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32例临床观察*

2014-04-19 08:45李兰媛
天津中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针药顽固性中医药大学

李兰媛,赵 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93)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32例临床观察*

李兰媛,赵 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天津 300193)

顽固性呃逆;针药并用;脑卒中

脑卒中后脑的调节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脊髓的传导及反射功能异常,膈神经兴奋而致膈肌痉挛,临床表现为呃逆;或脑卒中合并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后胃黏膜受刺激,兴奋沿反射孤传递引起呃逆;或脑卒中合并电解质紊乱致膈肌兴奋性增高引起呃逆[1-2]。脑卒中后呃逆多为持续性,且较为顽固,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睡眠和呼吸调节,而且影响脑卒中的预后。针刺作为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所在[3-4]。应用国际公认的随机对照试验科学的评价中医针灸的临床疗效是目前中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笔者通过临床试验发现用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出现的顽固性呃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来自2012年6月—2013年8月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患者总数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脑梗死者84例,脑出血者6例。患者为脑卒中后出现持续或间断呃逆3天以上,影响正常进食、睡眠,进而出现烦躁不安、两胁疼痛,经腹部按摩、饮温开水及刺激咽后壁等无效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最大79岁,年龄最小51岁,平均年龄(63.71±7.49)岁,病程(9.50±2.38)d,治疗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49岁,平均年龄(64.25±6.87)岁,病程(9.38±2.21)d,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经t检验各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经卡方检验各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分布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2010)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

在维持脑卒中常规治疗前提下,将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针药并用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45例,分别进行治疗。

2.1 针药并用治疗组 针刺处方及操作: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脾俞、胃俞、翳风、攒竹。患者仰卧位先针刺双侧足三里,施提插泻法使针感下传到足背;次针双侧内关,施提插捻转泻法使针感达手指尖;再针中脘、双侧翳风、双侧攒竹,施小幅度捻转使局部产生酸胀感。留针20 min。出针后侧卧位斜刺双侧膈俞、脾俞、胃俞,针尖向脊柱方向施捻转补法,使局部出现酸胀感,留针20min。每日针刺1次。

中药处方及服法:丁香5 g,柿蒂10 g,党参15 g,吴茱萸5 g,白芍20 g,甘草10 g,生姜4片,大枣4枚。水煎300 mL,分4~6次频服,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可鼻饲。每日1剂。

2.2 西药对照组 根据中华医学会推荐的《临床诊疗指南》西药处方:氟浱啶醇5 mg,口服3次/日,胃复安10 mg,口服,每日3次。

以上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7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5]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痊愈:呃逆完全停止,饮食、精神恢复正常。随访1周无复发。显效:呃逆偶发,不影响进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随访1周无加重。好转:呃逆时有发生,饮食、精神有所好转。随访1周时有发作。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3.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见表1,χ2= 4.135,P<0.05,说明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例

4 讨论

脑卒中后合并顽固性呃逆,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6]。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由迷走神经、膈神经、交感神经、膈肌与呼吸辅助肌等共同参与的神经肌肉反射动作,这种神经反射在一定程度上又受中枢神经的影响。胃复安为多巴胺第2受体拮抗剂,具有松弛平滑肌痉挛作用,氟浱啶醇为抗精神病药,小剂量使用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胃复安和氟浱啶醇是临床治疗呃逆的西药常规药物,但胃复安可能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氟浱啶醇可能出现肌紧张,且停药后,症状复发明显。而针灸、中药无毒副作用,不会加重患者已有病情,且停药后症状不易复发[7]。

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针药并用治疗的案例,唐代孙思邈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只有针药并用才是“良医”的观点。现代石学敏院士也指出[8]:以药辅针则十二经气血和,以针辅药则脏腑功能调匀,针药合用,则经络脏腑如被甘霖而无虞矣。笔者虽与“良医”的水平相去甚远,但本研究的内容却充分说明针药并用确实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是由于寒、热、痰、食、瘀等诸邪致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此病[9-10]。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方中足三里、中脘和胃降逆,内关,镇静安神、理气降逆、具有治疗膈肌痉挛之效[11],膈俞、脾俞、胃俞利膈止呃,翳风、攒竹为治疗呃逆经验穴。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1)要掌握针刺顺序和针感,针感是疗效的关键。2)翳风穴处有迷走神经经过,迷走神经同时支配心脏搏动,为防止发生意外情况,针刺后应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且监测患者心率。

本研究所用中药处方由以下3个方剂加减组成:丁香柿蒂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丁香柿蒂汤是治疗呃逆的传统经验方。芍药甘草汤乃《伤寒论》治汗后变证方,临床常用于治疗腹痛,取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之意[12],据现代药理研究,芍药甘草汤可缓解横纹肌、平滑肌痉挛,有解痉镇痛作用。有学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味,并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显著[13]。患者呃逆日久伴倦怠乏力,手足不温,呃声低弱无力,吴茱萸汤本是治疗呕吐之方,具有温阳益气之功[14],中医学认为,呕吐是由胃气上逆所致,呃逆亦由胃气上逆而致膈间气机不利所致,故加入此方。三方组合加减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左 毅.顽固性呃逆的治疗的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6):2591-2592.

[2]刘 泰,何乾超,蔡 伦.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机制、病因及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2011,28(1):182-184.

[3]赵晓峰.针刺治疗脑卒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思路与方法[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3):223-225.

[4]王海泉,孟迎春.中风后针灸治疗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57-59.

[5]宓轶群,陈 一.针灸为主治疗呃逆274例[J].上海针灸杂志, 2000,19(1):301.

[6]王 辉.呃逆与脑血管病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11):1576-1568.

[7]唐胜修,王小莲,刘 辛,等.针灸治疗呃逆现状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9):70-72.

[8]石学敏.石学敏临证实验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9]曾 金.中枢顽固性呃逆的病因及其治疗进展[J].2008,14(3):365-367.

[10]李鸿友,杨文犀.毫针针刺治疗呃逆的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 2011,28(1):66.

[11]徐杰民.贾树才.耳压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体会[J].天津中医药,1997,14(4):176.

[12]王 虹.浅析《伤寒论》中甘草之运用[J].天津中医药,2003,20(2): 49-50.

[13]李成立.针药并用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体会[J].天津中医药,1998,15(5):235.

[14]白 静.理气升提治疗呃逆19例临床体会[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2):87.

R245

:A

:1672-1519(2014)04-0220-02

2013-11-30)

(本文编辑:张震之,马 英)

10.11656/j.issn.1672-1519.2014.04.0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JDZX201245)。

李兰媛(1970-),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赵 红,E-mail:duanzhaoshan@126.com。

猜你喜欢
针药顽固性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