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淼
土挫穷到高富帅的华丽转身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像很多玄幻小说的男主角一样,范雎在初入历史舞台时,也是个土挫穷的悲催小子。当时范雎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有一次随同须贾到齐国办事,齐襄王听说范雎挺有才华,就派人给他送去黄金美酒,想要结交一下。须贾看见了,心里很是不爽,出于妒忌,他认为肯定是范雎出卖了魏国才能得到齐襄王的另眼相看,所以一回国,就向当时的魏国宰相魏齐打小报告,无所不用其极地抹黑范雎。
魏齐听了须贾的话后,怒从胸起,令人把范雎狠狠揍了一顿,范雎受不住痛苦只好装死,魏齐于是让人将他用草席卷了扔进茅厕,并让人轮番在他身上撒尿来羞辱他,以儆效尤。范雎受此大辱,却并未一蹶不振,他在看守的帮助下逃了出去,并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郑安平。
当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访魏国的时候,郑安平假扮成差役伺候王稽,并成功将范雎推荐给了王稽。范雎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王稽的信任,回到秦国后,王稽就将范雎推荐给了秦昭王。一开始,秦昭王并没将范雎当回事,但在听了范雎的进言之后,却看出范雎有大才,不惜跪拜向范雎求教战争与治国之策,而这一时刻,也是范雎和秦国走向辉煌的开始。
远交近攻——政治家提出战争神策
当时的秦国远没有后来那样强大,国内由太后掌权,贵族敛财无度,王权势微,国外战事不断,形势十分严峻。范雎是如何向秦昭王分析的呢?他说:“哪个国家有秦国这么好的天然屏障?哪个国家有秦国这么多兵车、这么勇敢的士兵?哪个国家的人也没有秦国人民这么守法。除了秦国,哪个国家能够管理诸侯、一统九州呢?秦国虽说是一心想要这么干,可是几十年来也没有多大的成就。这就是因为没有个统领全局的政策,光知道一会儿跟这个诸侯订立盟约,一会儿跟那个诸侯打仗。听说新近大王又上了丞相的当,发兵去打齐国。”
秦昭王问:“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范雎接着分析道:“齐国离秦国那么远,中间隔着韩国和魏国,这样与齐国交战,并没有多大胜算。就算一帆风顺地把齐国打败了,大王也不能把齐国跟秦国连接起来,以后怎么管理?最好是一边跟远处的齐国、楚国交好,一边对邻近的韩国和魏国发起进攻。离着远的国家既然跟我们有了交情,就不会老远地去干预跟他们不相干的事。”
这就是范雎的战略方针——远交近攻,即先进攻邻近的敌人而交好远离自己的敌人。范雎这样向秦昭王解释道:“远交近攻就是与离得远的国家订立盟约,减少敌对国家,而对离得近的国家抓紧进攻。诚能如此,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打下韩、魏以后再打燕、赵;打下燕、赵之后再打齐、楚。大王只要实行这条计策,用不了多少年,保证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远交近攻是一种分化瓦解敌方联盟,以己方为中心向外围不断蚕食,各个击破的高明策略。此后,秦国按照这一方针开疆拓土,大杀四方,无往而不利。远交近攻的方针之所以可以让秦国一统九州,是因为它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场战争的谋略,而是有着更高格局观的策略,对于那些只想着打赢一场战争的普通将领来说,永远无法站在这样的高度上看问题,所以这个堪称“神策”的战略性方针,才会由一位政治家提出。
影响深远的远交近攻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方针好是好,但那是针对战国时期多国混战的情况提出的,而近现代的战争情况与当时迥然不同,国家与国家间的吞并什么的,根本很少发生,因此这个策略已经过时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至少熟读中国兵法的希特勒并不这么认为。
二战是由于希特勒企图吞并欧洲、称霸世界而发起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在战争伊始,希特勒也很担心自己遭到欧洲各国的联合反击,因此他换上了一套伪善的面具,开始利用西方盟国的绥靖政策,实行起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而当时英法的领导人也同样遵循远交近攻的方针,与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苏联倒是想过要联合英法共同抗德,奈何英法不给力,为了自身利益,苏德也签订了一份《互不侵犯条约》。
在“远交”策略已经成功实施之后,希特勒开始了对邻近友邦的蚕食。先是向东灭亡了捷克、波兰;随后向西北攻破了丹麦、挪威;接下来是西南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没用多久,德国就吞占了大片土地,并对苏联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后来的事不用说想必大家也知道,苏联也没能躲过战争的侵袭,虽然苏联人民经过艰苦抗战打败了纳粹德国,但血的教训却永远留在了苏联人民的心中。
可见,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即使是在近现代的战争中,也仍然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后期,范雎也曾因妒忌贤能而害死白起,并因他推举的“恩人”有不当作为而受到诟病,但是瑕不掩瑜、过不抵功,范雎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就凭他帮秦国打下了强国的基础,指出了一条吞并六国、走上霸业的明路,就值得受到人们的敬仰。试问,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的计策,能够影响两千年后的世界格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