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窗理论谈大学生行为的精细化管理

2014-04-18 03:33张兆文赖仕贤
关键词:高校学生精细化辅导员

张兆文,赖仕贤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精细化管理的提出最早见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强调将管理做精做细[1],后来精细化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细化理念在各行各业得到推广,近年来被逐渐引进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2010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就发文要求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笔者试从破窗理论的视角,谈谈对大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的一点思考。

一、破窗理论的启示

著名的“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在1982提出的理论[2]。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幢建筑上的玻璃被打坏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其他人就可能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接着去打坏其他窗户上的玻璃,再发展下去,就会造成无人关心该区域治安的暗示性心理,导致犯罪的滋生和治安的恶化。“破窗理论”体现了细节和环境对人的暗示与诱导作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必须认真对待并及时修好被打破的“窗户”。否则这扇破窗会传递并导致不良现象无限蔓延扩展。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是一线的直接执行者。基于破窗理论的启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应该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认真对待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那些看起来是很小的“破窗”行为,分析其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建全管理制度。如果对大学生的某些“破窗”行为充耳不闻、反应迟缓或教育不力,就可能诱导更多的学生去打破更多的“窗户”,在大学生群体中滋生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导致大学生行为涣散、集体缺乏凝聚力,甚至学生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无序的状态。因此,基于破窗理论,高校学生工作要从维持良好有序的外部环境;及时有效地应对“破窗”的现象,避免任其发展;健全管理制度,预防“破窗”三个方面做好精细化的管理。

二、大学生管理中常见的“破窗现象”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越加复杂和繁重。高校辅导员不仅面临着管理学生人数庞大的问题,更要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化,行为习惯追求个性化引发的矛盾,使得目前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破窗”。

(一)管理理念的“破窗”

传统的大学生管理理念强调权威和强制,较关注于大学生外在行为的管理和约束,习惯于要求统一和规范,这对于培养集体主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强调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大学生民主、维权的意识相比以往有了极大的提高,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不仅仅是单向的管理者,在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要起到服务者角色。然而,有些辅导员对于现在师生的观念还是停留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中,没有树立起为学生服务意识。这种潜在的强调管理者权威和强制的意识,很容易造成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不平等,是形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产生的根源。

(二)管理模式的“破窗”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的陈旧,就会使得大学生管理采用的模式出现“破窗”。高校学生管理常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外部管理模式,大学生群体和个体都受到外部控制管理;第二种是群体自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大学生群体基本能够实现自我管理,但学生个体大部分依旧处于外部控制管理;还有一种是群体与个体自我管理模式,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模式,学生群体和个体都能从外部的控制管理转为自觉的内部控制,从而实现自我管理。从现实来看,大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处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之间。现实中,不少辅导员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上注重民主和公开,但是从整体上看学生个体管理上依然偏向于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模式单一粗放,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个性差异,建立起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虽然得到许多机会锻炼策划、沟通、管理能力,但是在活动内容上多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大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的平台不多,学生也难以直接与辅导员沟通交流,系统的、以生为本、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为目的模式没有真正形成[3]。

(三)管理制度的“破窗”

辅导员日常事务烦多,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校院两级在学生学风建设、奖助贷、宿舍管理、突发事件等方面都制定了不少的管理制度,出发点就是为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保证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总少不了心怀侥幸的学生试探性地违反规定,破坏制度,想办法钻制度的漏洞和空子,像上课迟到、旷课、在课堂上吃零食、考试作弊等。对此类违反学校纪律、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辅导员不能按照学校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罚或者处罚的力度不够,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就会产生不正确的暗示,导致其他学生效仿“破窗”行为,使不良风气蔓延扩散。另外,部分学生管理制度的出台并不是从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而是管理者的意志,导致制度的不合理性,过分强调学生对不合理制度的绝对服从,也不利于管理的顺利执行。

三、从破窗理论看大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

根据“破窗理论”,环境具有强烈的诱导性,如果对一个同学的“破窗”不及时制止,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形成不良的风气。在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模式、制度中的“破窗”,很容易造成辅导员对大学生“破窗”细节的忽视,不能对学生中出现的小错误、小问题以及一些不良行为作出及时制止和处理。如某个宿舍某个同学特别喜欢玩游戏,某个同学特别喜欢睡懒觉,如果没有及时地对这些同学的“破窗”行为进行教育和制止,就会导致其他同学也跟着染上不良的习惯。在媒体报道和我们身边常常听见或看见这样的现象:学习不好的学生常常集中在一个宿舍,比如某门功课宿舍4个成员都重修;同样,也有些宿舍学习风气非常浓厚,像一个宿舍4个同学获得奖学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事实都说明细节决定成败。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其实就像是河堤上的一个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蚁穴。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增强敏锐性,关注细节,及时发现小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妥善化解“小问题”[4]。

21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粗放型、经验型、传统型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新的形势迫切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树立起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把学生工作“做精、做细”。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杜绝粗枝大叶,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要求从长远着想,细处落实,在管理的方法上要实事求是、求精求细、富有成效,而不是管理上的形式主义。因此,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要从小事入手,妥善、细致地处理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看似很小的事情,大学生管理中的“窗”将不容易被打破,即使发现有破裂,及时修补,那么辅导员的工作将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学生工作将会更加井然有序。

四、大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的实现途径

精细化管理从企业走进高校学生管理,应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正确了解其内涵与实质,结合大学生行为的心理特点,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一)以生为本,观念先行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它倡导的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而不是僵硬地推行某种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大学生行为的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地实行一种模式,最重要的要让广大师生真正地理解精细化管理,并接受这一理念。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理念,要以大学生这一主体作为根本,在尊重大学生行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量化,实现制度的精确化与细化。其次,要融入人文的关怀,而不是一味“灌输”、强制推行。思想决定行为,高校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就要营造一种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利用环境的暗示性和诱导性,通过宣传和教育,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激发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和自豪感, 让学生自觉养成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的良好习惯。关注细节、研究细节、改进细节的大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模式的实施最根本在于转变观念,注重将这种模式内化大学生自身的精神理念,让大学生确立自己行为准则与规范,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主体行为。

(二)与时俱进,创新模式

“高校大学生行为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新问题、新情况会层出不穷,高等教育必须改变已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5]当今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在多元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冲击之下,辅导员面临的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情况远比以往复杂。因此,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需要深入开展调研,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家庭成长背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详细划分,对不同的群体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改变单一粗放的模式,在发挥学生民主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构建起多样化的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高校辅导员也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努力探索学生行为管理工作的新经验。例如,在新媒体日益普及的今天,辅导员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飞信现代手段拓展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新渠道。辅导员通过创建自己的微博、QQ空间,及时更新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学生的微博、QQ互粉互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管理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起双方的互信。通过新的媒介,掌握学生最新的思想变化,及时对学生异常举动做出反应,严控“破窗”行为的发生。

(三)完善制度,预防为主

大学生行为精细化管理要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落实,建立建全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对“破窗”行为有效预防的根本保障[6]。

建立建全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注重民主,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时,要考虑周全,明确责、权、利,规范各方面的要求,确实促进整个制度体系的有效实行和运转。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细化和标准化,大学生的行为都有其合理的表现方式,对表现优秀给予什么样的奖励,超出最低允许的范围给予什么样的惩罚等等都要在管理制度上作出明确规定,以构筑“制度化”的“刚性”管理环境,如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出台《学生考勤制度》等。这些制度要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准确性,必须防止粗放式管理中“差不多”的说法,比如旷课多少节以上给予什么样的处分,什么级别比赛可以加多少素质分等等,将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情况以分数的形式加以量化,并作为未来评先评优、入党先后的参考依据,使精细化的学生行为管理建立在数据的精确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

制度代表着权威,有约束性和强制性,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精细化的学生管理制度难以避免带有一些强制性,它不是单向管理,而是要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面制定约束条件。针对学生行为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还须建立辅导员与学生家长日常联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撰写辅导员工作日志、填写学生成长记录等一系列规范辅导员工作的制度。

(四)关注细节,重在落实

有决策、有制度而不落实执行,等于摆设;落实执行不坚决、不持久,也不会有效果。大学生精细化管理是一种重在执行的管理。完善制度、形成规则固然很重要,但落实规则更重要,否则,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句空话。精细化管理的难点在于过程,在于执行力。

要切实推动大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必须做细做实管理目标。管理者要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可操作可衡量的学生行为管理目标,避免空泛抽象的目标。例如,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做到各种数据在心中,做到熟记学生的姓名、家庭背景、性格、寝室等基本信息;经常去查课,检查宿舍卫生等,发现问题要及时做好工作日志、通报批评学生、与学生谈心教育,违规严重者要告知有关部门,把精细化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五)强化学习,提升素质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者,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细化的实施程度。然而,面对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学生价值与行为选择的多元化时代,辅导员工作经常遇到与以往不同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树立学习的意识,学习最新的理论与知识,不落后于时代,注重自身品格、道德、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修养与细节,提升个人素质。学校也要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支持辅导员继续深造学习,增加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与执行能力。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是动态的过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将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在持续深入的研究中,总结好的经验、升华理论,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马风才,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同春芬,刘韦钰.破窗理论研究述评[J].知识经济,2012(23):16-18.

[3]蔡红梅.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求索, 2004(5):180-181.

[4]乔联蓉,陈恒英.破窗理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2(25):110-114.

[5]张 青,南佑平.大学生行为过程管理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2):124-126.

[6]蔡 凌,卫 斌.对大学生行为管理精细化的一点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137-140.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精细化辅导员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