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婧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学院,杭州310015)
利用“微技术”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徐 婧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学院,杭州310015)
“微技术”带来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多角度挑战。在此背景下,应充分把握“微技术”特点,结合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规律、困难,充分运用“微技术”延拓工作阵地,要从“实度”、“深度”、“精度”、“效度”、“广度”五重维度利用“微技术”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微技术;大学生党建;创新;党建载体
“微技术”平台是顺应新媒体移动化、融合化和社交化发展大势而兴起的一种媒介工具,本文主要是指微博等把即时通信、SNS(社会网络服务)和博客等特点结合起来的信息平台,目前主要有微博、QQ动态、人人网、飞信、微信朋友圈等。以微博为代表的“微技术”平台以其操作便捷、互动化的即时表达赢得了大学生的喜爱,已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同时也成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重要手段。
“微技术”平台作为新媒体渠道,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上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学生党支部用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支部活动、发布通知、党员联系沟通等。可以说,“微技术”平台已达到了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根本影响的程度。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需及时总结经验、探寻规律,开展创新研究,利用“微技术”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在“微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在信息流的冲击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对主体的挑战。传统概念中,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体之一是教师。“微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惟一载体, 不能只将自己熟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在与学生共同学习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 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海洋中不要迷失方向。学生党建工作的另一主体是学生党员。频繁应用“微技术”的搜索功能和互动功能,容易使大学生缺乏踏实的求知钻研精神,产生浮躁心理。
(二)对介体的挑战。大学生党建工作介体指的是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中介因素。其主要包括作用于客体时的信息内容和教育方式。传统的学生党建工作平台类似“庙堂”,权威、神圣,在统一时间、特定地点、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下进行。而“微技术”平台类似容纳各色人等的“江湖”,人人成为自媒体,随意、随时、随地地发布并接受良莠不齐的教育信息。这些信息传播的直接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手段和载体。这也导致学生忽视思考过程,思辨能力下降,道德标准的多元化与指导标准的一元化碰撞更加激烈。
(三)对环体的挑战。大学生党建工作环体是指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社会环境及高校内部环境。作为学生党建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对主体的教育决策和实施、介体的选择和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群体通过大量的“微技术”平台去获得信息,对社会形成多元化的认识。信息的开放性和直接性加剧了消极思想对大学生的渗透,稍有疏忽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学校的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构建畅通的交流通道,打造和谐的校园网上与网下的文化氛围十分重要。
而“微技术”又具有操作便捷、互动即时等诸多优势,可在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就是要利用“微技术”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教师主体的主导性,积极调动学生主体的主动性,不断开创学生党建介体的新内涵和新渠道,善于因势利导大学生党建环体。
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推进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在于以手段创新推进工作创新,“掌握网上大学生党建的主动权”[1]。在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影响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不影响党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的前提下,基于“微技术”的每一项有效的措施都是帕累托改进[2]。
(一)实度: 以领导决策引领工作系统设计。“实度”,指学生党建工作的扎实程度。扎实的基础首先来源于教育信息的准确获取,各校教育对象的特点及情况,社会人才的需求,育人目标及学校的环境条件。实度还体现在学生党建相关的领导决策及党建工作系统设计上,包括对“微技术”应用于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与谋划上。各高校的类型不同、办学特色及文化不同,党建工作的系统设计及“微技术”的利用也不完全相同,应因校制宜、切实可行。
(二)深度:拓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阵地。所谓“深度”,就是不断深入引导学生强化对党的正确认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阵地的工作难点体现在“三多三少”:学生党建工作者以相对定势的传统思维进行经验型管理多, 及时利用“微技术”与学生沟通少;对思政工作的评价多, 对过程的质量监控、大学生接纳程度等分析与评估少;对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品种设置多, 对其前期环节设置以及中期质量把控等分析少。因此,合理运用“微技术”优势来拓宽学生党建工作渠道, 是重要之举。例如,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手机微课堂、手机党报等渠道占领网络阵地。在学生党员发展、制度建设、实践教育、党校工作、党建宣传、党员交流、评优促建等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逐步渗透并不断增强校园影响力,切实加强党员主体意识。
(三)精度:构建网络公共领域对话交流平台。精度,是指及时准确地为学生提供各类信息和服务,也体现在教育对象是否能够被理性引导。当前以青年为主体,以网络公共领域为路径的青年运动成为世界范围内青年运动的新趋势。政治沟通在政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缓解利益矛盾冲突,实现政治稳定,而且有利于践行民主政治,推动科学决策[3]。大学生乐于利用“微技术”即时表达,作为学校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开通政务微窗口、微支部等平台,实现信息互动,直面学生需求,倾听心声、关心诉求,以平等意识为前提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制度和政策的制定也将提升制度的可行性,自我管理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都将随之增强。此外,学生党支部成员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意见,妥善处理及答复,实现有效沟通,主动担当意见领袖和网络把关人,争取话语主动权。
(四)效度:巧用“微技术”新媒体信息化资源。效度,即指学生党建工作效率的高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节的工作情况综合作用于效度的提升。它包含党建信息资源开发、党建新媒体技术应用、党务人员的配置与培训。学生党建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效率的高低也是对党务人员巨大的考验。应用相应的“微技术”是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加速剂。传统的党建信息来源是书本,而信息技术把理论教材、理解内容、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几个环节融为一体,不仅有较强的直观性, 而且使学生容易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现在信息资源丰富多样,可以开发选用面向学生的网络数据平台,以供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等,也可以搭建手机互动平台、集合网上论坛、互动社区、微博等时下大学生乐于应用的模块。
(五)广度:现实状况与虚拟空间交叉互动。广度是指学生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空间覆盖面。目前的新形势下,我们更需要以日常工作的实际开展为依托,拓展平台,积极利用并有效升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方法,构建全新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以微辩论、微咨询、微展示、微沙龙增加党建工作的时尚感,以学生习惯的行为方式“润物无声”,逐步潜移默化,现实空间的面对面与虚拟空间的微博控等有机结合带动工作。基层党组织更应该关注到网络微群体,互动共生,吸引优秀学生加入党的发展事业中,使他们从网上关注、参与到网下认同,积极入党。
“微技术”背景下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应及时把握这一时代的变化,运用五个维度的工作创新来丰富完善日常大学生党务工作,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维,由机械和单调引向交流和互动,应用微平台优化现有资源配置,使用“微技术”促进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的形成,有效补充传统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创新学生党建工作,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1]王汉林,赵 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30年的历程、成就与经验[J]. 江苏高教,2008,(6).
[2]王建军.大类培养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衔接机制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2,(10).
[3]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下青年运动的新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51-55.
(责任编辑顾冠华)
G641
1003-8418(2014)06-0137-02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42
徐 婧(1983—)女,浙江江山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学院讲师、硕士。
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项目“‘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Yb1313);受浙江大学党建研究中心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