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富
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
■徐国富
我国的群众舞蹈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舞蹈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至今,每逢盛大节日,人们总是喜气洋洋,载歌载舞。腰鼓舞、秧歌舞、龙灯舞、狮子舞、荡湖船等,其参加人数之多、场面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这些舞蹈虽然是自娱自乐的性质,却表明了舞蹈是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理论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许多专家对舞蹈艺术的规律、特点,以及舞蹈美学方面的研究,有了较为深刻的理性认识。笔者认为应对群众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及实用价值作出正确的估价。
人们一谈起舞蹈就会自然地联想到美,把美看成是舞蹈的天然属性。观众到剧场欣赏舞蹈,是要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舞蹈演员表演时,他本人所经历的也是一种美感的抒发。
好的舞蹈令人陶醉,不管是欣赏者还是表演者,无不陶醉在舞蹈美之中。因此,美是舞蹈的第一要素。它必须讲求美,以美的动作,美的线条,美的造型,美的画面,美的旋律,美的服装,创造美的形象,表现美的情操和美的生活,从而去触动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的意志,陶冶人们的情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什么是舞蹈美?舞蹈美从何而来?舞蹈美的特殊性在哪里?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必须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以及与其它艺术美的区别。
(一)舞蹈美来自生活。舞蹈是动的艺术,舞蹈的动作,是编舞者从日常生活中对(社会)人的动作或人的动律进行挖掘、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因此,舞蹈美和其它艺术美一样,都来自生活,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集中表现。
(二)舞蹈美主要是人体的形式美。舞蹈既然是人体的艺术,是人体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中活动的产物,那末,舞蹈美就应是以人体美为主要内容的形式美。
(三)舞蹈美和其他艺术美的区别是;它可以直接观照到人的自身,使之在对自己本质力量的确信中产生美感。
人们都知道,文学通过语言塑造形象,美术通过色彩线条塑造形象,音乐则通过音符、旋律塑造形象,而舞蹈的表现手段则是人体自身。在这里,舞蹈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从直观上看都是人。它不仅能充分地表现人体的美,同时又可以从舞蹈中直接观照到人的自身,使之在对自己本质力量的确信中产生美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这就是舞蹈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区别。
每一门艺术都有一定的观众面。过去,妇女喜爱越剧,中老年人欣赏京剧,舞蹈的观众则青年人占较大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格局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在,舞蹈不单单受青年人的欢迎,许多白发苍苍,年过花甲的老年人竟也迷上了“广场舞”了。这群体中有职工,知识分子,离退休老干部。“广场舞”在全国形成了一种“热潮”,大有代替传统的适合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的练功十八法、太极拳、气功等项目之势。这现象是何原因呢?原因在于它既适应了中老年人“焕发童心”的心理特点,又避免了原来锻练方法的单调、枯燥和乏味之感。同时它又和传统的锻练方法有“异曲同工"之效。它能在全国形成一种“热”,就因为它的的确确还具有许多的实用价值。
(一)舞蹈训练可增强体质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由于舞蹈训练有一定的运动量,训练使人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人的肺活量,从而起到了中医学和气功学中“吐故纳新”之功效。参加舞蹈训练的人,训练后感到轻松飘逸、精力充沛,食欲增加、御寒力强,不易感冒。由此可见,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人的体质。
(二)舞蹈训练能提高劳动技能
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操作是被动型的人体运动,容易产生单调乏味和厌倦之感。而舞蹈训练中的人体运动则是由于人的内心冲动欲望刺激所产生的,所以是“主动型”的人体运动。舞蹈从劳动中摄取而来的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就显得轻松、自然、敏捷。由于平时的训炼,舞者内心的节奏已固定、娴熟,在实际操作时即使无音乐伴奏,都能习惯成自然有条不紊的、十分熟练地完成既定的动作。因此说,舞蹈训练能提高人的劳动技能。
(三)舞蹈训练有利于智力开发
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塑造舞蹈艺术形象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说:“舞蹈比所有艺术都优越的手段,就是它可用全部的血管和每一根神经和全部的智慧去舞蹈。在这一点上,我是最羡慕舞蹈的”。因此说,舞蹈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舞蹈演员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是体力和智力均得到健全发展的 “双向型”人才。手脑并用的舞蹈艺术更利于人的智力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尝试用音乐和舞蹈训练为主课,对弱智儿童实行“舞蹈化”教育。结果发现,接受训练的弱智儿童(白痴)逐渐产生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舞蹈训练有利于智力发展。
(一)学习舞蹈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舞蹈“导于情、崇于德。”强调“美”和“善”的统一。当然,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内容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什么样的舞蹈标志着什么样的文明程度,不同的舞蹈对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同的(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健康的舞蹈能增长人的知识,提高人的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好的舞蹈,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例如:舞剧《盗仙草》选自戏曲剧本《白蛇传》一折改编而成,《宝莲灯》、《凤鸣岐山》、《画皮》是根据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创作的,舞剧《魂》则是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为蓝本的,《春江花月夜》则是根据“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创作的,其中包含着诗歌、戏剧、小说等多方面的知识学问。无疑,学习这些舞蹈,“寓教于乐”,演员与观众都会得益非浅。
(二)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
作为一个好演员跳好一个舞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经过刻苦地训练是不能胜任的。人们都羡慕舞蹈演员身材苗条、形体挺拔、风度潇洒、舞姿翩翩,这些气质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无数次循环往复练就的,所谓:“不得一身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台上三分钟,台下千日功”充分阐明了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群众舞蹈事业的最大特点是:演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用业余时间去从事这项工作。按照价值观点的基本原理来看,排好了的舞蹈中同样凝聚着人类无差别的一般劳动。他们的演出无收入,尽管这种劳动有价值却无报酬,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正体现了列宁同志提出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奉献精神。由此可见,学习舞蹈既可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又可培养人的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无疑,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是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艺术样式,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