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黑龙江低碳旅游

2014-04-23 10:29陈瑶
商业经济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

陈瑶

[摘要]当前,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存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整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低碳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低碳旅游景区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完善有待加强;公众低碳旅游意识薄弱等。促进黑龙江省低碳旅游发展,应制定低碳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低碳旅游资源;加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完善低碳旅游服务;加强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关键词]黑龙江;低碳旅游;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低碳,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旅游,即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也是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次表现。发展低碳旅游,推动低碳旅游产业发展,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旅游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指标稳步增长,成为全省经济的一大亮点。“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明确提出打造旅游经济大省的发展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但由于我国总体环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有关低碳旅游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政府投入的财力物力有限以及民众旅游观念等原因,致使黑龙江省旅游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退化等诸多问题。在发展低碳旅游,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程度地面临各种严峻挑战。

一、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条件

(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发展低碳旅游创造了国际环境

工业革命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世界人口激增、石油煤炭等资源的过度开发与使用,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气候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使“低碳”一词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其后,低碳经济迅速成为一种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新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是人类社会又一次重大的进步,也为黑龙江低碳旅游发展创造了国际环境。

(二)国家低碳发展政策为发展低碳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

我国政府为“低碳”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7年,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2009年,中科院发布《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国家发改委2010年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确立了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为黑龙江旅游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

(三)得天独厚的低碳旅游资源为发展低碳旅游奠定了物质基础

黑龙江省是全国生态示范省之一,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个,各级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201个,总面积636万公顷,全省超过八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受到全面的生态保护。各级保护区已形成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及古生物遗迹等多种类型,初步形成了面积适宜、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全省保持重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库奠定了坚实基础1。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赋予黑龙江省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冰雪、野生动物等世界十大自然风景黑龙江省占有九项,这些为黑龙江省发展低碳旅游奠定了的基础。

二、黑龙江省低碳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低碳旅游发展缺乏整体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黑龙江省内各区域之间、景区之间低碳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全省低碳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发展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省内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行政管理体制不够顺畅、支持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低碳旅游政策扶持力度不强等因素制约着低碳旅游的发展。尤其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的过渡开采,生态遭到一等程度的破坏,给旅游业的低碳发展带来更大的难度。

(--)低碳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地区,有浩瀚的原始森林,广袤的平原,丰富的水域、辽阔的草原和东北虎、丹顶鹤等珍惜保护动物,这些宝贵的低碳旅游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且还存在盲目开发现象。目前更多地强调冰雪旅游,冰雪旅游多见于冰灯、雪雕等一般观赏性旅游,缺乏高端的消费性冰雪旅游。全省旅游区和旅游产品缺乏差异性定位,缺少特色,大同小异,没有根据各区域自身特点开发出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重复建设,趋同性比较严重,尤其是没有发挥出低碳旅游优势。

(三)低碳旅游景区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完善有待加强

以往的旅游业发展方式粗放单一,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产业链不完善,大多数景区收入依赖门票,景区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充分满足游客需求。旅游新能源利用、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以及节能减排、防污控制等关键技术不成熟,无法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一些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还一味追求奢华的服务方式。旅游从业人员的低碳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

(四)公众低碳旅游意识薄弱

虽然旅游业被称为绿色产业,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对低碳旅游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自觉践行低碳旅游。我国在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方面还有一定程度的缺失。大多数旅游者几乎没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态意识,具有浅显的环境责任感。低碳旅游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功能,有些旅游行为反而造成生态破坏。由于低碳旅游涉及景区、交通、酒店等各个要素。由此,低碳旅游的宣传推广及观念普及尤为重要。

三、黑龙江省低碳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一)制定低碳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黑龙江省要将低碳发展纳入政府规划,无论是总体旅游规划还是专业旅游规划,杜绝沿袭传统粗放式发展思路,重视长远利益,深入考虑生态低碳旅游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明确低碳旅游发展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制定低碳旅游发展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引导指标,真正实现旅游业发展向低碳转型。

政府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系统完整的低碳旅游制度体系,实现最严格的保护、赔偿、追责制度,完善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体系、低碳经济责任考核制度体系以及激励和保障低碳消费制度体系,用制度促进发展,用制度保护生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引导旅游业低碳发展。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通过经济补贴、税收调节等方式,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对能源消耗高、碳气体排放多、环境污染大的旅游企业,视其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情况和影响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程度,予以征收高额排污税等,促使旅游企业向低碳旅游经营方式转变。

(二)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低碳旅游资源

把发展低碳旅游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河流、大湖泊、大粮仓等独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优势,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全省旅游经济发展布局定位,科学规划、合理有序地开发低碳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互利互补,在时间上理性分配,合理布局,力度适中,切忌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开发,使资源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呈现运行平稳、协调有序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低碳旅游的特点,开发高品质的低碳旅游产品。要区别于粗放式的传统大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走精品开发的道路。

(三)加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

低碳旅游景区是指那些具备低能耗、低污染、环保措施完善的景区,是低碳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低碳旅游景区建设,从生态、资源和区位等方面着眼,建设低碳旅游示范区,如伊春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漠河、大海林、兴凯湖等,以示范区为龙头,带动全省低碳旅游业发展,真正构建起点面结合、有效互动、面向全国的低碳旅游发展体系,让低碳旅游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全省旅游产业呈现生态低碳、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学开发管理,制定景区的低碳旅游发展计划。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激励景区和相关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方式。支持旅游景区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制定相应标准,引入低碳旅游指标对旅游景区进行常规考核与管理。

(四)完善低碳旅游服务

在低碳旅游景区及各类景区内完善低碳旅游服务设施。低碳旅游设施是指基于低碳技术或直接使用低碳技术产品建造的用以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低碳旅游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环境卫生、能源供应,以及住宿餐饮、旅游购物、娱乐休憩等。低碳旅游交通设施主要指:建设低碳旅游道路,建设生态停车场,采用替代性能源,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低碳交通工具。低碳环境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建设生态卫生间、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循环污水处理装置等。低碳旅游能源供应设施主要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低碳旅游生活设施主要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建筑设施。

(五)加强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充分发挥政府、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旅游产业运营主体和主流媒体的示范作用,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低碳旅游氛围,倡导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行为,使公众转变观念,树立低碳意识,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优先选择低碳旅游交通方式,倡导低碳出行,鼓励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鼓励步行、自行车、合乘等旅游方式。在选择旅游住宿和餐饮服务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根据天气变化,选择适宜的衣服,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频次;不用每天更换床单被罩,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鼓励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自备餐具,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多选自助餐的形式、选择食品时,尽量选择绿色、有机、应季食品。自备水具,不喝瓶装水。购买旅游纪念品时,尽量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的产品。自备垃圾回收袋,注意回收垃圾并将垃圾分类,不在景区留下自己的痕迹。

引导和鼓励旅游者选择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关注生态景区建设,推广低碳旅游理念,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为发展低碳旅游、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细松,张红凤.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2-12-28

[2]吴普.用制度引导旅游业低碳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3-11-27

[3]柴方营,于洪贤.黑龙江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5]姜福英.实施低碳旅游,促进黑龙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对外经贸,2012(12)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羡慕等
获奖名单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