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育改革方向研究

2014-04-17 10:40:01苗金萍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内容高职

苗金萍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 812100)

在传统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当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没有树立起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严重不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其计算机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认真分析现有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起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方向分析

(一)计算机课程自身的要求

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以应用为主的课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各种技术,如果不能熟练地应用,即便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计算机这门课程,虽然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的各种功能,以及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这也说明了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改革上,要树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上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改革方向。

(二)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这与传统的全日制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上都参照了本专科院校的模式,在教学上以理论教育为主,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达不到预期要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高职院校正在进行教学改革,树立起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作为一门以应用能力为主的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公共课在教学改革当中,要顺应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也应该树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改革方向,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构建起完整的应用能力培养教学体系,提高学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水平。

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建议

(一)教学内容改革设想

计算机知识非常庞杂,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当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但是高职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时间更少,要想培养真正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学校的教学能力有着很高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学生将来的发展需要,以基础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系统性为原则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

1.适当的增加实用性教学内容

实用性是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或者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真正用到的技能和内容。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计算机的构造与拆装机的过程,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实际观察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详细地说明计算机拆装过程,可以挑选几名学生实际地拆装计算机。在讲授Word这个重要的办公软件的时候,可以以图文混编为例,结合一些报纸的排版来进行具体的排版示范,突出Word软件的实用性。在讲授Excel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制作班级学生信息表,来解决实践当中需要的一些表格处理问题。在讲授PowerPoint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演示稿为例,说明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并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文本演示稿等。这种有选择性的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实现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整合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公共课程固然重要,但是依然没有专业课程重要,用人单位在考察、选择高职毕业生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为主。虽然选择人才的时候,也会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并不是主要考察的对象。从这一角度来讲,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是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实践应用上。在教学模式上,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将计算机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在畜牧兽医专业当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例如,在互联网上观看一些国外的一些畜牧兽医视频,利用网络进行相关药品英语翻译、词语的查询等。这种结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应用的过程,在结合的过程中也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

3.开展计算机课外实践活动

计算机公共课的学习时间非常少,一般来说每周只有两节课的实践,这两节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想方设法地增加学习的时间,尤其是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更需要充足的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计算机校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建立计算机社团,鼓励对计算机具有浓厚兴趣的人,开展一些计算机课外学习实践活动,还可以开展计算机网页制作大赛,鼓励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设计自己的网页、网站,然后比较谁做的网页更好,对于在比赛当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当然,除了比赛,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邀请学校的计算机教师,为社团成员讲解一些专业知识,比如,课件制作、广告设计、动画制作等,介绍计算机知识的最新的发展情况,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增长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性比较强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积极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进程,制作教学课件。在课件制作上,将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利用这些手段来展示、说明课文的内容,这样可以显著地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产生全面的视觉、听觉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

2.积极地推广实训教学

在传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当中,课堂教学时间占据绝大多数,实训时间相对比较少。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将计算机公共课程全部改为实训课程,减少计算机理论教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实训操作展开,在实训操作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都能在计算机上操作、练习,避免了单纯的理论讲解带来的枯燥、无味,以及由此造成的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3.创新学期实习制

在高职院校在实习管理当中,采取的是整个学习阶段的最后阶段实习的方式,即在最后一个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是一种总结式的实习方式,实习以后学生就要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但是在现有的实习当中,一般都是指派专业教师,并没有指派计算机教师,导致在实习期间的计算机能力锻炼不足。这就要求在实习的过程中,在实习教师派遣上,可以指派一名计算机教师跟随实习,为教师创造一个实习提高、积累实践经验的机会,这样教师对于学生的工作和学习,能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实习当中发现计算机应用上的不足,根据发现的不足,在下一学期的教学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纠正和完善,这样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育改革已经不可避免,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应用型的改革方向,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改革的过程,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应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而为高职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1]凌小平,周亨炉.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

[2]谢景明,卢 锋.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培养的探讨[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3).

[3]黄胜忠.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0(8).

[4]孙勇毅,兰 天.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状况、趋势与对策[J].大家,2010(10).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内容高职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