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灯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 福建福州 350016)
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综述
林宝灯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 福建福州 350016)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针对当前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含当前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经管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的促进对策研究等。
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就业形势;影响因素;对策
作为人力资源中层次比较高的一类人群,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力量,如何使大学生成功就业,是国家在配置人力资源时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的难题,也成了当前国家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特别是以经管类行业院校就业目前存在的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择业观亟待改变、大学生自身能力偏低、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现状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解决大学生成功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高学历毕业生骤增,世界金融危机持续影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高等院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从前只有精英学生才能进入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渐渐成为了大众化的教育,短短的八年,毛入学率就提高了三倍左右。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转变过程需要至少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尤其是近些年来,高等院校的学生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每一年都有大量的专科和本科院校的待就业人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于宁(2010)等认为就业市场供方压力增大,必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成强烈的冲击,使就业市场相对缩小,市场与就业的矛盾就逐渐显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承认,未来的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
2008年7月开始,全球经融危机一直在持续着,金融业、证券投资也和国际进出口贸易业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众多行业都难以发展。有很多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萎缩,甚至倒闭。这无形中使他们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不断降低,也给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经管类毕业生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部分由于企业倒闭而失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一起共同扩充了就业大军的数量,增加了劳动供给压力。梁恒(2011)认为经管类人才的就业形势受到世界经融危机的影响,非常堪忧,由于很多国内与外资企业的缩减规模,甚至是倒闭,面对经管类人才开放的岗位很少。
2.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量有所不同,整体就业压力较大
由于西部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有明显的差异,毕业生就业地域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而对西部等边远省区、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或农村等区域的选择缺乏动力。此外,在对毕业生的需求方面,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特别是经管类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相对旺盛;而西部等边远城市、经济较为落后的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需求有明显的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不断深入和振兴“中西部经济”计划的全面推进,中西部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特别是经管类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有一定增加,但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相比,差异仍然很大。
1.主观因素方面
第一,大学生择业观亟待改变。在大学生的择业观方面,存在着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盲目以工作地经济发达程度、薪资高低做为择业的第一标准等问题。根据徐红玲(2010)等的调查分析,“211”工程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择业之时,经济发达的北京、江苏或天津、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是首要的就业选择之地,因为这些地区存在很大的发展机遇,薪资待遇也比较高,毕业人员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局。与此同时,中西部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却仍然表现出人才缺乏的现象。
第二,大学生自身能力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素质普遍有待提高。研究显示,即使“211”工程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和企业保持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上的一致,可这种一致也无法体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具体表现在:在学校中学到的经济管理知识,很难应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有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非常扎实,可是,一到企业后,就显得有些茫然无措。而且随着这些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从以前精英学生才能上,变成了如今的大众化教育,很多学生的基础很差,但是也顺利进入了大学,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资金上的问题,学习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较为落后,无法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有很多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较好,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相应的,一些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可是理论知识却跟不上,无法取得计算机二级证和英语国家四级证。叶青(2010)通过调查了解到,没有取得计算机二级证和英语国家四级证的人数分别占有毕业生总人数的26%与20%,拿到计算机三级证和英语六级证书的人数大约占到23%与32%,而掌握第三门语言的人才则更为稀少。这就导致了毕业后的学生不能满足某些用人单位的需要。
2.客观因素方面
第一,经管类的学科缺乏先进的教育模式,国内有很多大学的经管类专业重复设置,社会需求量远远小于高校的招生人数。徐红玲(2010)等认为,如今的社会变革速度明显加快,我国科教模式已经跟不上这种变革的速度,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目标不明确,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经管类学科,有很多的课程,可却没有体现出专业能力培养应有的成效,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方面,也鲜有显著的效果。
我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专业总共有十个,其中经管类专业就有四个,这四个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和贸易以及市场营销等,有五成的高校都开设了这四个专业,王昕、田剑(2007)认为经管类专业的特点是社会需求较为广泛,有很大的就业面,高校的办学成本比较低,且考生报考的人数多,导致经管类专业成为了市场上热门的专业之一,可是,就业市场毕竟是有限的,无法全部将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吸收掉,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无法就业。
第二,实践环节较少,导致就业渠道狭窄。由于高校在这些年来的大力扩张,人才市场开始慢慢变得饱和,即使是“211”工程院校的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王昕、田剑(2007)认为,理科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适应岗位,将工作做得很好,可是,像经管类等文科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非常不足,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一定要在上岗前对学生加以培训,并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中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我国企业大多数不重视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招聘的方式来建设企业的管理队伍,认为招聘应届毕业生后,企业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万一造成了损失,企业将会得不偿失。所以,对于经管类大学毕业生而言,现在的就业形势就是:毕业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拒绝——没有工作就无法积累工作经验——积累不到工作经验又被用人单位拒绝。
1.充分利用人力资本积累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拓展学习,树立大众化择业观,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冯纪明(2005)利用人力资本的投资模型进行研究:由于当代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将会对个人人力资本造成一定的影响,可是,却不会对资本投资增长产生影响,而且会有助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优化,使人力资本投资质量得以提升。当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本质上就是素质和能力上的竞争,大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将自己推销出去。在择业观方面,王昕、田剑(2007)认为,之所以要提高经管毕业生择业观教育的力度,是要让学生把握好权利享受和责任的统一、社会理想和自我理想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统一。让学生正确看待去基层、去农村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大众化择业观念得以树立。王宪明(2007)指出,大学毕业生应当重新审视用人单位的经验需求,积极投身于实习等社会实践过程当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并且投资人力资本,要求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毕业前深化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因此,人力资本理论是就业问题研究中相对前沿的内容,有待充分利用于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中。
2.政府应提高改革的力度,高校应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使就业市场更加完善。政府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于高校经管类专业的设置,进行宏观把握和严格管控,不可设置过多过滥而形成趋同化性质。同时叶青(2010)认为,要使高校就业问题得以解决,政府可以提高经济调控的力度,改善西部基层工作或农村地区在薪资、生活条件水平,从而让大学生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同时要提供人才市场网络信息,让用人单位和学生双方都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对方。要使劳动力市场得到完善,还可以从消除劳动力流动阻碍、完善户籍制度、提高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多方面进行优化。
由于经管类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因此高校在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企业加强合作,为学生拓宽实习和就业的渠道。潘素芳(2011)研究认为高校要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通过在岗的实际锻炼,改变第一课堂讲授知识多,学生实践操作少的状况。高校要按照岗位能力要求组织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实习实训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将第一课堂教育延伸到第二课堂,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操作相结合,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讲解转变为到实习单位真实直观的操作,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对问题的现场解决使学生由被动的掌握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实习实训锻炼中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升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
[1]于宁,潘晶,王雯丽,王莹,王卉,刘立国.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
[2]梁恒.兰州市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1(16).
[3]徐红玲,雪萍,丁毅.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08).
[4]叶青.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10(07).
[5]王昕,田剑.经管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1).
[6]冯纪明.大学生就业难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4).
[7]王宪明.大学生就业“经验”门槛的人力资本问题分析[J].职业时空,2007(8).
[8]潘素芳.提升经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7).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mployment problem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graduates
Lin Bao-deng
(Art Department, Fujian T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 College, Fuzhou Fujian,350016, China)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been the focu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and the whole society.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mploy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blem analysis and employm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G640
A
1000-9795(2014)02-0149-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3-12-21
林宝灯(1985-),男,福建福州人,助教,从事公共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