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

2014-04-17 06:26刘斌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现状

刘斌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面临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青少年的在成长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犯罪比例不断上升。文章通过对这些现象和案件的反思与分析,指出社会各界必须充分意识到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并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进一步促进国民素质整体提升。

关键词:青少年;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51-0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全社会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一定实质性进展。但是,由于整个社会都处在比较功利,浮躁的状态,社会道德处于“失宠”的状态。青少年既要面对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又要面对严重的贫富差距客观现实。社会环境复杂而多元化,导致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倍感迷茫,无措。通过新闻媒体不断曝光学生事件,如上海中学生援交案,贵州贵定校园强奸案,江西临川二中学生杀老师案等一系列案件,骇人听闻,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前青少年成长教育的反思。学生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中,究竟在哪个环节中出了问题?

明苏士潜在《苏氏家语》中说:“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在于其具有启蒙性、持久性、全面性、非制度化等特点。每个人一生都受到家庭环境、成员、气氛的直接熏陶或间接影响,如认知能力、情绪情感体验、对挫折的耐受力等非智力因素,不仅涉及内容广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进行,不分时间、地点、场合。

但是,在现实当中,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受自身环境和条件影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限制,责任感缺乏,以及“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的错误观念,过分依赖和强调学校教育的作用,从而导致不少家庭教育步入一个个误区。据福建某市调查,有40%的农村少年犯,都发生在父母不管不问或无人管教的家庭中。2014年2月18日,湖南娄底14岁青少年弑父案,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颜氏家训》) 由此可见,当前真正制约青少年成长的核心在于所有家长的态度,观念及各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普遍表现在:

一、过于溺爱,过于护短,放纵孩子的行为

中国人历来重视孩子,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承载着父母的期望,甚至承载着几代人的期望,同时也充分享受着父辈或祖辈给他们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面对孩子的各项需求,有求必应,无论合理与否,全然予以满足,导致孩子出手大方,相互攀比,严重滋长了孩子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不良习气,陷入畸形消费的恶性循环,乃至于涉及黄、赌、毒,直至踏入犯罪的深渊。传统的道德教育观受到了颠覆,如李刚案,李天一案。

更有甚者,少数家长不明事理,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容不下孩子所受的委屈,对孩子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分歧和纠纷,不辨是非曲直,强势介入,行为过激,导致学校对孩子的的错误行为不敢管,给学校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阻力。

二、教育方式简单,孩子心理逆反

少数家长将孩子当做父母的附属品,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家庭暴力倾向明显。对孩子存在的问题,不能正确引导,一进家不是骂就是打,结果是 "骂臭不认错,打死不低头",造成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或者是部分家长经常是旁征博引,苦口婆心,而自己却安于现状,甚至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消磨时光,长期地耳濡目染,孩子对家长的教导有了怀疑,可信度和信任度大打折扣,从而动摇了孩子成才的决心。

三、家庭环境不和谐,孩子缺乏关爱,疏于管教

由于当前我们社会环境、民主公平、道德准则等方面的迷乱、失范,导致“单亲家庭”、“留守少年”不断增多,而且数量惊人。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抽样数据,全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在2290.45万人。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他们只能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它亲属在一起生活。据民政部门数据统计,2010年离婚人数为196万对,2011年则达到了近221万对。据报载:在辽宁省阜新市海洲区人民法院有一年叛处的青少年犯中,离婚子女占40%以上,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部分离异家庭的家长由于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自顾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孩子,或者将自身的烦恼“转嫁”到孩子身上。对这些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幼小的心灵很难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常与父母的亲昵感被一种冷漠感所取代,导致孩子与家长缺乏交流和沟通。当孩子们遇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不知道该和谁交流,不知道怎样去倾诉与发泄,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本来就孤独、脆弱、敏感的心灵,会更加迷茫,最后只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处理,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家庭以外的世界,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便不能把握自己,受人蛊惑,误入歧途。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青少年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成人,再成才,最后才能成功。面对这些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容回避。无论作为家长,还是教师,问题的核心首要在于教育孩子如何成人。从宏观的角度讲,可以尝试用“三多三少”的办法去解决:

1、多一份沟通交流,少一些暴力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或忙于应酬、享乐,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感觉到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不够,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阴影。

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关心孩子的发展动向和思想动态。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对孩子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学校要及时。我们家长通过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正,加强监管。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遵循平等和尊重的原则,并对孩子给予适当的关爱,要允许孩子犯错,对孩子的错误,一味的指责和打骂,只能让孩子更加叛逆,出现更多的问题;要善于倾听孩子心中的烦恼、困惑;要允许孩子解释、说明、分辨;要允许孩子适度的宣泄;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尽可能的让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既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也不能忽视与老师的沟通。如某校一名高二女生,因为同学应征入伍送行,要求请假无果后,求助于家长帮忙请假,结果被家长痛骂一通,该生一气之下,吞食洗衣粉若干,送医院后家长怒其不争,甚至阻止医生抢救,幸亏抢救及时才未出现严重后果。事后,学校领导和老师与学生交流,该生说其父亲从来没有和他平等对话过,平时犯错之后,非打即骂,非常憎恨自己的父亲。针对孩子的问题,学校将家长、学生邀来进行“三方会谈”,最后才使父女之间消除隔阂,相互谅解。

因此,对于在家教中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家长可以求助于学校老师,保持家校互通,便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效果。

2、多一份责任,少一些放纵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由家庭的小环境步入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和事物。父母的责任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孩子的“衣食住行”,在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在于对孩子精神上的的满足。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不时进入孩子的视野,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要抓住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辨别是非。这是作为家长最基本的责任。“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但在现实的家庭生活当中,相当一部分家长放纵自己的言行,无视孩子的存在,说的好听一点是忽视了,说严重一点,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榜样作用。其实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会被孩子分毫不差地记在心里,并在某些时候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学生和孩子今后的发展。这就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在你做出某一行为之前,请先想想它们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要适时处置,应当严厉批评的,决不能纵容护短,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敬畏”和责任。

因此,我们必须从生活的点滴开始,从细节抓起,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

3、多一份温情,少一些矛盾

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从心理上讲,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渴望青春激情的奔放,渴望有一个展示的舞台,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多年来,由于家庭环境问题引发的学生问题,数不胜数。例如,家庭离异、经常争吵或者留守家庭,也恰恰是这部分家庭的孩子最缺乏关爱,更别谈关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无人给他们安慰和鼓励;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无人与他们分享快乐,内心充满苦闷和自卑,根本无法体验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温暖的家,对孩子来说是太重要了。所以说,做父母的一定要珍惜夫妻之间的这份感情,退一步说,即使夫妻之间产生矛盾,最好采取回避原则,不要在孩子的面前爆发。千万不要认为给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物质环境,孩子就可以快乐地成长了。即使物质条件再优越,家庭环境缺乏和谐与温情,孩子也会提心吊胆,恐慌不安,孩子的内心也不快乐。

其次,多找机会和时间陪孩子,一起看书,或者陪孩子看一场电影,也能缩小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和距离,让孩子真切感受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第三,别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负担,要用一种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的学习,当孩子遇到挫折,应该多予以鼓励和支持,懂得“用平常心对待平常事”。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力量。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核心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如果脱离了家庭教育,素质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围绕知识教育进行家庭教育的被动局面,进一步突出家庭教育的主体地位,解决青少年在认知能力、情绪情感和意志力方面的困扰,努力做到三者和谐统一,才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建设新农村要关注留守儿童》【N】段成荣.中国教育

报.2013

[2] 《把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病根”》.【J】.吴人群《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

[3] 《别让残缺在延续——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4] 《当前教育最大挑战在家庭》【N】佟丽华《中国教育报》,2013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青少年现状
青少年发明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