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马:低成本蛰伏车联网

2014-04-21 08:48刘晓芳
IT经理世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车厂马车广汽

刘晓芳

2010年一天,叶志华兴奋地踏上了飞往美国硅谷的飞机。此行,他是专门“去美国找人的”,当时美国最大的车联网公司的研发总监和他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希望能说服对方回国一起创业。

那一年,安吉星和丰田的GBOOK分别在华建立了车联网服务中心;还有一些车厂开始把车联网列入规划,这些让叶志华看到车联网的“时机到了”。

如今三年多过去了,这期间,小米手机和微信几乎是以一种卫星脱轨的速度,以及“石头缝里蹦出一个孙猴子”的姿态,一夜蹿红。然而,车联网仍处在“蚕蛹”的飞蛾前传,离蜕变的正传不知有几季的故事要讲。

蛰伏押宝

对于过去的三年多时间,叶志华用“蛰伏”来形容。虽然面上说“时机到了”,但是,以他沉稳的个性,应该属于那种在兔子出动之前,会先观测地形,精心设置好机关,才会放心“撒鹰”的创业者。

叶志华与几个合伙人共同创立了钛马车联网有限公司,团队主要由两拨人组成,一拨是来自美国车联网顶尖公司的技术专家;另一拨是做汽车行业信息化的专家,主要来自IBM公司。对于这样一群有IT背景的人,花如此长时间来筹备和蛰伏,风格可“一点也不IT”。

实际上,叶志华花了更长的时间在做车联网的观察家,“车联网是跨界的,对汽车相关行业会产生化学反应,经过近5年的沉淀应该出现比较清晰的图案”。按照预估,有了这个图案,他们再一步步倒推,以此制定战略,决定哪些能做,哪些不去做。

进入2014年,车联网行业发生了两大转折性事件,第一件事是谷歌和奥迪、通用、本田、现代汽车公司以及芯片制造商英伟达等共同组成“开放汽车联盟”,合作改造移动安卓系统,以便将其导入车载娱乐体系中。其实,谷歌还有一套神秘的所谓“投射模式”(Projected Mode)的车载智能手机系统,目前还未完全曝光。还有一件事则是苹果发布了基于车载的操作系统CarPlay,这是苹果头一次在硬件之外独立提供的一套软件,一旦应用可以将汽车与iOS的其他硬件设备进行相连。

业内普遍的声音认为,随着两大车载操作系统的面世,将彻底改变目前车联网由车厂主导的封闭格局。谷歌和苹果导入各自车载操作系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关键的是要将智能手机的生态链引入到汽车内,改造并主导车内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应用服务,带来的改变将是蚕食性的,具有深远意义的。

“首先它会把车厂各自不同标准的封闭体系变成开放的体系,其次,谷歌和苹果最终目的是成为智能汽车的中枢控制系统,这样一来,汽车很可能会变成手机一样成为一个纯粹的铁盒子。这意味着车厂将可能退守到硬件层面。”叶志华这样的分析当然是车厂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所谓的谷歌和苹果两大汽车阵营,其实大家的合作还只是试探性的,有限的,车厂都很挣扎。”

现在还很难断定局势会倾向于哪方面发展,但是,叶志华的逻辑是,“谁的地盘一定要先看清楚,未来车上的东西肯定不是我们的,我们要做车上没有,也就是云端的东西。”另外,他很早之前就认定开放是必然的趋势,“有些车厂觉得车联网是它们的私家花园,这是一个幻想,传统汽车供应链是把供应商拉进圈里,现在是要它们走出来。谷歌和苹果的行动是一次对汽车供应链标志性的突破,对于我们这些第三方开发商和服务商来说,也是一次借势,大家会相得益彰。”

近四年的蛰伏,也是一次押宝。大局势晴晦不明,小企业的生存时时刻刻都如履薄冰,每一次战略决策都是一次生死抉择。从这个意义上,叶志华他们是中国车联网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个缩影。他的宝押对了吗,现在还很难讲。

隐形生存

谷歌和苹果的正式进入拉开了车联网第二波的序幕。在此之前的几年中,中国车联网业浮浮沉沉,波云诡谲,似乎很快又要进入新一轮的大逃杀阶段。

在前一个阶段,中国车联网路径大概有两个分支,其一,车机硬件、软件加后台云服务中心模式;其二,手机APP应用加后台云服务中心模式。前者投入明显远多于后者,敢做这种尝试多半拥有一定的或前装或后装的用户资源,不过,车机对于用户体验无止境的追求,需要持续不断的高投入,如果没有及时稳定的回报,会把企业逐步拖入泥潭。

谷歌和苹果的“参战”对他们来讲,可能会是一个雪上加霜的事情。国内的车机厂商研发的操作系统大多不是基于WinCE,就是QNX,也有少数基于安卓系统,随着谷歌和苹果各自车载操作系统的发布,意味着这些厂商很多之前投入的研发成本会变成沉没成本。

手机APP应用加后台云服务中心模式相对轻巧,投入少,但是缺少硬件的助推,切入市场非常难,愿意买账的人少。而叶志华选择的正是第二种模式。

能获取来自车厂的客户资源是车联网厂商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对于钛马车联网来说,作为一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创业企业,要想获得车厂的青睐难上加难。这也注定钛马与广汽的合作一开始会走一种非典型性路径。

201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叶志华获取了一条关键信息:广汽内部在做一个规划,规划中提到,预计在2013年广州车展上推出一款全新的搭载车联网应用的自主汽车。叶志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他很快带领了一个核心小组前往广汽探路,但由于双方都缺乏足够信任基础,当时并没有签订正式协议。只有叶志华留下一句口头承诺,“这个项目他们一定会做,哪怕是自己先往里砸钱”。

叶志华觉得这是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随后,他组织了一个30人的团队,与广汽乘用车和广汽汽车研究院一起进行了长达18个月的研发工作,钛马车联网自己也大笔投入了1000万元。最终,在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广汽展台一共展示两台车,一台是辆概念车,另一台就是搭载了钛马研发的互联网汽车:传祺Ga3。

据介绍,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由广汽董事长直接做决策,因此方案相对务实,“不乱砸钱却很有效”,广汽方面只需要研发部门对车辆总线做改造,并对外搞一个开放接口。对广汽来说,这种方式没有额外成本,也不需要配置新的人力资源。叶志华认为,这条路径很聪明,不但战略高度有了,成本也节约了。

叶志华原来在IBM工作了10年,负责IBM中国汽车行业事业部,在他看来,IBM相当于一个启蒙导师的角色,启蒙阶段过后,就要进入了自己创造的阶段。于是“在IBM能干的都能干完了”的叶志华开始创业,用了5年的时间把一家白手起家的汽车行业软件公司做到细分市场的1/3,直到被用友公司收购。

他有一种典型的软件思路。创办汽车行业软件公司的时候,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4S店,当时最大的困扰是终端用户不来。尽管当时一些4S店也能做到极致服务:客户在未到达4S店之前,销售人员已经获知信息,等客户停好车还没关上门的瞬间,服务人员已经就位。但是这样的服务前提是客户必须进入到系统的围墙里面,围墙外面的主动服务则没办法展开。“车厂、4S店做了很多的管理流程,比如呼叫中心,CRM的网站也做了很多努力,一直缺少一个信息化手段,与客户深度的个性化服务连接不上。”

车联网可以服务到最终用户,管理的角度够了,但是服务的角度不够,这是他们创业的一个核心思路。基于这个思路,钛马车联网的主导产品是一套基于云端服务的软件平台,只要在手机端下载应用,通过一个盒子映射到车机上,在车上中控台就可以操作手机,获取应用和服务。

由于成本低廉,适用性又高,除了与广汽的合作外,钛马车联网也已经是多家企业包括安吉星、GBOOK的供应商。尽管如此,钛马车联网的生存境地仍然比较尴尬。因为几乎大部分合作,都是采用一种贴牌的供应商模式。也就是说,至今,钛马车联网仍然在隐性生存。

叶志华的狩猎方式安静、务实,从IT行业进入汽车领域,他似乎习惯适应了行业性时差,“IT与汽车不是谁颠覆谁,谁改造谁,而是相互融合,愿意一起走价值提升了,保守的企业就落后了。不是暴力性质,而是加速优胜劣汰的过程,带来颠覆式的结果。互联网思维企业改造汽车,是政治人物说的话,而不是商业人士应该说的,做实事好了。”

猜你喜欢
车厂马车广汽
17.5万元起售,广汽Honda e:NP1极湃1上市
要做有趣的SUV 广汽Honda致在ZR-V
马车与游船
马车
广汽AcuraRDX钛金暗夜限量版
广汽丰田赛那SIENNA
驾着马车去打仗
别忘了这位身陷囹圄的大佬 传奇经理人卡洛斯戈恩被捕背后的法日政治角力战
心战
法雷奥48V动力总成系统多种创新解决方案为车厂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