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2014-04-17 12:16:32朱淼黄艳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青年教师规范化

朱淼 黄艳

(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处,北京 10006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责。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振兴教育,师资先行。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则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途径。在强调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今天,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本文试从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出发,探讨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与方法。

一、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立的背景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不少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研究,提出了多种教师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我国台湾学者王诞生以教学年限为依据把教师生涯分为五个阶段:生涯起点阶段(第1-3年)、职业稳定阶段(第4-6年)、职业行动主义阶段或自疑阶段(第7-18年)、平静阶段或保守主义阶段(第19-30年)、职业脱离阶段(第31-40年);弗朗西斯福勒(Frances Fuller)以共同心理特征、态度和实际需求不同把教师生涯分为四个阶段:教学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关注学生阶段;费思乐(Fessler)则提出了动态教师生涯循环理论,把教师职业从新进入人员到资深成熟教师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实习导入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心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隐退阶段。

无论怎样划分,可以肯定的是,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有阶段的。对教师而言,每一个阶段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面对教师开展的继续教育则应既考虑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也要密切关注教师职业的阶段性。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立足于高校教师基本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同时结合该教师所在的学术领域、专业特点、岗位职责、个人特质开展个性化培训,才能发挥继续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

在调研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后发现,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三个误区:一是师资培训的计划不够明确,培训内容不能切实贴近教师需求及学科发展;二是只注重教师的学术知识培训,轻视教学能力培训,注重理论培训而忽略实践指导;三是忽视师德修养,不能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角度开展相应继续教育活动。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初衷。

二、我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

为了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发展,建立健全师资培养体系,根据我校战略发展的需求,我校研究设计了由岗前培训、岗位规范化培训和继续职业教育组成的,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程的继续教育体系,以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对人才队伍的需求,满足人才队伍终身学习的需求。

1.岗前培训

以促使新职工尽快熟悉学校情况、融入工作团队为宗旨,确立以校情校史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师德教育、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介绍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内容体系,与人事处牵头、各有关党政职能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岗前培训实施模式,通过培训使新职工对学校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增强爱校、爱岗和敬业意识,尽快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

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指在完成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之后再到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期间所进行的培训。这一阶段的培训,以教师基本岗位履职需求为引领,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掌握岗位基本功为核心,突出教学基本功和科研基本功培训,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为期一至两年的规范化培训,使新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本学科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外语、教学基本功和科研基本功、学生管理与辅导能力等方面接受系统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素质与基本功,培养学科发展的后备力量。

3.继续职业教育

继续职业教育则是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之后延续后续教师职业生涯的,以及时更新和补充知识、不断拓展和提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和培训。继续职业教育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涵盖师德教育、专业理论与专业技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教育培训等四个方面,使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持续性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继续职业教育培训方式为校内教育与校外培养相结合、个体自学与集体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中长期进修相结合,同时运行校、院、系三级分层实施的模式。即学校层面进行通用知识与技能的继续教育,学院结合本学院的工作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活动,学系根据本学科建设实际和个人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安排个性化的继续教育方案。使全校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取得的成效及相关思考

我校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开始实施,现已形成成熟的工作机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经过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师,如今都成为各学系的学术骨干、学科骨干。2010-2012年,经“学评教”分数评估,有96%以上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被学生评优,反映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训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但同时规范化培训工作仍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细化过程管理加以改进。一是要注意规范化培训与教学工作规律、与科研工作规律相呼应,循序渐进地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基本功;二是考核工作要严格遵守工作程序、严格把握考核标准,确保培训质量。

教师的职业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在于要把握住“更新与补充知识、拓展与提升能力“的宗旨,强化分层实施的工作理念。学校层面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形势和实际工作的新需求研究设计新的培训项目,使项目体系更加丰富,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学院层面要求各学院结合本院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工作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求学院指导并督促学系落实每个教师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校级、院(部处)级和个人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均实施到位,真正把继续教育标准落到实处。

近年来,中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教师专业化等概念的认识在逐步深化,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等逐一兴起。而将教师继续教育与师资培训工作有机结合,使其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对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无疑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1]吴 薇.建构教师终身学习新体制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31-34.

[2]王 静.对于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点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06 -109.

[3]洪璇娜.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53-54.

[4]吴林根,崔 彦.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13(6):13-15.

[5]杨艳艳.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26):64-65.

[6]王蓓颖.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1(5):22 -26.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青年教师规范化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8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