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寿宁县畜牧兽医局 355500
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报告
杨晓平
福建省寿宁县畜牧兽医局 355500
随着寿宁县农村人员减少,丘陵山坡弃耕地增加,具备养殖草食动物较好条件。因此,近年来我县养羊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从外地引种时往往由于养殖户经验不足而引进患羊或因长途运输应激大,引进后养殖环境差异大,山羊不适应,造成发病率高,经济损失大。2012年8月,我县某养羊专业合作社从山东购进一批波尔山羊,购进饲养2个月后发现部分山羊出现精神萎靡,采食量减少甚至个别废绝,个别出现症状后3~5 d内死亡。笔者接诊后,经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山羊肝片吸虫病,现将其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我县某养羊专业合作社2012年8月从山东购进156只波尔山羊,饲养到10月后大多数山羊出现身体消瘦、贫血,山羊逐渐出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3只羊出现腹胀,排红色尿液,3~5 d后相继出现羊死亡。龙其是2月龄以内的羔羊发病较重,一个月内死亡11只。发病初期畜主自认为是肠炎,用头孢类、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后不见好转遂求诊。
经临床检查,该批156只波尔山羊大多出现临床症状,早期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不愿行走,不吃,精神沉郁,偶见腹泻,肝部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较为敏感,3~5 d后出现患羊死亡,羔羊病死率高;1个月后,体温略见升高,采食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消瘦,并可见突出的肋骨,眼睑、下颔、胸部及腹下部水肿,翻开眼睑见可视黏膜极度苍白、黄疸、贫血,部分患羊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排出的稀粪呈黑褐色,带有少量血丝。
患羊黏膜苍白,对陆续死亡的5只山羊进行剖检,见有腹膜炎、腹水明显增多,其中有1只可见腹腔内大量出血。肝脏肿大硬化、呈灰暗色,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其中有长达2~5 mm的暗红色索状物。挤压切面有污黄色的黏稠液体流出,液体中混杂有幼龄虫体。肝脏的静脉管腔内也有数量不等的虫体堆积。病程较长病例可见胆管扩大,充满灰褐色的胆汁和虫体。切断胆管时,可听到'嚓!嚓!'声音。剖开胆管和胆囊看见肝片吸虫虫体,胆管壁发炎并有磷酸钙等盐类沉积。在肠系膜上可见有胶冻样水肿。
现场收集了6只可疑患羊粪便,采用漂浮沉淀法进行粪便虫卵检查。即取新鲜羊粪3 g,置玻璃杯内,加满饱和盐水,用玻璃棒搅拌成均匀浑浊液,静置15~20 min。除去浮于表面的粪渣,吸去上清液,杯底留15~20 mL沉渣。向沉渣中加水到满杯,再用玻璃棒搅拌。用40~60目筛子过滤浑浊液,静置3~5 min,吸去上清液,杯底留15~20 mL沉渣,将沉渣移到锥形小杯,浑浊液静置3~5 min,吸去上清液,如此反复操作2~3次。最后将沉渣涂于载玻片上进行镜检,发现呈长卵圆形的金黄色肝片吸虫卵。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死羊剖检发现肝片吸虫体,实验室漂浮沉淀法检查粪便发现虫卵等,诊断为山羊肝片吸虫病。
1)对所有羊只按每千克体重用肝蛭净(三氯苯达唑)12 mg一次性灌服,3 d后,再灌服1次。
2)对于腹泻严重或水肿严重的羊,使用抗生素进行铺助治疗。
3)对于过度消瘦的羊,采用精料饲喂。
7.1 加强检疫 从外地引进羊只时,要问对方的驱虫情况和检查驱虫工作档案,对情况不了解或可疑的,就地进行驱虫一周后,方可将羊只购回。
7.2 定期驱虫 驱虫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每年4次(每隔3个月驱1次),其中春末和秋季这2次驱虫尤为重要。
7.3 做好粪便处理 及时清扫羊舍内粪便,并堆积发酵杀死虫卵,以防止虫卵再次污染牧草和场所。对被屠宰羊的肠内容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7.4 消灭中间宿主 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生活在低洼阴湿地区,可通过兴修水利、填平改造低洼沼泽地来破坏螺蛳的生活条件。
7.5 加强饲养管理 要尽量选择地势干燥的地方放牧或减少到低洼、潮湿的山沟放牧。此外要实行划地轮牧(每3个月轮一次),保持羊饮用水清洁卫生,尽量使用自来水或井水以及流动的河水。
B
1003-4331(2014)03-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