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琴 安徽芜湖人。
1995年6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专业,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芜湖书画院专职书画家。
第二届兰亭奖一等奖
第六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
首届全国扇面书法展二等奖
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三等奖
首届全国青年展获奖并获探索奖提名
2000年12月出版散文集《六月无痕》,荣获第五届安徽文学奖;
2003年2月出版散文集《让我慢慢地靠近你》,荣获安徽省政府文学奖;
2004年元月出版书画集《云为诗留》;
2006年1月出版散文集《蓝》;
2010年出版书画集《且听风吟》;
2012年5月出版散文集《弦情岁月》。
认识韦斯琴是在省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记不得是哪一天,我从饭厅往外走,快走近电梯间,我们的眼光相遇了。我的眼睛倏然一亮,她的书卷气一下吸引了我,我的心湖里仿佛荡漾一泓碧水,亭亭玉立着一枝荷莲,清香含蓄淡雅。就在这时,她对我微微一笑,你是石楠老师吧,我很早就读过你的书。你叫什么名字呀?她说了她的名字。她的名字跟她人一样的美,听说过这个名字,说她的书法绘画都不错,可没想到她还是芜湖推选出来的作家代表。短暂的相聚,我想了解她,便向她索要墨宝,她爽快地答应了。
会散了,她就走出了我的视野。生活中常常会是这样的,在某个活动上相识了,说了一些话,随着风流云散,许下的诺言,大多数的时候,是当不得真的,有的只是逢场作戏。若真的把他人每一句话当是真的,有时候,会要感到失望的。可我回家后的第五天,就收到了她寄来的快递。拆开快递,最先出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本书,蓝色的封面,书名就叫《蓝》。是她的散文集。夹在书中的是她给我写的一幅联。我将书联展开在写字台上。她写的是行草,像她人一样清雅秀丽。我喜欢这样的字。从字里,有时能看出写字人的心性。但我觉得,一个人的文章更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泉,我翻看起她的《蓝》来。《蓝》里插了她的一组照片,红裙子像朝霞那样艳丽,她像洛水上的仙子,不只给我以美的震撼,更有她那特有的气韵,她天生就是画上的人啊。除了照片,还插有数十幅她的书画作品。有她著名的小楷。还有行书、草书。形式多样,条幅,对联,扇面,小品,五彩缤纷。她的工笔画相当耐看呢。让这本书很好看。但要走进一个人的心灵,捷径是走进她的文字。很多爱文学人的初识是从读彼此的文字开始的。我想找到一个快捷键,走进《蓝》的内心。可《蓝》既没有《序》又没有《跋》,但勒口上有一段文字:
最美的晴空是瓦蓝,最美的海洋是湛蓝,最美的影像是蔚蓝,最美的音乐是浅蓝,最美的记忆是淡蓝,最美的时光是宝蓝。
蓝是无边的宽广,蓝是幽远的宁静,蓝是永恒的凝望,蓝是幸福的背景,蓝是流淌的挚爱。
这就是《蓝》包含的意境和美吧?
我择读了几篇《在我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谁》 、《乡里,什么都开花》……她写的多是身边事,从容不迫地描述,她对美的发现,对美的感受,文字间散放出淡淡的思恋,淡淡的愁绪,像晨雾,像雨丝风片,细腻雅致,自然得像泉水从山涧流出。给了我一个“真”的感受。
她的很多篇章应归入散文诗。
记得我曾将我读《蓝》的感觉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她。当然只是寥寥数语。两年过去了,我们没有通讯息。今年初夏的一天,安庆的书家把她请来了,我们重逢了,我送给她一套我先生抄的《画魂》影印线装本。她送了我一幅书法小品。相约我去香港返回时经南京去访她。
这次期待已久的相聚,我见到了她的家人,她工作的环境,看到了她更多的作品,还有她的工笔画。从她新近出版的作品集中,看到了她在书坛赛事中那些入选和获奖作品。她的入书题材广泛,其中,还有她自己那些散发出淡淡清香的散文,别有意味。这次相聚,我也走近了她一步,她也是踩着荆棘丛生的山乡小路走进艺术花丛的,每向前挪一步都要付出汗水和艰辛,学书之初,那是不分昼夜和寒暑的,脖颈酸胀了,手指写僵了,腰坐得硬直了,像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那样,那是要磨掉多少墨,写干多少水的哟!就是现在,她在书坛已有相当的地位,她也没有忘记她上大学时老师的话, “成功属于不太聪明,但极为勤奋的人。过于聪明的人,都自认为天才,勤奋之于他是对天才的亵渎,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多次将她老师的话转赠给她的学生,也一直放在自己的心上。不断地前行。
相聚,让我们的心靠近了,我特别注意到了她的眼睛。那是一对真诚让人一看就信赖的眼睛。那是被真美浸润的眼睛,纯净得不染微尘。这样一个诗书田园的女子,对于我,就是一株亭亭的荷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