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高职“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4-04-17 16:10:33刘连香
教育与职业 2014年8期
关键词:实务纳税岗位

刘连香

一、高职“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本位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培养目标与主体教育管理本质不谋而合。主体教学管理观是一种以尊重、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特别是师生的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和理念,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获得足够可以指导操作的理论知识和充分的职业岗位技能,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本位思想和主人翁态度,发挥主体主动性;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能通过不同场所、不同身份、不同方法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引导。主体教学管理观和高职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不谋而合,这让高职教育中广泛运用主体教学模式变得很有必要。

2.探求并实践“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教学模式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其是发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纳税会计岗位直接对接的一门理实一体的核心课程,在学习中,师生被置于模拟或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中,主动、正确地完成企业涉税业务是岗位的直接要求,师生在工作环境中应该是积极的,充分发挥各角色的能动性是课程培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探求“纳税实务”课程的主体教学模式将是最关键的改革内容。

二、“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究

1.主体角色应恰当定位。在“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性教学中,必须定好“教”和“学”的角色,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两个角色各司其职又相互交融。老师是“导”师,是服务者。在主体性教学中,老师必须“退隐”,成为导演、导师、舵手。老师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现场导师,还可以是人力资源经理。老师必须完成一系列“引导”和“准备”工作。首先要参透岗位职责,岗位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提炼出课程培养目标,指导课程内容的制定,要建立一个学习之“道”,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动性时不会“背道而驰”;其次要收集岗位上的真实或模拟数据,根据岗位要求制订学生的学习计划,另外应该尽量创造学生到现场学习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现场观摩机会,让学生对工作有直观认识;最后要不断转化身份,成为课堂内学生疑问的解答者,实训中的导师,现场学习的师傅,并肩作战的同事,企业岗位考评者。老师要做好服务者,必须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监督能力。

学生是纳税员、创造者,在学习中要成为主动完成岗位工作的人,在课程中是个纳税员。作为纳税员,学生首先应该把握国家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对涉税主体的涉税会计资料和税收环境相对熟悉,为了完成岗位工作,学生必须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要积极收集、阅读和整理税法资料,能灵活运用会计和税法工具。岗位任务驱动的紧迫感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当然这也要依赖真实岗位评价体系的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作为或不作为。其次,学生在完成所有岗位任务时,必须遵守岗位职责、按行业标准规范操作,并且建立和相关部门良好沟通的能力,要应对仿真或真实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应得到充分发挥,但必须让老师“引导”。

2.教学空间应有效延伸与转换。真正促进学生主体发挥自己应有的主动性和能力,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掌握“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外,学生应该面临各种仿真甚至是真实的工作“事件”,想尽办法完成,教学空间应该得到有效延伸或转变,将原来的教学内容作为完成岗位工作的基础。

传统手段是根本。基于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空间应该是立体多维的,传统的教室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学生将主要依赖教材、自己收集和老师发放的纸质或电子形式的资料、政策新闻或视频,通过对税收法律政策以及相关财经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纳税工作的依据、内容有较好的理论认识,并且能借助法律法规对企业涉税活动给予初步的判断和理论分析,做出基本的习作。“教室教学”是主体教学的基石。

“情境逼近”是拓展。“情境逼近”即将学习环境仿真化,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情境逼近教学主要是在仿真实训室或模拟企业实训室里完成,可以单项进行,也可以综合模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会得到较大提高。实现“情境逼近”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第一,购买相关纳税软件,学生通过操作相关软件,了解涉税主体的税收环境、涉税业务以及相关原始单据,能借助“工作依据”(税法),进行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处理,对纳税工作流程有直观的认识;第二,教学团队成员从真实纳税主体处收集原始数据或者单据,细分成不同的纳税工作项目,学习内容职业化,学生可以独立或分角色分岗位配合完成相关纳税工作任务,能体验团队精神给“工作”带来的影响,以及个人能力在小组中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可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

真实岗位工作是提升。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应该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学生的现场学习,这也是课程教学中最难、最关键的一步,学生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纳税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第一,通过对口顶岗实习或见习。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者系部推荐,到一些企业或代理记账公司实习,深入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接触真实的涉税单据以及纳税工作内容,切身体验纳税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工作内容,甚至可以体验由于自己出色的工作而不断攀升的部门评价;第二,主要参与老师(教师或现场专家)的具体社会专业服务项目,如税收筹划、代理申报缴纳,将抽象的理论作为指导,通过项目实践升华自己的理论。另外,还可以培养良好的与他人协作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执行能力。

这三个教学空间相互交融,互相促进。师生的交流方式是多样的,是老师和学生、师傅和学徒,也可以是战友。

3.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选用和实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纳税实务”课程本身的特点,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案例材料的学习中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收集纳税主体案例,然后师生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就案例中设计的内容,学生找出相应的税收法律依据。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若使用不恰当,不进行跟踪,很容易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角色扮演法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落实每个角色的不同工作任务和确切的评价依据,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重要性,培养各个角色之间的相互衬托与支持,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导自式”教学法:“导自式”教学法在主体教学模式中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老师在课堂前是非常主动的,提前布置任务,经过师生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教师才可以洒脱地站在“导”的位置上,课堂上让学生获得多种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或者现场导师若承担实际的企业纳税项目,可以将其引进实际课堂,让学生加以讨论,并且将行之有效的建议纳入项目实施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真实项目研究中,切实提高研究能力,项目的顺利进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学习主动性。

4.应建立丰富的课余师生交流平台。要突破传统的课内和课外严重割裂的模式,建立师生课余交流的有效平台。首先,老师要将学习资料予以“网络化”,包括课程资源、收集的涉税主体资料以及相关视频或录像,通过学校自己的平台、课程网站或QQ群,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答疑,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找到发展不同学生个性的方法,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可以设立相关专业社团,在社团中进行不同专业课程的知识竞赛,将表现出色的学生组成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老师可以直接参与指导他们的课外兴趣学习,在课外学习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赢得课程最后的加分;另外,还可以选拔拔尖的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让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内课外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建立有效的师生课余交流平台,切实促进课内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在参加课余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会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课程学习评价应科学可执行。传统课程学习容易出现学生厌学疲倦的情况,除了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式方法死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课程考核不尽合理。“一纸定乾坤”使得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失去学习动力,缺乏学习主动性,建立一个科学且易于执行的课程考评体系是有效推进“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行业标准是评价的准绳。由于“纳税实务”课程操作性强且有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及操作情况必须从岗位职责内容、岗位技能要求和行业操作规范几个方面着手,做到公平、公正。从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全面评价,使学生不仅是为了学知识而学习,更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的刚性,又要评价岗位工作处理的灵活性。

实施多个导师多维评价。建立多维教学空间,要有多个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不同场所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堂上的授课老师、实训室里的实训导师、现场的师傅和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评价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权重纳入考评中来。给表现出色的学生课程学习的单项奖,创造更多现场学习和项目服务的机会。

要创建“纳税实务”课程的主体教学模式,师生的能动性必须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体会、研究和实践相关工作任务。学校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改变、校企合作应该不断深入,给专业教育提供更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实务纳税岗位
建筑企业实施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考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24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