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4-04-22 22:32王阳金英姬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图书馆问题

王阳 金英姬

关键词:图书馆;古籍整理;古籍保护;问题;对策

摘 要:文章以S大学图书馆为例,列举了令人担忧的古籍保护现状和在古籍整理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通过数据调查,说明了图书馆古籍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的普遍性和广泛性。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从改变观念、宣传形象、培养人才、古籍数字化和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59-03

作者简介:王阳(1968-),沈阳大学图书馆馆员;金英姬(1972-),沈阳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古籍是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蕴含着各个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凝聚着先进文明的智慧成果,体现了神州大地充沛的文化创造力,为华夏文明的薪火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历史财富的整理和保护,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责无旁贷。

S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馆藏古籍(1912年之前)进行了彻底清查和整理。这次古籍整理工作在辽宁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和古籍专家亲自指导下,对馆藏古籍进行了逐一清点和分编,并建立了S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数据库。这次整理出的多部善本古籍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并参加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辽宁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辽宁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和“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

作为这次古籍整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参与者,笔者亲历了这次漫长的工程。见证了这次古籍整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古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辉煌的工作业绩后面有很多隐忧。这些问题并非是该图书馆的个例,它带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各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和保护过程中。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

1 古籍保护现状堪忧

S大学是多所院校合并而成的地方性综合大学,因院校合并造成图书馆馆舍分散多处办公。12,000余册古籍由于几次搬迁,造成大部分古籍卷册混乱。因疏于管理所有古籍曾被堆放在废弃卫生间,致使古籍遭受水蚀、鼠咬、虫蛀等灭顶之灾,破损严重。最后一次合校后才被转放于馆舍底层的仓库内,随意地码放在密集架上,至此这些备受摧残的古籍已经是面目全非了。这些林林总总的历史原因也造成了古籍保护意识的淡漠和古籍管理的混乱,以至于至今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原始记录资料。S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工作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展开的,面对这些几乎破乱不堪的古籍书卷,整理和保护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2 编制少,人员配备不足

对众多杂乱无章、破损严重的古籍进行清查和整理无疑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繁重复杂的工作需要人员的充分保障。因为这不止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也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充分的人员保障是很难想象的。由于编制设置的问题,这次古籍整理工作只配备了三位女性馆员。人员数量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给这次古籍整理工作增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

3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缺乏

3.1 具有古籍整理专业知识的人员少

S大学图书馆对这次古籍整理配有三位馆员,其中只有一人系统学习过古籍整理编目知识,其他两人均为普通馆员,缺乏相应的古籍整理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中完全处于边学边做、逐渐摸索的初级阶段,这对古籍清查整理的进度和准确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局面就是从事古籍整理的人员少,能够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就更少。

3.2 缺乏古籍版本鉴定专家

在古籍清查和整理过程中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古籍进行正确的定位,也就是给古籍一个明确的版本鉴定,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古籍版本的鉴定是古籍清查和整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这个关键的环节,古籍的清查和整理就无从谈起。这是古籍与普通图书一个重要的区别之处,在版本的定位上古籍有着比普通图书更加严格的要求。古籍版本的鉴定需要丰富的古籍专业知识和版本学的知识铺垫,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相当强的高专业性工作。由于缺乏古籍版本鉴定的专家型人才,让这次古籍清查和整理工作几乎寸步难行。

3.3 没有专业古籍修复人员

古籍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年代久远、辗转流传,风化、虫蛀、霉变等各种自然侵蚀不可避免。再加上S大学图书馆的特殊情况,古籍破损的情况就更加严重。如何挽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怎样让它们尽最大限度地恢复原貌是当务之急。专业的古籍修复人员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些专业人士的妙手回春,这些古籍恐怕就会永远变成历史的“故纸堆”了。由于这些能让沉睡的古籍重见天日的古籍修复人员的缺失,使得古籍整理工作举步维艰。

3.4 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

古籍整理和保护不仅需要古籍专业技术人员,在现代化、数字化图书馆的大环境下,历史的发展要求古籍管理保护人员必须是多学科、全能型的复合人才。不仅要具有精专的古籍管理保护专业知识,还要有具备版本学、古典文学、艺术鉴赏、绘画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相关知识。同时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还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摄影、光电和计算机及互联网等专业技能。单一的、片面的知识很难适应现代图书馆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的要求,无法完成古籍数字化等时代重任。这种全能型复合型人才是珍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强有力的保障。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数据录入,就要求有深厚的古籍专业知识和相当熟练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这个平台数据要求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不是普通图书馆图书集成系统能比拟的,也不是普通工作人员能胜任的。由于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严重不足,让这次古籍清查和整理工作走了很多弯路,经历了很多波折和困难,留下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失误和教训。

古籍保护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无独有偶,笔者随机调查了一些高校及公共图书馆古籍管理主要人员状况(见表1),结果也不容乐观。通过这个简单数据的调查,能够直接反映出目前古籍保护人才缺乏的问题绝不是S大学图书馆所独有,它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endprint

4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匮乏

由于多校合并,各项事务纷繁复杂,学校无暇顾及图书馆的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没有学校的足够重视、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没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图书馆的古籍清查和整理工作困难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没有恒温恒湿的专门古籍库房、没有配套的防火防盗设施、没有防虫的樟木书架……甚至古籍函套的制作经费申请了两年至今还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清查整理完成的古籍只能存放在普通阅览室内,这些珍贵的古籍善本上面也只能盖上一页薄薄的报纸用来遮光挡尘……

5 古籍封闭式管理,利用程度低

大学图书馆都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限于人力、馆舍条件等原因,对收藏的古籍图书只注意保护,不注重流通,把古籍当做一批古董收藏起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古籍藏与用的直接脱节,珍贵典籍长期被锁在库中,只供参观,这显然违背了“藏以致用"的原则。

6 古籍保护从业人员劳动保护措施不健全

在历经成百上千年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古籍已风化、霉变、磨损、鼠咬、虫蛀,每页纸张中沾满了纸屑、灰尘、螨虫以及各种看不见的微生物。而一本古籍想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往往需要长时间、细致地翻阅,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给从业者自身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库房空气中也漂浮着各种有害的细小微粒,这些PM值很小的浮尘,久而久之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潜在的损害。在昏暗阴冷的库房中,工作人员仅凭普通口罩和手套抵御着来自空中和书籍的立体健康威胁,这就是古籍整理的工作环境。两年多的古籍清查整理工作,工作人员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皮肤过敏和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针对这些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从易到难、由近及远逐步规范古籍管理和保护工作,把这项造福子孙的事也做得尽善尽美,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在观念上增强古籍保护意识,彻底改变古籍保护现状。S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严峻的现状,应该让人们警醒。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典籍,不容我们这样怠慢和忽视。在内心观念上一定要增强古籍保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彻底改变古籍保护现状。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这些珍贵历史遗存,使其能发挥古籍文献的现实作用。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引起主管部门足够重视,争取相应的资金投入。主管部门对古籍整理和保护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因为学校合并诸事繁杂,二是因为专业原因对古籍保护工作缺少相应的了解。对此,图书馆可以加大古籍整理和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展览、网络等各种方式宣传古籍保护的现状和重要性。以此来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感受到古籍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而争取一定的资金投入,促进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S大学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被列入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图书馆抓住这个有利契机,通过门户网站、校园网、图书馆馆报和视频专题片直至参加“辽宁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和“辽宁省珍贵古籍特展”等一系列活动,成功地宣传了自己,对提高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设置专职古籍保护部门,完善人员配备,加强人才引进和专业培训。图书馆在编制上应该向古籍保护工作进行倾斜,设置独立的古籍整理和保护部门,配备专职的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人员,完善人员配比和人员结构。在制度上实行主管馆领导负责制,保证古籍整理和保护工作的质量。在人才方面,要向学校争取将古籍保护人才列入学校人才引进计划,享受人才引进的各种优惠政策,努力引进古籍整理和保护的专家。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强在职古籍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逐步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古籍工作水平。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专家学者来馆进行现场的指导,通过传、帮、带来促进本馆馆员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利用国家和省市古籍保护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让本馆的古籍管理人员走出去。通过学习和交流,广泛接触业界同仁,交流工作体会,学习先进经验,这种直接的面对面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S大学图书馆邀请了辽宁省图书馆的古籍鉴定专家协助本馆的古籍整理工作,在古籍版本鉴定和甄别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四,加强古籍数字化,推进古籍流通。改变图书馆古籍重保护轻流通的现状,解决古籍藏与用的矛盾,促进古籍的流通与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就是古籍的数字化,通过计算机将珍贵古籍转换成电子数据,由互联网进行辐射和延伸,从而实现古籍的再生和利用。这是古籍保护的发展方向,是真正实现文化传承的历史必然。

第五,完善规章制度,人性化管理。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古籍整理和保护的前提和保障。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古籍保护也要强调以人为本。加强古籍整理过程中的劳动保护措施,减少古籍工作对馆员的身体伤害。从身心上多关心,在制度上多倾斜。内心的温暖会迸发出无穷的动力,这种无穷的动力是古籍保护工作不断前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黄艳,郭玉玲.从广西古籍修复人员现状谈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J].图书馆界,2010(3):43-46.

[2] 王国强.图书馆古籍整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5):11-13.

[3] 钟小宇,钟东.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需求与古籍修复人才就业需求[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110-116.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图书馆问题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历程与第三届评选方案公告
图书馆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评审会召开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近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编辑出版述略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