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汪洋
科学、减量、机械化保驾农药可持续发展
——访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
□《中国农资》记者汪洋
2014年,全国各级植保部门业务工作成绩突出,为农业丰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支撑。近日,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陈生斗围绕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展望接受了《中国农资》记者的专访。
《中国农资》记者:围绕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农业部2014年开展了哪些具体实践?取得了哪些收获?
陈生斗:2014年,农业部组织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建立218个示范基地,率先示范,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一是集成一批技术模式。各地因地制宜集成了适宜不同作物,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模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二是农药减量控害显著。示范区降低化学农药用量20%-30%,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敌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三是节本增效显著。示范区亩增产8%以上,节本增效150-200 元/亩,农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四是示范带动效应显著。今年建立示范区538个,示范面积920万亩,辐射带动7160万亩。各地要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元主体、专业服务”的原则,建立一批示范区、集成一批适用技术、培育一批实施主体。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国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覆盖率达30%以上,粮棉油糖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等实现全覆盖,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下降20%以上,农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中国农资》记者:近年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农药正确管理及安全科学使用等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农药科学安全使用技术宣传与培训工作上进行了哪些积极有效地尝试与探索?
陈生斗:全面加强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宣传、培训。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共在全国15个省举办了627场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农民27830人,发送《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挂图》31020份、《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手册》33780份,安全施药防护衣29000件,防护面罩25000个。
一是在陕西省礼泉县举行了全国农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启动仪式。主要目的是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要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落实中央领导提出的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以及农业部领导提出的抓好“安全用药”的要求,帮助农民提高安全科学用药水平,更好地防治病虫危害,保障农业丰收,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污染,减少农药对人、畜及环境的危害,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举办农药安全科学使用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培训活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与植保(中国)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于9月16日在海南省琼海市联合举办农药安全科学使用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培训活动。来自农业部、环保部等单位的专家和农药企业及有关单位代表共120多人参加了培训。有关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分析了当前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面临的新形势,介绍了有关研究的新进展。
三是与植保协会合作。在海南省琼海市、定安县和文昌市,组织20场培训,每场50人培训,共1000人。共有7家国外农药企业参加了培训活动,举行了20场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1000人。发送《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手册》、《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2500本。
四是与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江苏、安徽、山东、四川、云南、陕西省,开展安全用药技术宣传与培训602期,参加培训人员26130人。
五是与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杀菌剂、除草剂新药剂品种安全使用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技术水平和田间操作技能,改变农民不合理的用药行为,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并深受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欢迎。
加强监测技术培训开展用药防控示范
《中国农资》记者:围绕抗药性监测、治理及技术培训、示范,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陈生斗:2014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河北、江苏、河南、广东等20个省8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棉铃虫、小菜蛾等10多种重大病虫,对30多种田间常用药剂开展了抗药性监测,并发布抗药性监测公报,指导各地科学用药开展防治。
此外,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广西5省(区)建立了水稻主要害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在河南、山东2省建立了棉花、小麦主要害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在天津建立了蔬菜主要害虫抗药性治理示范区。通过开展抗药性监测及轮换、交替用药等措施,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今年,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强化了抗药性监测技术培训,在河南省许昌市举办了旱作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培训班,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新疆等13个省(区、市)植保(植检)站及部分地县植保站的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技术人员共70多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抗性监测技术水平。
同时,开展了减量用药防控技术示范。在江苏、陕西省分别建立了水稻、果树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万亩示范区,优化药剂使用方法,组装和推广成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综合利用各种非化学防治手段,形成作物全生育期减量控害技术规程,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据初步统计,示范区增加生物农药使用量5%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总量20%左右。
《中国农资》记者:随着新型植保机械试验示范展示全面推进,您认为如何与开展现代植保、绿色植保等工作结合起来?
陈生斗: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植保工作功不可没,每年虫口夺粮1800亿斤以上,约占粮食总产的16%。这其中,安全用药与高效植保机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我国新型植保机械研发与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二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作业效率高、用工少、适用范围广的大中型植保机械和农业航空植保机具越来越受到他们的欢迎。
《中国农资》记者:近年来,航空植保在行业内引起广泛关注,相关发展及推广情况如何?您对航空植保的发展前景怎样看待?
陈生斗: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为航空植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表现在通用航空公司数量剧增。截至2014年9月,全国通航企业共226家,筹建单位201家,在册通航飞机、直升机总量1786架,全行业从业人员已达1.1万人。全国无人植保机生产企业超过200家,年销售量突破3000架。
使用高效航空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能够控制细小雾滴飘移,通过航空作业实现精准、减量施药;另一方面,采用轻型无人机实现水稻、玉米、甘蔗等高杆作物地面机具无法进地进行的低空航空喷雾作业,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三是能够规范操作者的农药航空施用技术,从而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