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

2014-04-17 10:02刘枚等
关键词:实战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刘枚等

摘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不断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很好的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并将掌握的实际技能直接运用到相关工作中去,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探索“技能+实战”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并运用于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技能 实战 实践教学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根据人才类型和培养目标,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1、5A2、5B三种类型,分别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分别相当于5A1、5A2、5B三种类型。其中学术型本科、应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和高职专科则是应用型人才的两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纵向的。学术型本科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高职专科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结合实际技能,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1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学术性本科高校不仅仅把眼光放在理论的研究上,同样开始摸索自身的实践教学改革之路。高职高专院校一贯重视实践教学,如今更是加快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强化课内实验,重视课程设计,强化毕业实习。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该加大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以期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很好的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并将掌握的实际技能直接运用到相关工作中去。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工程和技术教育,并通过充分的职业培训,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2 社会的发展急需工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全球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带动了包括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类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数量和类型在不断增多,近十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型的工程项目,如三峡水利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西气东输工程等。这些大型工程都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能对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全球经济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对国防建设、重大科技探索、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历史事件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保证这些大型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工程项目管理在保证这些大型工程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大规模、高技术、复合型工程项目的出现呈加速趋势,由此加大了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视和复合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渴求。

1.3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战能力较弱 2013年,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主办的“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工作拉开帷幕。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作为其中一所试点学校积极参与其中,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一直十分强调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中,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实验与实践方面更应该大力加强。但是,项目组成员根据该校2009级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对比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和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程和实验环节的课程开设情况,发现很多实践教学体系上的薄弱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战能力较弱,急需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为更好的实现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工程管理专业基于实战能力的培养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着力打造“技能+实战”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1 改革目标 结合学校特色,确立特色鲜明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即“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突出学生工程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重组、教学内容的精选和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加强实践环节,突出教学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和针对性,以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形成懂理论、精技能、善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需要对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使课程结构更趋合理,能够培养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掌握工程相关技能,能将工程技能和管理实践融会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体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2.2 改革形式——探索“2.5+0.5+1.0”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实践教学 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优势,加大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的力度,逐步形成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学校在广泛社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探索“2.5+0.5+1.0”人才培养新模式。即2.5年时间为在校理论学习;0.5年时间为校内技能培训;1.0年时间为企业实战训练。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建立“技能+实战”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 2.5年在校理论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根据“2.5+0.5+1.0”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前2.5年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包括理论课程和随课实验),培养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如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设工程法规、工程结构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为后期的实践奠定牢固的基础。

2.2.2 0.5年校内技能实训,培养专业综合技能。根据“2.5+0.5+1.0”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第六学期(0.5年时间)为校内综合技能培训,主要以集中上机、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形式完成;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通过校内实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建立技能实训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endprint

技能即专项技能,包括工程测量、工程算量、工程计价和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工程算量包括建筑工程计量、安装工程计量、装饰工程计量和钢筋工程计量,工程计价主要是指工程造价实训,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平面图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实训即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实训、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好这几项专项技能和综合实训,那在就业的时候就驾轻就熟,稳操胜券。

这种为期一学期的校内技能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对前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后期学生到企业进行实战打下了良好基础。

2.2.3 1.0年企业实战训练,突出实战训练。根据“2.5+0.5+1.0”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第七、八学期(1.0年时间)为企业实战。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训练不能单纯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要充分与企业、建筑公司等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关注他们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需求,引入实战项目让学生实际操练,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战训练(顶岗实习),根据专业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顶岗实践实习,完成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并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建立企业实战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实际的工作,实现了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对接。

3 预期效果

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确立特色鲜明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与技能兼备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以及工程施工中的相关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管理实战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建设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学生实习基地,建立以实践教学反馈理论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重点放在学生管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工程技能的培养,包括施工组织设计课程设计、职场关键能力、工程造价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实习等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②创新教学方法——目标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尝试。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中学”,实施案例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任务型教学”为“目标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变传统的单向教育模式为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传统的任务型教学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学生反映学习的知识太空、太虚,跟就业能力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毕业后的学生还要经过企业严格的“二次培训”才能上岗,这就降低了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热情。目标型教学则强调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地运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追求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满足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③建设实验教学团队——打造一支实践能力较强的实验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是为了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较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服务,力争创建成为优秀的教学团队,在西部地区提升我院工程管理的影响力。

根据对工程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内部资源的调查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发现目前相关任课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方面与人才培养的创新、工程管理专业发展需求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多数教师没有工程管理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因此,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拟从工程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教学团队的建设,循序渐进地提升团队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加快学术梯队建设、提高教学团队科研水平、加强团队成员与工程管理行业的合作。学生到企业实战的1年中,让相关专业教师一起到企业指导和学习,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也可以管理学生。

4 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需要不断探索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反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更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改革的效果。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在积极探索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希望打造出“技能+实战”的校内外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内容更加充实,为此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于建川,关佳佳,李娇月.国外本科实践教学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4).

[2]毕诗琪.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3(9).

[3]余方,殷灿彬.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3(12).

[4]王翠琴,王宝海.应用型本科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精英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203136)。

作者简介:刘枚(1982-),女,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项目管理;秦代辉(1982-),男,土家族,重庆人,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战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
中职营销专业的技能实训模式研究
从“实战”中走出来的胡振华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解放军空军改革注重“实战”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