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组织认同思考*

2014-04-17 09:02马顺成
关键词:个体党组织党员

于 群,马顺成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基础教研部,辽宁沈阳 110035)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我国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高校极少数党员教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或违法犯罪现象,反映了高校党员同志组织认同的弱化,这严重影响了高校在社会公众中的神圣地位和形象,也给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尝试引入组织认同理论分析和论述强化高校党员的组织认同,探讨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的新途径,以促进高校基层党建水平的提高。

一、组织认同的含义及特点

组织认同源于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定和文化认定。社会认定是指个体对于组织的成员身份、价值观和情感维系方面的认知,文化认定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及文化群体形成的归属感和内心承诺,是一种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从认知角度看,组织认同指个体对组织成员感和归属感的认知的过程;从情感角度看,组织认同指由于组织对个体的吸引及个体对组织的期待,个体保持在情感上的某种限定;从社会学角度看,组织认同指个体由于具有组织的成员身份而做的某种自我认定。作为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引入党建工作,我们认为党建工作中的组织认同是指党员在心理、情感、认知、行为与观念诸多方面与党组织具有一致性,觉得自己在党组织中既有责任感,也有归属和依赖感,以及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党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党员的组织认同是党员对党组织忠诚度的反映,是党组织先进性的体现。党员对党组织认同是被党组织本身所吸引而聚集在党组织周围,而不是被党员之间个人特性的相似、相互依赖或交换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所吸引。

根据组织认同的含义可以获得组织认同的特性,即持续性和多重性。所谓持续性是指组织认同一旦形成,不管组织成员是否处于组织内部都会予以保持。在高校党建领域也是如此,高校党员一旦形成了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认同就会持久的对自己予以组织认定。当然,持续性不是永久性,个体对组织的认同在动态调整中形成,一旦形成即具有持续性;进入稳定期后,如果组织不能完善自己吸引个体,个体也会予以调整以达到另外一个平衡。所谓多重性是指个体对组织的认同不是单一的认同而是存在多重性的,在某种条件下一种认同会是主流,是组织希望个体获得的认同,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这种认同也可能发生位置的调整。高校基层党建可以利用上述两大特性,强化高校党员的组织认同并调整和维护高校认可的主流组织认同。

二、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

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有差异论、信息论和资源论三种观点,这三种观点都具有相对的科学性,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揭示组织认同的形成过程和本质,都可以指导我们建立并加强组织认同。差异论观点指出,个体在组织认同的过程中往往进行个体与组织间的差异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个体与组织间的冲突,而差异对比和弥合冲突的过程正是组织认同的过程。差异论认为组织认同是一个个体与组织间由异到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组织内认同和组织外认同两部分。组织内认同与组织外认同的过程正是个体从“我”变为“我们”的过程。信息论观点指出,信息传播在组织认同中的作用显而易见,通过信息的发出、传播及接收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组织认同产生的过程。组织认同的关键在于沟通,在于个体通过接收组织发出的信息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和比较,以消除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差异性,逐步达到个体对组织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强化和理顺个体与组织间的信息交流。资源论观点指出,资源特别是组织所特有的资源包括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资源在个体的组织认同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组织具备的特有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各种有形的资源可以将组织的形象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个体对组织形成认同,各种无形的资源也可以极大提升个体的组织认同,如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在校内的凝聚力、基层党员中先进模范人员的认可度等可以推动高校党员教师对高校基层党组织认同的持续性。

可以说,差异论为组织认同提供了逻辑起点和前提,信息论为组织认同提供了桥梁和纽带,资源论为组织认同提供了保障和基础。高校党员教师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过程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值差异为基础和前提,以党员教师与基层党组织间的沟通交流和信息传递为中介,以基层党组织提供的各种资源为保障。可见,根据上述三种理论,只有很好的解决了认同过程中三个方面的障碍,高校党员教师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才能更快地形成,也才能更加稳定的存在。

三、提高高校党员教师组织认同的途径

(一)保障高校党员教师的基本权利

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但是我们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的存在,只有保障党员的基本权利,关心他们的发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党员在对基层党组织的认同中才更加稳定和持久。高校党员教师与其他党员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又十分注重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因此,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达到组织认同的结果。基于高校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保障高校党员的基本权利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 保障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权利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推进,特别是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需求越来越凸显。保障高校党员教师的政治权利就是关心党员教师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要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一,保障高校党员教师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高校不同于行政机关,不能采用行政命令式治理方式,而应当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教授治校,教育家治校,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对于高校党内事务也是如此,关乎学校发展、教师地位、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教师待遇、职称评定等重大决策应当在党内充分讨论,听取普通党员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他们对高校重大事务的参与权与知情权。第二,保障高校党员教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高校党员教师的一项基本权利,高校应当通过制定高校法规的形式予以保障,明确选人、用人的条件,确保形成长效机制,防止政策调整过度、过频。当然,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一定要确保公开透明、公正合理,让真正优秀的党员干部走上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岗位,使其在实现政治理想和追求的同时,更好地服务高校。

2 保障高校党员教师的生活工作需求 工作和生活需求是高校党员同志最关心也是影响其组织认同的重要要素。作为基层党组织应当关心高校党员同志的生活情况,尽可能地帮助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消除其工作的后顾之忧。针对高校的特殊性,对于普通高校党员教师来说,最大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在这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发挥组织优势,协助高校制定公平合理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保证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每一类教师都能实现自己专业技术职务的评级和聘任,每一位教师都能实现自己的学术(管理)理想和抱负。当然,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应当强化监督和申诉的职能,监督高校每一次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工作并处理每一位高校党员教师的申诉和举报,确保高校党员教师最关心的工作问题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当然,保障高校党员同志的基本权利不仅包括上述几点,还应当有其他方面,如情感心理需求等。在此类工作中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突出高校党员同志的主体地位,也就是在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权力结构关系中,高校党员处于支配性的、主要的、积极的地位。只有高校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权利得到保障,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得到激发,其组织认同才能不断加强。

(二)加强高校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信息交流

信息论告诉我们组织认同取决于个体与组织的信息交流,以此为鉴,高校党员同志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认同也取决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畅通高校党员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两者间信息交流的成效是实现组织认同的关键。

1 畅通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党员同志的沟通渠道 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弱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固守传统工作方式,与高校党员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在我国普及率越来越高,高校年轻教师逐渐摒弃传统沟通渠道转而采用以智能手机为媒介的沟通形式。面对80后、90后逐渐成为高校党员主体的现状,高校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党员的沟通渠道应当适应这一变化,在原有沟通渠道的基础上思考引入微信、微博、QQ等以网络和职能手机为平台的沟通渠道,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与新生代高校党员同志进行沟通。

2 注重形象信息和说服信息的重要作用 所谓形象信息是指组织内外部产生的评价,所谓说服信息是指组织创造出的宣传内容。简言之,形象信息是已经存在的对组织的评价性信息,说服信息是组织自己创造的希望成员接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都可以对个体组织认同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对上述两类信息同样重视,不能有所偏废。针对形象信息而言,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大对本组织正面、积极的信息的宣传,让高校党员形成组织荣誉感和自豪感。针对说服性信息而言,基层党组织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希望高校党员同志认同的内容,加大体现正能量和组织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创造和宣传。

(三)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特色资源

根据资源论的观点,组织拥有的特色资源可以引发和改变组织认同。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应当不断丰富自己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以此来强化高校党员教师的组织认同。

1 强化有形特色资源 所谓有形资源即物化的资源,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自己在高校建设和管理中的角色地位,不断推进高校建设水平,提高高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当然,在我国目前大力提倡职业培训教育和专业学位教育的今天,我们特别强调,对高校党员组织认同起关键作用的是特色资源而不是一般资源,因此高校的发展应当走差异化、特色化路线而不是同质化路线,否则高校党员同志的组织认同很难形成和强化。

2 强化无形特色资源 相对于有形特色资源,我们认为无形特色资源在组织认同中的作用更为重大。在高校领域这种无形特色资源一般指高校的文化、社会形象、社会声誉、办学水平、学生评价、对人才的吸引等方面。一所高校之所以吸引人源于其先进成熟的办学理念、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形象,以及较高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同时也源于它受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吸引人才不断靠拢。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在高校无形特色资源上动脑筋想办法,不断丰富和强化这种资源,只有这样,高校基层党组织才能获得高校党员同志的认同。

[1] 魏钧,陈中原,张勉.组织认同的基础理论、测量及相关变量[J].心理科学进展,2007(6):948-955.

[2] 王彦斌,董培.基于组织认同的组织文化整合[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86-89.

[3] 付立侠.党员教师对基层党组织认同的调查与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20-22.

[4] 龚少情,周一平.社会转型时期政党的组织认同[J].党政干部论坛,2011(10):7-9.

猜你喜欢
个体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