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艳燕 张雪芳 凌艳 孙敏芝 薛雅红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
刮痧疗法干预鞍麻后头痛30例临床观察
洪艳燕 张雪芳 凌艳 孙敏芝 薛雅红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
目的:探讨刮痧疗法干预鞍麻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鞍麻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加用刮痧疗法,比较2组患者头痛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发生后6h、12h、24h、48h头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刮痧干预6h、12h、24h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刮痧干预鞍麻后头痛优势明显且疗效肯定。
鞍麻后遗症 头痛 刮痧
鞍麻是临床上进行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1],具有针对性强、镇痛效果确切、对全身影响小的特点[2],它避免了局麻可能引起的阻滞不全,麻醉时间短及骶管阻滞麻醉可能引起的药物中毒等问题,但术后头痛、呕吐、头晕的发生率高,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我院运用刮痧疗法,缓解患者鞍麻后头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鞍麻后发生头痛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39.93±10.99)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63±12.41)岁。
2.1 对照组去枕平卧,补液治疗。
2.2 治疗组去枕平卧,补液加刮痧治疗。刮痧在患者头痛发生后0.5~1h根据头痛部位取穴治疗。选用水牛角刮痧板,用无菌纱布蘸75%酒精消毒刮痧板、待干。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舒适体位,暴露头部,温水擦拭、清洁操作部位。右手持刮痧板(薄面)与皮肤成45°角,按序轻刮头正中额中带,自神庭穴向下3cm,左右各旁开0.8cm的条带,每一刮总长度为8~15cm;再刮拭颈部两侧的胆经,从风池穴刮至颈根部,方向由上到下,每一刮总长度为6~15cm。每一部位刮15~20下,操作时单一方向刮拭,用力均匀,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风池穴用单角刮法重点刮拭,有疼痛和结节等阳性反应的区域也需重点刮拭,对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刮痧后饮温开水,卧床休息20~30min。
3.1 头痛程度评分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评分为2分;中度疼痛,适当影响睡眠,需用止痛剂,评分为4分;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用麻醉止痛剂,评分为6分;剧烈疼痛,影响睡眠,伴有其他症状,评分为8分;疼痛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伴其他症状或被动体位,评分为10分。
3.2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评分0分;显效: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评分1分;好转:头痛程度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评分2分;无效: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未改善,评分≥4分。
3.3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4 干预结果
3.4.12 组患者头痛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头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头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12h24h治疗组对照组例数6h48h 0.97±1.23**0.30±0.73**3.40±1.592.20±1.60 302.24±1.20**0.00**303.93±1.700.67±1.09
3.4.22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
刮痧疗法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作用。刮痧疗法与经络密切相关,因此结合西医解剖学知识,以辨证论治的观点,选择有关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器械作用刺激皮肤、穴位、经络,将皮下乃至深层组织、内脏之邪气呈现于表,通达于外,从而达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增强脏腑功能,调动卫气的目的。
4.1 刮痧疗法减轻鞍麻后头痛的理论探讨头部是人体的缩影,是全身各脏腑器官的全息穴区,全身经络都直接或间接上于头部,所以刮拭头部的全息穴区和经脉,不但可以给大脑补充氧气,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细胞新陈代谢,还可以间接地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对脏腑经络失调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脑供血不足、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外;诸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通过刮痧疗法,运用生物全息理论,对头部的不同区域进行刮痧刺激,可迅速缓解头痛的各种症状,达到减轻头痛的目的。
4.2 刮痧疗法降低患者麻醉后头痛的实践依据
术后头痛是鞍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典型的症状是坐起时加重,卧床减轻,表现为严重的枕部头痛并向后颈部放射,严重者可出现全头痛并伴耳鸣、视觉模糊和复视。头痛发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脊液通过麻醉穿刺孔不断外漏丢失,使脑脊液压力降低所致[3],也可能与穿刺的次数、操作过程的无菌性、无菌异物的存在有关[4]。对于2组患者鞍麻后不同时间点的头痛情况及变化趋势,本研究观察了头痛发生后6h、12h、24h、48h的头痛程度,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这4个时点的头痛程度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头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刮痧能够显著缓解鞍麻后急性头痛的发作。本研究显示,鞍麻后6h头痛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刮痧在6h以内开始显效,到了术后24h至48h,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刮痧对鞍麻后患者的头痛镇痛作用有效且持久。
4.3 刮痧疗法防治鞍麻术后头痛的安全性及优点
随着对术后头痛的病理生理学认识的提高,人们已经将鞍麻后头痛等疼痛的治疗列为提高患者安全性、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外科手术鞍麻后的止痛仍然以西药止痛为主,如口服去痛片或者肌注杜冷丁等,虽然止痛效果快速明显,但药物的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临床上单纯使用药物效果常常不是很理想,因此,采取有效的中医措施,预防鞍麻后头痛的发生及减轻其程度,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曾航.肛肠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与研究.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203
[2]张国钦,赖红英.鞍麻用于痔疮科患者手术64例.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79
[3]穆作振,曹永.小剂量鞍麻在老年患者肛肠手术中的应用.徐州医学院学报,2001,21(3):189
[4]崔向清.刮痧疗法的研究进展.中国民间疗法,2009,17(7):64
R614.05
A
1672-397X(2014)05-0065-02
洪艳燕(1975-),女,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从事中医护理工作。
张雪芳,scy693@sohu.com
2013-12-27
编辑:华由 王沁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学开放课题项目(ZYHL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