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探析*

2014-04-17 09:02
关键词:心态大学生学生

赵 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处,江苏连云港 222006)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困扰社会和家庭的一大问题。就业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多方面,有社会环境、教育模式的客观原因,也伴随着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多重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学生压力不断攀升的局面。这些客观现实无疑昭示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急需改革,学生的心态也急需转变,然而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多方面的努力。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自从高等教育改革以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迈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接受了高等教育,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普及,国民素质与文化水平都获得了极大提高。然而也相应带来了严重的就业问题,毕业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无法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外界客观条件,如经济危机、自然灾害、企业倒闭等形成的各种压力,都为就业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接近千万,且其数量与规模都在不断上升。这千万学子中要有70%以上的人要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一项基于某城市6所大学(其中包括重点大学与普通高校)、涵盖文史、理工、医学、师范等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压力很大的大学生比例为30%,压力一般的占39%,压力大却心态好的占20%,认为没有压力的仅占11%。从中可以看出,针对就业问题有60%以上的大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只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毕业院校以及家庭背景等优势条件摆脱了就业的困扰,以上调查结果可以说明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压力。从就业意向方面来看,仅有一少部分毕业生(21%)愿意走入乡镇、县城以及民营企业就业,大部分毕业生倾向于国家行政机构(30%)、国有企业(44%)、教育事业单位(23%),科研机构和外资企业则分别占22%和23%。

从毕业生的求职意向来看,绝大多数倾向于选择国有企业或机关,然而从总的社会职业职位分布来看,由于国企改革、改制的步伐在加快,国企数量逐年减少,国家机关单位的岗位也十分有限,有限的岗位和职位与规模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样的客观现实无疑会令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然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结构的成熟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经济发展提供岗位的数量和速度远远落后于毕业生供给的速度,有限的就业岗位与急速增加的求职人数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酿就了大学生就业困境。而且很多企业由于受到大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如经济危机等,会转变用人政策,裁员减支,这样的社会现实无疑又使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二)高等教育模式与职位需求之间的矛盾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模式亟待改革,无论从教学体制、教育科目特点还是学习内容等方面来看都与现实中的职位需求相脱离,部分高等院校的一些专业过多强调理论教育、知识灌输,无法发挥其职业就业功能,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实践技能培训,导致毕业后求职就业步步艰辛,而且一些专业在社会职位供求中本身的需求度较低,例如哲学、历史学、数学等偏重理论的学科,通常很难占据求职需求空间,这无疑为这部分专业的学生就业增加了压力。

(三)毕业生求职意向与现实的矛盾

多数高校毕业生仍未转变就业观念。由于经历了多年的学习,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家人、自身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很多大学生和家长自然会对这种付出寻求正比例的回报。因此,在求职过程中通常目标更高、要求更多,然而现实中的职场却十分残酷,只有少数的精英企业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待遇。在激烈而残酷的求职竞争中,学生的压力不言而喻,大学生眼高手低心理所造成的求职问题在竞争中更为凸显,这些都构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性因素。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对策

(一)营造公平、合理、良好的就业环境氛围

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氛围是稳定大学生就业心态、解决就业压力问题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在公平、和谐的氛围中才能稳定情绪、摆正心态,才能更有信心地朝着理想和目标前进。然而,良好就业氛围的营造需要社会、政府以及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总的来看用人单位占据就业市场主体的地位,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形势,用人企业在用人招聘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企业所设置的苛刻的用人条件往往将一些满怀信心和激情的大学生拒之门外,使大学生遭遇困难和压力。面对这种客观现实,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必不可少。政府应该主动加强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或者运用法律法规的力量,来制约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学历歧视、性别歧视问题,同时要重点控制家庭背景在就业中的垄断地位。这些问题如果能得到有效控制,打造能者上、庸者下,公平竞争、透明合理的就业市场环境氛围,就等于扫清了就业市场的一大部分障碍,理清了思路,为大学生解除了一大部分就业困惑。

(二)政府发挥调节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执行机构,肩负着处理社会问题、解决人民矛盾、化解群众困难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作为与学生社会群体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国家机构,政府理应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通过行使各项国家职能、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来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各种就业难题。首先,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前提是大力发展经济。因此,政府应支持民营企业的投建、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求职岗位和就业空间,同时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调控、引导与规划,确保经济朝着良性的势头发展,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紧张的就业压力。其次,科学规划就业市场,健全完善就业法规。政府应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积极整合劳动力市场资源,使其公平化、秩序化、合理化,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划分,解除地方保护主义,使我国的劳力市场更加平衡、合理,使大学生在全国各地都获得平等的就业机会,享受更加公平的薪资待遇,这样才能解除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最后,创建就业信息系统,优化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需要充足的信息咨询服务,同时需要发挥就业的市场化功能来调节大学生的就业分配、流动。政府应凭借目前已掌握的资源信息来积极整理、协调各种信息,使这些信息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发挥这一就业信息系统的监管功能,例如:统计每一届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将每一年的就业形势提前向学生、向社会展示出来,或者通过创建有效的信息公布平台,确保社会各界都能够查询这些信息。

(三)高校加快改革,完善就业服务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的教育中心,必然要在大学生求职就业中发挥关键而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培养职业型人才。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同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保持一致。高校在学科设置、课程与专业规划等方面都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教育教学机构要时刻注意关注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社会需求来定向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其次,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教学要明确一点,那就是理论教学与知识教授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必须以此为基础加大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来为学生提供实训服务,使学生享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综合能力获得稳定提高。最后,健全就业服务机制。高校需要完善就业信息服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确立专业的服务团队,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交往和沟通,力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求职空间,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求职信息,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形势,进而对自身的求职意向以及求职心态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同时,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要对学生定期做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拥有初步的职业心态,掌握关键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才能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

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心态以及就业观念等都会直接影响其就业质量。因此,大学生也要善于从自身入手,转变观念,优化心态。首先,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适应社会。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不应该单纯注重知识学习与理论探究,更应该加强实践锻炼,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投身实践,利用闲暇的学习时间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为未来的求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不断锻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提高抗打击、抗压力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自身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确保在未来的求职竞争中站稳脚跟。其次,大学生应积极转变心态,形成新的就业观念。大学生要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转变浮躁、浮华的虚荣心,培养求真务实的心理素质,形成“知足者常乐、灵活适应”的心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必要情况下降低自身要求,降低期望值,以便更加适应现实社会,树立崇高、美好又饱满的人生理想,同时也要意识到现实的荆棘和骨感,能够正视一些社会现实,转变心态积极适应,形成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奋斗,善于斗争。最后,大学生需要主动创业,减轻自身压力。为了拓展更多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可以尝试主动创业,充分享受国家的优惠待遇和政策,勇敢迈出第一步,争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形成创业能力,带动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就业是其大学学习的直接目标,也是其步入社会的开始;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大学生就业则是其基本任务。国家、社会以及教育机构需要意识到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学生就业困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实现大学生就业的突破性发展。

[1] 周东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76-80

[2] 舒晓丽.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源——应付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 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4] 靳丽华.职业韧性:大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新角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9-130.

[5] 周作.高校辅导员实施心理疏导的优势和路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6] 林梅,杜宁,余红.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2):82-83.

[7] 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00-104.

猜你喜欢
心态大学生学生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