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怀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体目标之一: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实践支撑,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深入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1 技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思维潜能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特别感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动静结合、模拟演示等特点调动学生思维潜能,帮助学生获取、存储和建构知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课件视频,指导学生借助课件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积极体验,在体验中展开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课中展示《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视频,学生交流汇报感受,课后抒写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兴趣,体会到《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画面美。
2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生、光、电、色等多种功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形成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教学氛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化静为动,情境创设 适宜的情境是高效学习的载体。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关课文内容的动态课件,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内心世界,以情动人、怡情感人,学生就会主动、愉悦地参与语文学习。如在教学《跨越海峽的生命桥》一课时,笔者先播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台海一家亲、台海一家人的血脉亲情;在教学“骨髓的移植手术”时播放强烈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钱博士冒着生命危险为青年做手术的献身精神,更充分地体验到台海同胞的骨肉情怀,让学生在感动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优化训练,动画补白 有的知识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他们缺乏必要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仅凭教师干瘪的语言描述和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动画补白,优化学生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技巧。如在教学《月光曲》中皮鞋匠的联想时,播放动听的《月光曲》,并配以饱含激情的朗读感染学生,让学生细心体会,然后想象月光下海面上的不同景象。学生触景生情,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深刻的感受,学会了联想的写法。
拓展创新,课外链接 信息技术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链接古今史实,传递中外信息。以更高效的优势、更快捷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课件展示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色列总理拉宾分别登上长城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长城的温馨画面;课后让学生搜集更多《世界遗产名录》的资料,了解到更多的世界奇迹。
3 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
语文是学生个性差异表现最突出的学科之一。利用信息技术回归教育本源,培养学生的感知、表达以及想象等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
激发情感,增强感知能力 学习语文就是要深化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把握字里行间的点点情丝,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相互交流,形成共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中情感的体验,它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了学生对场景的感受、内心的体验。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视频,营造的悲哀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难点,有效地让学生在情感上迅速产生强烈的共鸣,渲染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突出了教学的效果。
加强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体感知与体验,又要重视学生的理性分析与表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拓展语言情境,想像语言情节,使内容得到延伸,情感获取升华,运用美的语言描绘美的形象,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笔者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凄惨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写下了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国挚语,如“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为中华的强大努力学习”“为洗去历史屈辱、弘扬人间正义而奋斗”等。
重视探究,培养想象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发生影响,想象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提出问题: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蜷缩在一个墙角里,怎样来暖和一下身子呢?课文写道:“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课文在“敢抽出一根暖和小手吗”和“终于抽出了一根”之间有很大的跳跃,笔者抓住了“终于抽出了一根”的结果,启发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小女孩的思想斗争过程。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合理。这样做,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可谓一举多得。
4 拓展德育视野,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文章表现出来的高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真善美的心灵,文章透析出来的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尊重他人、拾金不昧的美德,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人性的塑造是不言而喻的。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播放五壮士的壮举,让学生深刻体会五壮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体会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以及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无限忠诚。
在认识信息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优势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它的使用是否必须和恰当。课堂上或许都会犯下这样的毛病:用屏幕将需要学生重点朗读、感悟的语句或段落用电脑投影在大屏幕上,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此时的屏幕取代的是黑板和书本的功效。试想,是否真的有必要呢?这到底是显示技术的进步,还是防止学生的退化?学生放着如此与自己亲近的教材不读,睁圆了眼睛费力地看闪烁的屏幕上的文字,累吗?学生能怡然自得地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吗?完全为追求形式的使用,弃之不足惜。语文教育是涉及一个国家的精神、思想和人文底蕴的学科教育,它更多地注重在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学生,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因此,一定要用好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3]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51-54.
[4]唐江花.新课程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5]姜广平.新世纪语文教学视角前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