年的“‘点亮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构建自主活力课堂的研究》是其子课题。该课题将“一核心四拥有”教育理念贯穿课堂,紧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发展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的教学观(一核心),努力实现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拥有自主学习的提问权以及习惯和方法(四拥有),让课堂真正成为点亮师生生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乐园。该校的一位教师说,正是通过课题研究,他们对“点亮课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不仅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受益,老师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点亮”学生
构建“自我点亮”活动文化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通过活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素质得以提升,最终实现“自我点亮”,这是南湖小学实施“点亮教育”的独特方式。近年来,该校通过各种主题的德育实践,设立丰富多样的社团等措施,用多种评价形式赏识学生,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
每周一、二、四的下午5:30-6:30,南湖小学的校园里就活跃着武术社团小队员们的身影。小队员们在武术教师的指导下,拳来剑往,刀砍棍扫,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采访中,一名满头大汗的队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参加武术社团,我不仅可以参加比赛获得荣誉,还强壮了身体,意志也坚强了!”该校是自治区武术传统学校,以特色的武术教学、独创的武术操、辉煌的武术赛绩致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今,武术队已成为该校特色教育的一张名片,赢得上级部门、社会、家长等的赞誉。
机器人社团是南湖小学设立的众多社团中的一个,也是学校举办一系列科技活动的主阵地。每学期初,社团辅导教师会根据上一阶段训练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教学质量;学期末,社团辅导教师要作社团活动总结,并综合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评选出“机器人编程之星”“机器人搭建之星”“机器人创意之星”等,让学生在社团中“发光”。平时,指导教师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的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学生在其中不仅学到了科学技能,还锻炼了思考和创新能力。
南湖小学还开设了包括民乐、合唱、小记者、航模、舞蹈、篮球、英语、文学社、科学、美术、阅读、心理成长小组等众多社团,各社团根据学生年龄段进行分班分层教学。社团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点亮教育”的核心理念——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独特禀赋,在此基础上成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多一条成长路径。
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式,是南湖小学激励、唤醒和点亮每一个学生的另一重要手段。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期末散学典礼等活动中,该校都设有隆重的“‘童星闪耀红地毯”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表现先自行申报,学校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选出“读书小博士”“小数学家”“小歌唱家”“环保小明星”等,让获奖者像明星一样走“红地毯”。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都有获奖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正是得益于这样精心设计的“点亮”活动,南湖小学的学生从“被点亮”到“自我点亮”,学会了自我教育,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点亮”教师
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我希望成为光芒。”南湖小学青年教师韦婵芳在教学随笔中充满激情地写道,“对于我这样刚入行没多久的新教师来说,南湖小学无疑是一个充满着温暖光芒的地方。……每一位师长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闪闪发光的他们,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更有期待……”韦婵芳的感受真实地反映了该校为“点亮教师”作出的努力。
教师团队建设应和教师的基本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要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教师认识到职业的尊严和幸福,让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场所,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基于此,南湖小学多年来实施了“师表工程”“师能工程”“骨干工程”“青蓝工程”,致力于打造一支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的教师团队,造就了一流的师资。
“师表工程”重在师德培训,除传统的学习、培训形式,该校每年还在教师节组织全体教师诵读入职誓词——《爱的宣言》,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与激情;注重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自主培养高尚师德,如学期末给教师设立的“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工会积极分子”“教育教学创新奖”“科研积极分子”等多种奖项,在每年的“创新杯”教学竞赛中,除评出一、二、三等奖外,更不拘一格地根据教师的申报及课堂实际,给每位教师评出如“教学设计奖”“学法指导奖”“课件制作奖”等至少一项教学单项奖,尽可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师能工程”“骨干工程”“青蓝工程”重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该校倡导教师自主学习,把“学习化”作为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点亮”教师思想,进而“点亮”教师职业生涯。每到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学校都会赠送给教师购书卡,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提升个人素养,并通过开展“美文诵读”“师德演讲”竞赛、书写竞赛等活动,促使教师扎实修炼基本功。该校还提出“六个一”教师自学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自学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上一节研究课、写一篇最佳教案、作一次中心发言、上交一篇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每月写一次教学随笔。
此外,该校积极挖掘教师的潜能与价值,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打造“校内名师”,促使教师“自我点亮”。每周三下午,该校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每次必有的“短、平、快”的“教改微型论坛”是最精彩的节目。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自由确定专题,轮流担任主讲“专家”,如《有关批评的建议》专题,心理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低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访问调查,了解学生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容易接受的批评方式,从理论上给予阐释,用实践加以证明,并介绍了适合不同群体学生的批评方式,引发了其他教师的思考。
南湖小学还非常注重科研引领,以研促教。学校教师人人有课题,每年通过“科研成果推广会”“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沙龙”、“金钥匙、金点子”班主任工作艺术研讨会、师徒结对子、“创新杯课堂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展示研讨等一系列活动,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供更多途径,让教师们在多元的舞台上更闪亮。
目前,南湖小学共培养了1名广西特级教师,9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12名南宁市学科带头人,25名南宁市教学骨干,还有1名教师入选“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5名教师成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B类培养对象,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点亮教育”不仅照亮了学生的前进道路,也燃烧了教师的梦想,让师生们收获了成长的快乐。正如郑竹青校长所说:“积极寻找适合孩子们成长的方式,关注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尊严,努力让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根繁叶茂,硕果满枝,这就是我们办教育的目的。”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