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铭
钢盔举报人
□铭铭
本期面孔——柯尊年(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医生)
头戴军用钢盔、手持擀面杖、腰挎辣椒水瓶和甩棍——因为举报后几次被人滋扰,42岁的柯尊年出门总是全副武装。自从向陕西省安康市纪委实名举报宁陕县副县长叶庆春携妻公款出游,宁陕县医生柯尊年成了全国知名的举报者。在宁陕县,早在10年前,他就已经作为民间反腐人士而闻名了。
第一次举报是因为他的摩托车被偷,他第一时间报了警,警察第二天才到。老柯一怒之下,用油墨纸印了800份举报材料:“警察睡觉不捉贼”,每周去各个政府部门和上级单位实名举报。经过3个月的上访,那名警察最终被停了职,老柯也从此被打上了上访的标签。
2002年6月9日,宁陕县四亩地镇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由于镇干部未将气象部门预报及时通知村民,导致这个仅有500多人的小镇中,108人被洪水吞噬。
因为真相被掩盖,那时柯尊年还不知道这件事,可两个多月后的一个深夜,十几名警察冲进老柯的诊所搜查。原来,有四亩地村民上访,有领导怀疑他也参与了。
“我当时气得不行了,当着那个公安局长拍胸膛子,我说你记住了,如果洪灾有黑幕,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以后举报这个的一定是柯尊年,是我!”
随后,老柯假借出诊的名义去了四亩地,那里已是满目疮痍。柯尊年挨家挨户地调查灾情,秘密地制作一个详细的死亡花名册。几个月后,柯尊年带着材料进京上访。
在跑遍北京各个部门、去了上百家媒体登门伸冤后,老柯的举动引起了央视《新闻调查》的关注。此时,据洪灾已过去一年。节目播出后,当地相关领导很快被撤了职,灾民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柯尊年则成了上访者的一面旗帜,不断有人来找他,“诊所成了信访接待室……除了开诊,我的时间都牺牲在这上面了。”
10年来,柯尊年无比向往没有上访的正常生活,但每次得知一些他看不惯的事,他就没法说服自己假装不知道。
举报叶庆春,他再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可他的心里已有了隐退的念头,“压力确实太大了”。如果在这次举报后,上级相关部门能给予他一个满意的结果,举报生涯将就此停止,算是10年举报路末,得个名分;否则,他仍会彷徨于如何走下去。鸟一个办公室,可第二天要搬家了,却另有消息通知:这事取消,公家的房子不能借给民间组织用。最后调解委员会的身份也吹了。这事让刘超灰心了很久,“自己不干,也看不得别人干。”
有时也会有工人因为对民间组织不信任错失好机会。“一个工友的弟弟颅骨骨折没人管,工友找到我们,我们想帮忙,但他们最后还是找了一个能拉上关系的律师。结果那律师只主张要钱,连工伤鉴定都没做。最后判得的钱没执行到位,工伤鉴定也过期了。”这样本不该发生的遗憾常常让刘超慨叹,“我们要是有身份该多好!”
另一重困境就是人员流动。“总是缺少专业人才,而且人员流失太快,说到底还是待遇跟不上。”刘超承认,她之所以能坚持这么久,和她本身是沈阳人,不用考虑吃住问题有关,“真要是需要我自己完全负责衣食住行,恐怕也早就退出了,因为根本活不下去。”
刘超和同事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小小鸟在合适的身份下造血自给的问题。在深化改革的目标下,不知道这一天会不会早些来到。
责编/王迅wx@lnddg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