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366302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猪巴氏杆菌病
卢海英
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366302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急性病例呈出血性败血症、咽喉炎和肺炎症状。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症状,呈散发性发生。该病原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健康猪体内常带菌,在应激和营养不良下容易产生致病性,在饲养管理不当,抵抗力降低时也容易发生该病,该病多继发于其他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就最近单一巴氏杆菌感染的病例,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方法治疗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供广大养殖户进行参考。
2013年9月初长汀县南山镇塘背村某养殖户一群10头60日龄断乳仔猪大的约30 kg,小的约20 kg,突然有6头仔猪精神沉郁,呼吸、心跳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张口吐舌,烦躁不安,咳嗽、气喘,拒食、呆立,行走不稳或卧地不起,体温40~41℃。
该病的发病率为60%,其中最大的1头症状最为严重,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口鼻流泡沫,精神疲倦,出现犬坐姿势,可视黏膜蓝紫色;仔猪群出现咳嗽,耳根、腹侧和四肢等处皮肤出现红紫色斑块,用手按压时退色,粪便干燥成颗粒状,其他5头症状相对较轻微。
剖检其症状最为严重的1头仔猪发现:该仔猪全身黏膜有出血斑点,喉头有大量黏液,气管和支气管内积有大量液体和泡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大,并且有充血和出血。心肌出血,肺有出血斑和不同程度的化脓灶,并伴有水肿和气肿,肝脏明显充血,胆囊肿大、囊壁增厚,脾有出血点。
无菌采集患猪肺组织接种于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平皿,37℃ 培养24 h,挑取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瑞士染色,经镜检见革兰氏染色呈红色的细小球杆菌,瑞士染色呈现两极浓染。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猪巴氏杆菌病。
6.1 紧急隔离与治疗 将患猪隔离饲养,用金银花、栀子各10 g、金线吊乌龟的根部5 g水煎灌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7 d。
6.2 西医治疗 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3万u、链霉素15 mg,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每天2次,连用5 d。每吨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2 kg,饲喂5 d,同时每吨饮水加入1 kg强力拜固舒,连用5 d,快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机体抵抗力。
6.3 紧急消毒 及时清扫猪舍,并对其所有养殖场用2%来苏儿和10%消特灵全面彻底消毒。对该村其余养殖户的养殖场所也进行消毒,防止疫病蔓延。
6.4 预防接种 停药10 d后,接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按瓶签规定的头份数,用冷开水稀释后与当餐饲料充分拌匀,让猪采食,免疫期为6个月。
患猪经3 d治疗后逐渐好转,采食量增大,7 d后完全治愈。
1)该病的病原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气候变化以及饲养环境改变等应激下,可转化为致病菌。9月初由于山区气候早晚温差加大,冷空气突然来袭,导致机体应激加强,抵抗力下降。所以建议养殖户在气候变化、季节交替等应激因素存在时注意圈舍的保温、通风和干燥,同时补充电解多维等增加抵抗力的营养物质,使得饲料各项营养摄入均衡,维持和改善饲养环境,减少饲养环境所带来的应激。
2)该猪群由于未接种猪巴氏杆菌疫苗,导致病原菌的致病率达到60%。因此要定期在春秋两季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和抗病能力。
3)在及时有效的进行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并免疫接种后,其余5头仔猪恢复了活力,7 d后,该猪群未见发病,该村其他养殖场也未见发病。在地处偏远的农村,该病能取得如此高的治愈率,与发现、治疗及时密切相关,同时与中草药的合理应用分不开。
4)农村猪圈鼠患多,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寄生于鼠和其他啮齿动物,为病原菌的存在和繁殖提供了条件,所以定期在猪圈环境中投放灭鼠药可有效地控制病原,减少猪感染发病的机会。做好圈舍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生而导致继发感染,高温、高湿季节注意消灭昆虫。疫情发生后,要及时对整个村舍进行消毒、灭鼠,防止病原菌的扩散和蔓延。
B
1003-4331(2014)03-0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