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倩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凯里 556000)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策略探讨
金 倩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凯里 556000)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加强民族民间文化包括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多元化的民族风俗文化和与众不同的旅游资源,不但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事业全局中的关键地位,同时也有利于的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工作的基本经验,并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性策略,以帮助旅游资源保护与发展事业的日益繁荣。
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通过半个世纪的经营与发展,如今民族文化产业积累了很多经验,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展现在人们眼前。从上世纪的“民俗文化之乡”,到本世纪宣传的“印象”,既保证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产业发展的实施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旅游资源保护是一个新课题,虽然也存在一些法律政策和科学问题亟待解决,但这种趋势无疑是不可改变的。根据现有条件来看,在当前旅游资源体系中,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所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
我国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大。文化多元化作为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直接影响着旅游资源的活性传播。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多样性。例如,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工作生活技能,各种不同的文化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活生生的旅游资源。说的严格一些,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包括本土的系统框架,是不能完全反映旅游资源的民族现实的复杂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多元化的博物馆”。
受我国地理因素影响,在本土封闭性与沟通性上,呈现兼而有之的现象。封闭性意指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姿态和继承的韧性。受这种韧性保护,即便是将这种民族文化暴露在现代文明之下,少数民族文化仍然能保留基因的不变性,显得格外的顽强。这些表面上看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内在原因是民族血液流传的结果。所谓沟通性,是指以少数民族在保持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始终吸收和保留了中国中部和西部文化,自己不断的消化和吸收外国和当地的民族文化。如黔东南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有动作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这些舞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基于这种封闭式与交流性环境下,各民族在交往沟通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同时也积极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因素来充实自己,最终保证本土民族文化的和而不同性。
1.相关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保护政策、法律不完善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作为政府政策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基础,政策的支持在全国各地的差异尽管并不大,但各地方执行力度是不同的。但是,不仅是政策和继续跟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将传统民间文化的更广泛的含义,它不但铺平了法律制度的轨道,同时还支持和实施法律保护和限制政策的追求。 2000年9月开始实施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尽管它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保护意识而言,条例中体现的法治精神、各级政府的法律责任、对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该法规的出现以及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有效保证了政府在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遗产问题上的工作有效性。
2.横向有效的合作机制作用不明显
在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内容上,非横向有效的合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政府在针对特殊的民族文化资源问题上,实施和文化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很好地创建了在保护旅游资源的良好的外部条件,有效提高了在保护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特别是从第一个上密切合作,具有良好的渠道整合利用各种资源,还强调了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作用,旅游资源的文化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之间遗产工作。三是政府及其部门和社会团体之间的战略合作,他们引进国际先进概念,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财力不足的矛盾。
3.整体保护概念模糊
整体保护概念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著名景点巡观察员查尔斯发起的,他认为政府必须承担起整体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责任。这一理念在1964年被写入《威尼斯宪章》中。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特别是在保护旅游资源。现代整体保护的概念是强调平等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保护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协调是值得参考和重要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设立许多“传统文化保护区域”、“传统民俗文化村”,这都是充分利用整体保护的概念,也是在明知不过的举措了。
1.全面介绍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才是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载体。因此,重视文化的栖息地感,尊重他们的权利,是保护旅游资源的关键。尤其是针对人口不多的少数民族家庭,因为其文化的栖息地边缘化和极端脆弱性,所有的潜在力量继承包括代表性传承人,因此,保护少数民族家族成员的人身健康与血统传承,变得越来越重要。
2.立法应注重民族居住意识和可实施性
中国在针对旅游资源的立法问题上,虽然整体缺乏法律和立法实践基地,但条例丰富。事实上,只通过一个特殊的规定解决这个问题的全部建设和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旅游资源保护的立法思想,应该充分考虑到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原因,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在我国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保护领域的特殊地位,这个问题也应该形成的特殊规律或独立和明确的规定,从而给未来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法”打下坚实基础。
3.应保持原工艺的历史渊源资源建设和保护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的打家庭,深入观察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长期影响后可以返现,文化历史是民族情感得见证、是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繁荣的关键。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我们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但也承认文化的交融,但也正视的色彩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积极推动国家的旅游资源共享。
4.在规划和发展工业的问题上,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承载民族独特的情感寄托、思维方式和精神内核,体现了民族自强的生命力和向心力。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有其自己的规律发展的特点,必须得到尊重。在坚持有效保护,合理规划和合理开发和利用,共同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产业规划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应该学习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
旅游资源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是中国国家旅游资源的宝贵财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实际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笔者相信,在政府、法律、民间百姓等各领域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将很快进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
[1]刘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旅游学刊,2001(05):28.
[2]谢彦君.基础旅游学[М].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49.
[3]周慧颖,吴建华.国内有关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06):90.
[4]王德刚,史云.传承与变异——传统文化对旅游开发的应答[J].旅游科学,2006(04):4.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trategy of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Jin Qian
(Qiandongnan National Polytechnic College, Kaili Guizhou, 556000, China)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ninety's,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has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This variety of ethnic customs and culture and the out of the ordinary tourism resources,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key position of minority culture in the cultural undertakings in overall situation, but also conduciv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nority tourism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s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ethnic tourism resources, and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strategy, to help the 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prosperity.
minority; tourism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F590
A
1000-9795(2014)03-0455-02
[责任编辑:陈怀民]
2014-01-19
金 倩(1978-),女,贵州毕节人,讲师。