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恩白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凯特·萧邦《一个小时的故事》中修辞手法的应用
向恩白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
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文坛上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和作家,这其中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凯特·萧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则是其优秀代表。小说从多方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通过分析文中两种修辞手法反讽和象征的运用,揭示了该小说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研究该小说对于研究世界女性主义运动有着重要意义。
女性意识;自由;修辞手法
19世纪是世界范围内女性主义蓬勃兴起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前提下,各国的女性主义运动此起彼伏,组成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女性主义者们认为,女性主义的根本前提是妇女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和歧视的等级。在十九世纪带有女性主义意识启蒙的文学作品中凯特·萧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颇受关注。朱虹认为它的主题与《觉醒》接近,“表现了一个女性的自我意识的突然发现,比《觉醒》更集中,更富有戏剧性。”这部小说的作者以其女性的视角和体会在文中融入了大量的女性主义的思维和暗示,反映了十九世纪时女性的自我觉醒和发现,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自我探索价值。
(一)反讽。反讽是短篇小说的常用修辞手法。短篇小说往往通过反讽的绝妙应用来拓展文章的艺术空间以及激发读者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马兰德夫人对丈夫出车祸的噩耗的反映是本文反讽的一大亮点。在文中开头,人们认为丈夫的死讯对这样一个良家妇女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但是马兰德夫人“她没有像别的女人那样,带着麻木接受的神情听这个故事。”而她号啕大哭,继而又不听姐姐的劝告把自己锁了起来。这一系列的反讽描写明显表示出马兰德夫人不仅不像她的外表那么脆弱到麻木,反到她是一个主动而且有主见的妇女。她并没有像一般妇女那样觉得丈夫的死好比是天塌了而惊到麻木或昏倒。 特别是,她的心脏病也没有发作。她的表现反讽地说明一方面她同样悲伤,但是另一方面她并没有一般妇女的那种男权主义的以丈夫为天的思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女性主义的女性自主意思,这无疑为后文马兰德夫人的自由意识复活埋下了伏笔,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作者对马兰德先生的描写虽然只有寥寥数笔,但同样也运用了反讽的修辞手法。
文中对马先生唯一的描写是他“那双亲切体贴的双手”和“那张一向充满爱意凝视着她的脸。”这些体现了他是一个为了养家糊口而出差奔波的好丈夫,而且还对妻子关心体贴。读者很可能就此推断马兰德夫人是幸福的。因为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下,男治外女治内,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外出工作,养家糊口,而女人则要扮演温柔体贴的贤妻良母,马兰德一家无疑是这一家庭模式的翻版,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家庭的幸福感。但是从反讽的角度,我们必须看到马兰德夫人在过着一个被社会接受的理想的家庭生活的同时还过着一个被传统婚姻和男权主义所不容的秘密的内心生活。从表面来看,他的丈夫尽到了一个丈夫的传统责任,他让马兰德夫人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马兰德夫人生活优越,不需要为家庭琐事而烦心的,她只需要像其他19世纪的中产阶级贤妻良母一样,把自己打扮起来,满足丈夫的各种需求就可以了。但是,她的丈夫在关心她,爱护她的同时并没有把她当成平等的人,而是把她当成了附属于自己的一件物品,在她的身上加上了沉重的道德和婚姻的枷锁,这就激起了具有女性主义自觉的马兰德夫人的苦闷和挣扎。而她的内心在她听闻丈夫去世过后,充分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将那个大家所承认的理想生活击得粉碎。也就是说,丈夫对马兰德夫人的这种爱合乎传统的规定,也合乎社会伦理,但这不是她内心的选择,她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求。女性在这样的婚姻中都心存对自由的企盼。可见,自由在女性生活中是多么的缺失。
(二)象征。所谓象征就是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首先马兰德夫人的房间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文中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在马兰德夫人的房间里发生的。肖邦特意为玛拉德夫人安排代表内在自我的房间,作为其幻想自由的空间延伸。这样以玛拉德夫人的房间为载体,开始了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心路历程。而她的房间及其周围的一系列环境都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塑造了马兰德夫人孤独、失意、怯弱而心灵扭曲的女性形象,房间内外则象征了女性主义对传统男权主义社会的激烈抗争。
马拉德夫人在听闻丈夫的噩耗后,“她不让任何人跟着她, 独自走回了自己的房间。房间里摆着一张宽大、舒适的躺持, 正对着敞开的窗户。她一屁股坐了进去, 身体又感受到那种经常侵入她的肌体并仿佛已渗入她灵魂的困倦”在这里房间内外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房间外面是客厅,是马兰德夫人扮演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的地方,它象征着传统的男权社会。在那里,她时刻感受到传统男权社会强加给她的无形压力,以至于她感到有一种困倦“经常侵入她的肌体并仿佛已渗入她灵魂。”她的一举一动,包括语言和思维, 都必须按照传统的男权社会的规定。而房间内是她可以梦想“自由”的地方,象征着她的内心世界。“她不让任何人跟着”实质是她对传统社会男权压力的本能的逃避, 她要抵挡这种干扰,以便安静地进行内心自我审视。房间内外截然相反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马兰德夫人这种在传统和自我之间的双重生活。而窗外的风景象征着她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激烈渴望。春天是一个充满新希望的季节。窗外有新生的枝条、春初的细雨、吆喝的小贩和叽叽喳喳的麻雀,他们无不展现着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他们也同时暗示着对新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马兰德夫人在房间内,面朝着这样优美的风景,她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冲破世俗的束缚和压抑使得“她的目光变得炽热而明亮。她的脉搏加快了, 体内奔腾的血液使她全身上下觉得温暖而又舒适。”而此时,在房间外面,他的姐姐约瑟芬跪在门外,对着锁眼苦苦哀求,并且担心她因此而生病,这进一步说明了房间外象征着传统的男权社会,人们按照常理思维认为作为一个中产阶级贤妻良母的马兰德夫人根本无法承受丈夫的死讯带给她的打击。这样一个社会现实阻止了人们去发现和理解马兰德夫人的内心世界以及整个女权主义的思想内涵。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在姐姐约瑟芬的强烈要求下,和在马兰德夫人自身觉醒的情况下,她打开了房间的门,走出了象征着她内心世界的房间再次来到房间外时,她居然看到本已被传去世的丈夫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戏剧化的效果达到了高潮,马兰德夫人对自由的幻梦瞬间崩溃,她因为心脏病发作而猝死。这样房间的象征意义再一次得到了加强,这说明了女性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自由和真正的平等的抗争难以成功,而死只是一种短暂的解脱。
这篇小说短小精炼,但文中却传达出了十九世纪女性主义者的声音。在对多种修辞手法的纯属运用下,通过一个戏剧性的故事和对马兰德夫人这一有着矛盾特征的女主人公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深刻揭露了十九世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以及对女性解放的不懈追求。小说对后世的女权主义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金莉,秦亚青.美国文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朱虹.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邓凡琼.从压迫到抗争——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的经验功能分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07(2):23-25
[4]刘翌.女性主义文本的典范——再读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J].考试周刊,2008(27):192.
[5]贺润东.一曲为自由而抗争的哀歌——评《一个小时的故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131-132.
On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 in Kate Chopin's "the story of an hou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Xiang En-bai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212013, China)
Since twentieth Century, there has also emerg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feminist literary works and writers in the world literature, in which the famous writer Kate Chopin's "the story of an hour"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 novel expresses the author's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 this paper, through using two rhetoric irony and symbolism, and reveals the rich feminist in the novel. Study on the nove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world feminist movement.
female consciousness; freedom; rhetoric
I106.4
A
1000-9795(2014)02-0096-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3-12-20
向恩白(1989-),男,重庆开县人,从事英语批评话语分析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