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海瑞为什么穷?

2014-04-18 02:04洪振快
新民周刊 2014年14期
关键词:淳安海瑞知县

洪振快

穷是清官最好的名片

清官,即清廉之官,但清廉比较抽象,就人们的感受来说,生活上的贫穷似乎更有说服力。海瑞死的时候,在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工作的同事王用汲到他的家里,翻箱倒柜,仅找到十几两银子。办丧事的费用都得朋友们凑份子,可见他的确是穷,穷得让人肃然起敬。

海瑞的同事中有一位姓陈的御史(相当于纪委的处级干部)。陈御史经常让差役拿着“红票”到市场上去买米,只付市场价的一半。这种做法当时很普遍,并不是陈御史一个人这样干,老百姓对此是敢怒而不敢言。有一回差役去买米,刚好这个米店的经纪(经理)家里有个见过点世面的何秀才,何秀才认为这不合理,便拿了“红票”到都察院击鼓告状。海瑞得到状纸后勃然大怒,想加倍处罚陈御史,刹刹这种歪风。由于都察院的御史同事们恳切求情,陈御史终于免受处罚。但是海瑞却采取了另一种惩罚方式:先是把拿“红票”买米的差役打三十大板,革去其当差的资格,再把他枷号在陈御史办公的衙门前,以羞辱陈御史。陈御史因此名声不好,他对海瑞自然也是恨之入骨。到了海瑞死的时候,陈御史看到海瑞家如此清贫,实在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见刚峰受用之清苦,有寒士所不能堪者”),于是说:“我不再怨恨他了。”(“回吾怨恨之心矣”)海瑞的“清苦”终于感动了原来对他恨之入骨的陈御史,可见就清官来说,没有什么比他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了。穷是清官最好的名片。

海瑞为什么穷?按照吴思先生《潜规则》一书的解释,这主要是明代的低工资制度惹的祸。清官不受外财,守着一份死工资过日子,而工资又低,那就只能穷了,这很好理解。进一步推论,因为穷,收入不够用,只好去贪污受贿,因此低工资制度成了明代官员“当贪官的理由”,这也似乎符合逻辑。但是,这个观点却是不能轻易相信的。

海瑞(1514—1587)作为政治明星的高调出场,始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出任浙江淳安知县一职,这时海瑞已经45岁。淳安任上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买肉事件,研究者历来将它作为海瑞贫穷的依据:“在浙江淳安当知县的时候,穷得要靠自己种菜自给,当然更舍不得吃肉。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买了二斤肉,这条消息居然传到了总督胡宗宪耳朵里。第二天,总督发布新闻说:‘昨天听说海县长给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潜规则·当贪官的理由》)此事见于《明史》记载,似乎没有理由怀疑它的历史真实性。问题是,海瑞是不是真的穷得买不起两斤肉呢?

当时买两斤肉需要多少钱?根据海瑞自己的说法,“猪肉二十五斤,价银五钱四分。”也就是说买25斤猪肉需要0.54两银子,一斤为 0.0216 两,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就是14元,和现在的肉价差不多。由于海瑞可能是回民(因为有人认为海瑞的曾祖父海答儿可能是回民),我们假定他买的那两斤肉是牛肉。当时牛肉的售价,“大羹牛肉二斤,价银四分正”,每斤也就是13元。海瑞会穷到付不起26元买2斤牛肉给母亲过生日吗?

明代官员的正式工资不高。按照朱元璋时代确定的工资标准,七品知县的年薪是90石大米,相当于现在的4万块钱,月薪只有3 000多元。由于后来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并不是全额的大米,还有折色,实际领到手的是12石大米、27.49两银子、360贯钞。这360贯钞,名义上顶了36石大米(10贯钞折俸1石),但是较起真来,由于钞法不行,货币严重贬值,这笔钱在市场上未必能买到两石大米。这样计算起来,实际工资只有53石大米(27.49两银子按万历前期的米价每石0.7两来算,可购米39石),不到现在的2.5万元,月薪只有2000元。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的确不高,但似乎不至于买不起二十几块钱的两斤肉。

海瑞除了国家发放的工资之外,还有一些收入。海瑞老家有一些田产,据黄仁宇先生估计,总共是40亩光景。40亩地租给别人耕种,地租一般是收获量的一半,明代的海南(当时的广东琼州府)能够种双季稻(还有可能种三季稻),按道理一亩地每年收一石米的地租总会有的,这意味着海瑞一家每年还有二三十两银子的收入。

海瑞的家庭,我们假设情况和2006年年底播映的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所呈现的情况一样,是海瑞夫妻两人,和老母海太夫人及一个女儿,一家四口,三个成人一个小孩。这样的一家人一年需要多少花费呢?

家庭基本花费不外吃穿住行等项。先说吃。食物的消费量遵循生理规律。按照明清时人的说法,成人一天需要吃1升米,一年需要3.6石米。小孩的食量大概是成人的一半。海瑞的工资里有实发的12石米,已经基本上满足三个大人一个小孩的口粮需要了。海瑞的工资除米之外还有大约30两银子,如果海瑞的家庭情况真的像《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所呈现的那样,海瑞是不可能买不起两斤肉的。

海瑞在淳安知县任上还享有一项重要的政府提供的福利,这就是住宅。帝国的官衙格局和北京的紫禁城一样,在理论上各级官衙就是紫禁城的翻版,只是规模不同而已。淳安县衙建筑布局的图样还保存在著名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所收藏的嘉靖三年(1524年)版的《淳安县志》里面。从图中可以看到,中轴线的最北端的“知县宅”便是县令海瑞一家的住宅,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相当宽敞。院落与前面办公事的大堂之间有一道门,人们所谓的“走后门”,就是指绕过正堂,通过这道门,进入知县的私宅。知县住宅的装修和家具,所有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在这样大的院落里,如果海瑞对欣赏花草没有兴趣,当然可以把花坛和空地整出来种菜种瓜。南方气候温暖,随便扔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所以他不怎么需要到菜市场上去买菜。事实上,许多与海瑞同时代的人都有过海瑞“种菜自给”的做法。有些材料甚至还说,海瑞不仅在衙门空地里种菜,还种稻种麦子,县衙成了试验田。

解决了吃和住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剩下的便只有穿和行了。当了官之后出行有经费和驿站,不需要自己掏钱。关于穿,当时的绢一匹不过值0.7两银子,和一石米的价钱差不多,布一匹则只值一石米价的20%。在穿的问题上,海瑞的确是很马虎。嘉靖四十年(1561年)冬天,海瑞到北京听候吏部考核,去拜见原来的福建教育系统老领导(学政)、现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吏部侍郎)朱镇山的时候,朱部长看他在寒冷的冬天里还穿着一件丝质的破袍子,就说你即便是穷,也不至于穷得连一件官服也置办不起吧!海瑞听了,便去置办了一件用黄石绢做的衣服。

无须再去仔细考证海瑞一家四口人一年需花多少银子了。《红楼梦》里的刘姥姥一家,有刘姥姥和她的女儿、女婿及两个孙辈孩子,刘姥姥说贾府吃一顿螃蟹花了二十几两银子,“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如果以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间作为刘姥姥生活的时代,那么曹雪芹写《红楼梦》的乾隆时代银子已经比海瑞在淳安当知县的时候贬值得多了,两相比较,海瑞一家的收入似乎比已经过上小康生活的刘姥姥一家还要多。

海瑞当年生活的淳安虽然比较偏僻,但属于江浙一带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水平比较高的地区。这个地区的生活费用,有不少研究可以证明。有几位学者曾推算过清代江南人的年生活费支出,大致是:1、每年每户(以一家五口计)日常生活所需口粮为15石到18石(以常年米价1石值银1两为准,约需银15两到18两);2、副食(包括油盐荤菜蔬之类),全年每户支出约需银7两;3、 全年每家用布支出约需银3两;4.、燃料每年支出约需银3两。这样,全年生活费支出约为30两银子光景。从专业的研究结果看,《红楼梦》里刘姥姥说的话大致是可信的。而海瑞任淳安知县的时候米价又相对便宜(买一石米可能不到0. 7两银子),银子的购买力比较强,因此可以说海瑞一家的生活并不困难,甚至已超过小康水平,根本就不会买不起两斤肉。那么,海瑞的穷是不是真的?

海瑞的私生活

海瑞的穷可能是真的,但原因不能简单地说是工资低,而是另有原因。

海瑞4岁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海瑞家是三代单传,所以家庭关系比较简单。但是,海瑞的妻妾问题却显得迷雾重重,异常复杂。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说海瑞“曾经结过三次婚,又有两个小妾”。这个说法为许多著作所继承,比如易中天的《品人录》。以黄仁宇先生历史学家的素养,“三妻两妾”之说自然是有根据的,依据是海瑞的同乡、侄女婿梁云龙所写的《海忠介公行状》。但是,同样是这篇文章,也提到了有人说海瑞娶过六七次妻妾,甚至以此认为海瑞在这一点上“认真太过”——意思大概是有点花心了。另外,攻击海瑞的人还有“九娶”的说法,并说海瑞自己年纪很大了(“瑞已耄”),还娶很年轻的女孩子(“妻方艾”)做小老婆。根据《万历十五年》的说法,我们不妨认为黄仁宇先生是相信“五娶说”的。而“六娶七娶说”和“九娶说”有没有依据呢?从可靠的史料来看,海瑞先后有三位夫人,又至少纳过三个小妾,因此至少“六娶说”是完全成立的。

海瑞的第一位夫人姓许,两人什么时候结的婚不清楚,能够知道的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海瑞33岁的时候,许夫人被海瑞休了。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被休弃是莫大的羞耻。何况这时候已经育有两个女儿,让一个女人离开自己生养的女儿必然也是莫大的痛苦。而且,似乎许夫人还在经济上吃了亏,为此,她还告过海瑞。

许夫人到底是因什么原因被休,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从“以大故所出妇许氏”的提法来看,许夫人似乎有过什么大差错。但是所谓的“大故”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是没有生男孩,海家无后,这是比较靠谱的理由。是否如此无从查考。但是许夫人年纪尚轻,生育问题似乎不是理由。

另一种原因,或许正如许多人所猜测的那样,可能是她与海瑞的母亲海太夫人之间的婆媳矛盾。这样的事,在著名的汉代长诗《孔雀东南飞》中有过详细的描述。问题在于,许夫人如同不幸的刘兰芝,海瑞是不是也有焦仲卿那样的感情?历史材料显示,海瑞并不是焦仲卿,他是个著名的孝子,他永远是无条件地站在母亲这一边的。这就决定了海家的媳妇不好当。

海瑞和许夫人离异之后,又娶了潘氏夫人。但是,潘夫人到海家之后不到一个月又被休弃,休弃的理由不得而知。

接着海瑞又娶了王氏夫人。王夫人比较争气,在海瑞到达淳安之前两年为海瑞生了个儿子,名叫中砥。海瑞到淳安任上之后的当年,王夫人又为海瑞生了个儿子,取名中亮。王夫人还生了个女儿,不过什么时候生的不太清楚。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月,海瑞被调到北京户部(类似现在的财政部)工作,海太夫人不喜欢到寒冷的北方去生活,海瑞没有办法,只好让王夫人携二男三女服侍海太夫人从海瑞在江西兴国知县的任上南归,而海瑞则带了两个仆人北上任职,这一年海瑞51岁。于此可知,当年海瑞任淳安知县的时候,他身边至少已有两个已经十几岁的女儿和两个年幼的儿子。

王夫人于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二十四日晚上去世,据海瑞说是生病去世的,但也有人说是自杀的,《万历十五年》说王夫人“于1569年在极为可疑的情况下死去”(1569年的说法有误)。在王夫人去世前11天,海瑞的妾韩氏上吊自杀。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使海瑞的家庭生活变得扑朔迷离。韩氏为何自杀?王夫人到底因何而死?这些事已经成了历史之谜,但海瑞在官场上却有了非常不好的名声。这时候的海瑞在南京任正四品的通政司右通政之职,他是半年多前才到南京来的。那么,海瑞纳韩氏为妾可能是在北京,也可能是到南京之后的事,无论哪种情况,韩氏跟随海瑞的时间都不算长。

必须交代的一件事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月海瑞因为上了震惊朝野的尖锐批评嘉靖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治安疏》而在次年二月下狱,两个儿子就在这一年死了,一个11岁,一个9岁,而海瑞已经52岁了。可以想见,这个打击对海家来说会是怎样的致命情形。妻死妾亡,海瑞的心态如何呢?据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件透露,海瑞说自己“每一思及,百念灰矣”,可见他未必是人们想象的那种无情之人,对妻妾也不是没有感情。而酿成这样的家庭悲剧,不由得不让人想到已近80岁高龄的海太夫人。

海瑞还有一妾姓邱,史料中只说她为晚年的海瑞生了一个儿子,但长到3岁就夭折了。

海瑞于隆庆四年(1570年)四月申请退休,获准后离开南京回家乡琼山闲居,从此离开官场15年,直到万历十三年(1585年)正月海瑞已经72岁时才重新回到官场,先后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及南京右都御史之职。邱氏什么时候所纳史无明文,或许是海瑞在家乡时所纳,但万历十五年十月十四日海瑞死的时候有“二媵四仆”。媵是侧室,也就是小妾。这二妾中有一个可能是邱氏,另一个则可能是重回南京后所纳(因韩氏已死)。当然,也不排除这二妾中邱氏不在内的可能。假定这二妾一个是邱氏,一个便是政敌攻击海瑞时所说“瑞已耄,而妻方艾”的那个年纪“方艾”的女孩,那么海瑞也已经有过三个小妾,这样“六娶说”就不是高估,而是有确切证据的最低估计。

海瑞已经70多岁了,头发已白,在这样的年龄纳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为妾,虽然这在帝国时代不算是什么稀奇事,但毕竟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政敌以此来责备海瑞,即使是那些为他辩护的人,对此也只好避而不谈。海瑞身边至少已有一妾,他还要纳一个十来岁的女孩为妾的正当理由是什么呢?也许是传宗接代,可是海瑞已经70多岁了,这理由似乎很难成立。本来这些事只是海瑞个人的私事,他人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三四百年之后的我们更没有必要重提这些陈芝麻烂谷子。但是这涉及海瑞贫穷的原因问题,因此是不能回避的。要知道,纳妾是要花钱的,这钱从哪里来?娶妾要有经济基础,不仅娶的时候要花钱,进门后的用度也要花钱,海瑞有这样的经济基础吗?

明代纳妾的成本如何呢?在明代,如果要赎买一个色艺俱佳的名妓为妾,通常需支付千两白银的身价。明末的那些秦淮名妓,恐怕还不止这个价。一般的情形,如《金瓶梅》告诉我们的,收婢女为妾约需50两,如果是讨一个妾,就要百两以上,一般需要300两银子。这是明代的数据,清代的情况类似。比如,康熙年间在苏州买妾的价格,少的在70两至140两,多的需450两(康熙四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三日王鸿绪奏折)。而在晚清同治、光绪年间,名士李慈铭在自己的日记(《越缦堂日记》)里面详细记下了自己三次娶妾的花费:1、同治四年(1865年),娶歌女张珊,银400圆,犒使16圆;2、光绪四年(1878年),买席氏130两,另付媒婆赏钱、道喜钱等项,共费银134.6两、钱60000文(当时京钱16 250文约值银1两);3、光绪十三年(1887年),纳王氏,180两。可见当时娶妾至少得花一百多两银子。从总的情况看,海瑞用在娶妾上的费用不会少,三次可能需要三四百两银子。这对只有有限的法定工资的海瑞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与他的生活贫困不能说没有关系。要知道,按照法定的工资标准,这些费用够一个七品知县十年的工资了。

(摘自《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中信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标题为编辑另加)

猜你喜欢
淳安海瑞知县
“海瑞定理Ⅰ”的历史性反思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渔舟唱晚
走进淳安,去游千岛之湖
没头脑
青石碑
论海瑞的“廉名”传播及历史启示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Location Scale Family
Preparation of WC@TiO2 Core-shell Nanocomposite andIts Electrocatalytic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