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坚芳
童谣亦称儿歌,是指在儿童中间长期流播、广泛传唱的一种韵语体式的口头短歌。有的是儿童自编自唱的,有的则是成年人观察儿童生活、模仿儿童心理所创作的。童谣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形式短小,语言单纯、童趣盎然、富有节奏美感。课余闲暇,常常能看到孩子们手捧精美的《童谣300首》、《童谣童画》……孩子们那如痴如醉的模样引人浮想联翩,让人自然地联想到童画。童画即儿童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有着天真、稚拙、质朴的特点。“童谣童画”创作教学就是让学生感悟童谣画童画,在学生赏析童谣的过程中,借着所选用的童谣鲜明的意象,给予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唤起学生自己的艺术联想和想象,并把童谣中生动的意象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在美术教师多种创作方法的引导下,创作出精彩的童画作品。
一、在童谣里寻找“趣味点”
将童谣从词、句、篇这三个角度来深入感知,并且分开解读,通过“读——思——找”这样三个步骤来进行分解童谣,重点是“找”。以童谣《会走的花》:“哗哗哗,下雨啦,起来一群小娃娃。红的伞,绿的伞,路上开满会走的花。”为例,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从童谣中读到了哪些形象、事物、情节、故事?
(一)找元素:发现——提取
可以找到的词有:雨,娃娃,伞,路,花。
可以找到的句有:哗哗哗;下雨啦;路上开满会走的花。
可以找到的整篇的意思是:下雨啦,路上有很多撑着伞的人。
(二)找情景:感悟——想象
童谣的内容丰富有趣,短小精悍的语言中蕴含着许多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童谣,说一说感悟,并且进行情节的想象。比如上述童谣中,就可以联想到下雨天人们在雨中疾走的情景,伞很多很多的情景;水花像小娃娃一样飞溅的情景。
(三)找故事:发散——联想
童谣的想象丰富,有些童谣虽然字里行间里没有直接写出故事,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童谣中蕴含的故事。比如上述童谣,就可以联想出孩子们在雨中互相帮助的故事,雨中玩水的故事,雨中嬉戏的故事等等。
二、借“趣味点”进行“巧构思”
把在童谣中找到的去趣味点,比如元素、情景或故事聚集到一起,摆在一起,统筹设计,整体构思,形成一个创作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定点”和“创想”两种方法展开巧妙的构思。
(一)“定点”构思
“定点”构思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点”进行创作的构思,这个点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兴趣点”,也可以是童谣中有创意的“创意点”。
1、按“兴趣点”构思。“童谣”中的兴趣点,就是指儿童感兴趣的地方。可以从找到的元素、情景或者故事中去确定,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就确定以什么点进行构思。再拿童谣《会走的花》举例,有些学生对“伞”感兴趣,有些学生对“雨中的故事”感兴趣,有些学生对“雨点飞溅的情景”感兴趣,这样就可以确定不同的兴趣点,构思的画面也就各不相同了。
2、按“创意点”构思。“童谣”中的创意点,就是童谣中描绘得比较有特色、有创意的地方。创意点,需要反复诵读,并且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有所体会。确定创意点,就相当于确定了整个作品的全新构思。比如童谣《荡秋千》中,傻大妞的一悠、二悠、三悠,就比较有创意,由此构思的作品也定会充满创意。
(二)“创想”构思
“创想”构思指的是通过有创意的想象,构思创作,通过创意想象形成有特点的、有个性的画面。当我们把头脑里的灵光乍现和幻想付诸实践变成真实的作品,这个过程是非常令人愉悦的。
1、元素多悟。就是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内心情感去感悟所要表现的那个“元素”,对一个“元素”感悟出不同的意象来。比如对“雨”这个元素,先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意象中的雨,因为个性、生活经历等的不同,他们对“雨”的感悟就各不相同,因而创作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情景。
2、情景扩展。对“情景”的扩展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感受。如“哗哗哗;下雨啦!”这个句子,首先请学生讨论下雨时候的场景,有趣的雨中画面,雨中的景物等等,并注进自己真挚的情感,然后再开始感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寻找到自己欣赏的意境。
3、故事延伸。是指针对学生对童谣的故事性比较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通过大胆的想象,延伸故事的情节,深入想象到很丰富的画面。这样的构思不但新奇有趣,而且作品也极其丰富。
(三)“表现”构思
在仔细品读童谣的基础上,既要让学生带着想象从童谣里走出来,又要让学生带着想象把整首童谣的意境画出来,还要让学生带着新思路把童谣的意思进行全新的改变,从而使创作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构图更加多样,颜色更加多彩。那么用怎么样的方式方法表现自己的构思,进行组织和表现画面,创造作品的形式美,是在构思之后的重要环节。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以下几种创作形式,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1、拼贴画,呈现简约大气。拼贴方式可以使人轻松地关注要点。拼贴方式过滤了繁杂的思绪,沉淀了丰盈的内涵,为微妙的精神建构出纯净的形式。
2、刮蜡画,展现单纯精致。用刮画纸进行刮画创作,材料简单,创新方法。学生画得单纯愉快,同时作品又不失精致。
3、蜡彩画,体现童趣童心。通过用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结合的方式,表现画面,凸显蜡彩的自由趣味,体现童心童真,美妙无限。
4、构成设计。也就是练习点、线、面的组合。对学生讲点、线、面,虽然显得空洞化和概念化,但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于童谣绘画创作中,对它的运用表达及处理的不同效果,将体现出不同学生不同的审美倾向及素养。对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了点、线、面的构成组合方式,就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运用童谣中提取的元素,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5、意象表现。是指根据童谣中提取的某些元素,进行意象画的构思。意象画的重点不是画面的内容表现,而是画面的“意”。
冈布里奇曾说“一个人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带着孩子们欣赏那些有着悠久历史、蕴含了丰富文化的童谣,尤其是那些已经展现在我们教材中的“经典”童谣作品,我们更要将它们好好利用起来,引领着孩子们探究童谣,解构童谣,体验绘画创作的各种乐趣,发展思维,创造出精彩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胡明哲 《视觉语言基础研究》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10年第3期
[2]科汉·盖纳著 尹少淳译编 《美术,另一种语言》
(嘉兴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浙江嘉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